《死人经》:第二卷 火神庙 第二十二章 寻龙

 

------第二卷 火神庙 第二十二章 寻龙------



再次见到徐子鱼不是在现实里,而是在电视中。

就在这一年,国内的电视台忽然开始推出一档接着一档的选秀节目,引发了全民造星运动,原本这种事情距离我很远,但后来我们学校却因为一档选秀节目而沸腾了,因为有个校友进入了选秀节目最后的决赛,一瞬间成为红透全国的明星。

这个校友就是徐子鱼。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惊讶的长大了嘴巴。徐子鱼人挺漂亮,但也就是中人之姿,远远谈不上什么天姿国色,而且以前也从未听说她有什么唱歌之类的特长,忽然听到这个消息,让人没法不惊讶。

后来我看了徐子鱼参加节目时候的录像,不知道是装扮的效果还是怎么的,电视里的徐子鱼一下子变漂亮了很多,整个人身上发散出一种特殊的魅力,水汪汪的眼神异常灵动,不管谁看到了,都会觉得勾人心魄。

只是我看着徐子鱼的脸,却觉得有些不安,她的脸色很红润,但眉心处却蕴着一团很浓郁的黑气,很明显健康出了问题。而且她的气色显得有些过于好了,反而显得很不正常,有种外强中干的感觉。

因为隔着电视屏幕,我也不敢确定自己看的一定准确,但心里不免担忧。

有心想去探望一下她,但因为现在的身份不同,徐子鱼已经搬离了住处,再难觅踪影了。我也只好作罢。

转眼到了大三的暑假,此时我已经把《死人经》上记录的几十种黄符全部掌握了,同时开始参研手印和步罡,算是勉强有了些自保之力,但心里却不敢松懈,一直防备着邓教授的忽然出现。

这将近两年时间里,邓教授忽然完全消失了,我也暗地里去他所任职的大学里调查过,但一点消息也得不到,此外本地的风水玄学会,我也入手去调查了,可玄学会是个比较封闭的团体,除非有人介绍,否则的话,根本没办法加入进去。

调查一段时间之后也毫无进展,我干脆直接放弃了。

只是邓教授越是不出现,我就越觉得他在暗中准备着什么,等将来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肯定会带着最残酷的手段。

每次想起这些,我都会逼迫自己更努力的去参研《死人经》上记录的风水师术法手段,可这些术法跟风水学知识是有牵连的,以我现在的水平,只靠死学已经毫无用处,必须得出门行走,见识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在风水知识上更进一步。

而此时我引炁之法也已经从当初的引炁如丝,到达了引炁如指的水准,接下来,仅凭自己的努力,却根本无法再进步了。

想要达到下一个引炁如柱的境界,对风水师来说,唯有一途可走,那便是寻龙。

寻龙并非是寻找神话传说里面那种真龙,而是找龙脉。此龙脉非是天下龙脉祖庭昆仑山,也非是那些仅有一丝龙气的寻常小丘,而是那些隐在山川河岳之中的真龙脉。

寻龙绝不是普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为了丧葬服务,为人找到富贵的墓穴。寻龙对风水师来说,是修行。

真龙难寻,很多名山大川里也不一定有真龙藏身,而一些浅滩矮山中,说不定便能偶遇真龙。

风水学里,有“十年寻龙”之说,这句话足以说明寻龙的艰难,风水师耗尽十年时间才有可能找到一条真龙脉。

尽管艰难,但每一个风水师都不会放弃这场修行,别说十年,哪怕是二十年,三十年,风水师这一生,只要能找到一条真龙脉,那便死而无憾。

寻龙不仅是风水师验证自己所学的机会,寻到真龙脉之后,得到的好处也极其巨大,但从引炁来说,便能从引炁如指直接晋级到引炁如柱。

先前从引炁如丝到引炁如指,我便参研了所有黄符,甚至还涉猎了手印和步罡之法,才勉强到达这个境界。可发丝和手指的距离才有多少?手指和石柱的差距,又有多少?

引炁如指到引炁如柱,穷尽人力,也无到达的希望,唯有龙脉才有这种力量。

一些有传承的风水家族或门派,都有先祖找到的真龙脉,供后世子孙弟子参详使用,每一条真龙脉都是一个巨大宝藏,足以支撑一个风水家族或门派的崛起,是他们最终级的秘密,绝不会为外界所知。

而像我这些,无门无派又无传承的风水师,只能靠自己行走世间,用双脚丈量土地,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真龙脉。

这条路具体有多艰难?

很多风水书里都有记载,从古至今,独自找到一条真龙脉的人,只有张道陵、陈抟、三茅真君等寥寥数十人,而这数十人,皆是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

不管再艰难,这是我面前唯一的一条路,总要走下去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达。

正巧此时也到了我大四要出校实习的时期,很多同学都开始四处投简历,找实习的公司,而我,也收拾好了行囊,开始谋划自己的游历计划。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一天,刘总又联系到了我,告诉我说,他有件事情找我帮忙,让我有空去他公司里详谈。

这真是瞌睡有人送上枕头,我当即答应下来,简单收拾了行囊,便回了家,休整一番之后,赶去了刘总的公司。

这还是我第一次来到刘总的公司,以前跟他接触的时候,只知道他是一个富商,但亲眼见到他的公司之后,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富商。

整整一栋三十层的大楼,居然全部都是刘总公司的办公楼,光是这栋楼都是一个天价,更别说刘总还有其他的工厂酒店等。

跟他的资产相比,前两次被我当成天价的一万块钱和十万块钱,还真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到了地方,跟前台报备之后,很快就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带着我上了顶楼,来到刘总的办公室。

进门之后,刘总跟我热情的寒暄了几句,不过每当我问起上次迁坟的事情,刘总却都不愿多谈,含糊带过。

寒暄一番之后,刘总说起了找我来的目的。

据他所说,这次事情依然跟他的先祖有关,大概是要去寻找一个地方,这才找我帮忙。

这话倒是让我觉得有些奇怪,风水师寻龙点穴,乃至驱邪捉鬼都行,这找什么地方的事,去找一些地理学家之类的才最合适,他却把我招来,听起来似乎有些路唇不对马嘴。

不过我也没着急开口。刘总简单的说完之后,起身从身后的保险箱里,拿出来了一本泛黄的册子,说让我先看看这上面的内容。

我一看到这个册子,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仔细看看却又发现自己从来没见过。

我忍住疑惑,问刘总这是什么。

刘总笑着开口说,“这东西小周先生之前也见过,不过却是隔着保险箱,并未直接看到。”

他这一说,我才蓦然想起,当初第一次见到他时,他故意考验我能不能看出来他被什么问题困扰,然后我从他的面相和一个祖气缠绕的保险箱做出判断的事情。

我顿时来了兴趣,问刘总说,“这就是当时保险箱里的东西?”

刘总笑着点点头,“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一个册子,上面记载着一些先祖的往事,有些事情看起来匪夷所思,前些年我一直以为是先祖闲暇之余,嬉戏之作,但近年来,随着见识到一些事情,我却觉得,有些事情,或许是真的也说不定。”

一边说着,刘总把这发黄的小册子递给了我。我接过来,低头看了起来。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50335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二卷 火神庙 第二十三章 火神庙------

明末清初时候,开封府是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的治所,也就是现在的省会城市,经济繁荣。因为当地盛产花生,所以那时的开封是南七北六一十三省的食用油中枢,几乎全国的油商都在当地油坊街设了总店。

因为商人品行良莠不齐,常有缺斤少两、欺行霸市之举,官府收了银子,也不管事,闹的是天怒人怨。

一天夜里,油坊街上传来打更声。

“天干地燥,小心火烛……梆,绑,梆……”

刘家老店里,一中年妇女被惊醒,看到自己男人坐在床沿边吧嗒吧嗒的抽着旱烟。

“当家的,你怎么不睡啊?”

“睡不着啊,今年花生的收成好,新油怕是要比去年便宜三成,咱家库存的那些,怕是要赔手里喽!”

妇女若有所思,犹豫说道,“听店里的伙计说,别的商铺都是把麻油、棉油掺进去卖的,价格才能压到这样,当家的,咱们要不……”

话音未落,男人便是一声冷哼,“人在做,天在看,咱老刘家一贯诚信做事,这缺德的招数能兴一时,还能长久喽?”

妇女披着衣服坐了起来,有些唯唯诺诺的又说道,“当家的,你听说了吗?老高家他们都在大秤下头埋了吸铁石,一斤给人家少二两哩,今天人家外地货商买完油直接找回来了,老高不给人补,还把人一顿好打呦,这世道啊……整个老油坊街,就数咱家实在了。”

男人还是不为所动,吧嗒吸了口烟,似乎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做生意就是做人,得讲良心呐。睡吧,这两天就是中秋了,要早起把火神爷的贡品备好,保佑咱今年能平平安安的过去。”

妇女似是有些羞恼,嘴里嘟囔着,“知道了,知道了,还是求火神爷保佑咱发财才好,像你这样的老好人都不保佑,还拜火神爷干啥。”

老刘头把烟杆往炕上一敲,瞪眼骂道,“抬头三尺有神明,可不敢乱说。”

“睡吧,睡吧。”妇女嘀咕着,去帮男人脱衣服了。

这时候街上忽然传来一阵苍老的叫卖声。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火烧是北方的一种面食,一般也叫火烧馍)

老刘头皱皱眉头,嘴里嘀咕着,“这糊涂老头,哪有小的比大的还重的,十五两都快一斤了,这是人吃的还是喂猪的?”(古市斤为一斤十六两)

妇女却揉揉肚子,哀求说,“当家的,咱们去买两个吧,我饿了。”

经不住女人的哀求,老刘头披衣起身,来到街上,果然看见个模糊的身影在不远处来回走着。

“大爷,来个火烧。”

老头停住脚步,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忽然整个人从空气中消失了,就像从没出现过一样。可那叫卖的声音还在街上回荡。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

老刘头不可置信的拼命揉眼睛,不光是因为那老头凭空消失,还因为他刚才在那老头回头的瞬间,竟然看到了火神爷的容貌!

双脚麻痹的站了好一会儿,老刘头才缓过神来,嘀咕着骂了一声,赶紧回自己的铺子了。

说来也是奇怪,那苍老的叫卖声在油坊街愣是喊了三个晚上,可不管谁出来找,都找不到人,邪门的很。

三天后的八月中秋,喜庆的节日让人们把深夜的叫卖声遗忘了。就在这天夜里,老油坊街上忽然凭空刮起了一阵风,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火冒,一下子窜了起来。

“走水了……”

一声凄凉的惨叫,从油坊街西头喊起来,附和着风声,让所有人都惊醒起床。

妇女也摇醒了老刘头,胡乱披上衣服就匆匆跑了出去,等他们跑到街上的时候,大火像蛇一样,已经蜿蜒到了整条街,“噼啪噼啪”的木头燃烧生不绝于耳。

无数人抱着水桶,涕泪齐流的跪到地上,祈求着老天爷能下场雨,浇灭这该死的火。可举头望天,只有玉盘一样的月亮挂在天上,冷眼人间悲喜。

“大火烧十四两,小火烧十五两……”

老刘头忽然想起了在油坊街回荡了三天的叫卖声,还有那老人回头时跟火神爷一般无二的相貌,心里忽然明白了什么。

他疯狂冲进街道最东边自家的店里,从床头拿出来已经传了五代的钩秤,然后跑出屋子,迎着火头跪了下去。

“火神爷爷,俺家祖祖辈辈都是本分人,俺这是叮叮当当的十六两秤啊!”

他不停的高喊,声嘶力竭的狂吼着。

奇迹发生了!

大火蔓延到他家的商铺时,忽然停了下来,然后转头继续往西边烧了。

老刘头热泪盈眶,趴在地上不断的磕头。

“感谢火神爷爷,感谢火神爷爷……”

大火烧了足足一夜,一整条油坊街几尽灰烬,只有刘家老店依然屹立在一片灰烬之中。

说来也是奇怪,这场大火烧了整条油坊街的商铺,却没伤到一个人,也没烧到任何一家民宅,越是平时缺斤少两的铺子,越是烧的厉害,平时不太欺行霸市的铺子,倒还保留下来两成库存。

老百姓们纷纷拍手称快,说这是火神爷给那些黑心奸商的惩罚。

一时间,开封城里油比金贵,这件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刘家老店被老百姓誉为良心店的象征,虽然自家库存全保住了,老刘头却没有高价卖出,依然是平进平出,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等油坊街重新恢复生机的时候,刘家老店已经是最大的铺子了。

后来,河南承宣布政使得知这个故事后,亲自书写匾额“良心店”,以示荣耀。老刘头把匾额挂上,并在两侧加了“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八个大字,然后在油坊街东头修了一座火神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刘家的后代也谨遵这个教诲,把这油铺子经营下去,逐渐发展成了大商行。

合上小册子之后,刘总看着我,慢条斯理的说道,“这故事里的老刘头就是先祖,我这企业也是从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我点点头,心里有些疑惑,“故事很精彩,可刘总你说要找个什么地方,跟这个故事有什么关系?”

刘总摆摆手,示意我稍安勿躁,又从保险箱里拿出来一张薄薄的纸片,小心翼翼的摊在我面前。

我低头一看,是一张修补过的纸片,上面有些凌乱的线条,像是一副古地图。

还没来得及仔细看上面的东西,我先皱住了眉头,这纸片上,有股浓浓的死气,像是刚从坟里出来的老物件。

我忍不住想起之前刘总坚持要迁坟的事。当时我就有所怀疑,现在看来,难道他是因为这张纸片?

我低头仔细看了一下,凌乱的地图下面还有几行小字。

“乾隆三年,与世友同游神农架。偶遇火神庙于崇山峻岭间,其后经历种种惊险。世友与仆人皆嗀与此,吾有幸逃得性命。遂再邀人共往,然则云海茫茫,不知所踪。吾先后找寻七次,死人凡二十七口,而不知其址何在,其种种不可理解,荒诞乖张之经历,思之犹惧。惜乎吾愿难圆,今录图于此,愿后人鉴之……”

这之后纸片处有撕裂的痕迹,后面似乎还有字迹未完,却是看不到了。

看完之后,我大概明白了刘总的意思,问他说,“你说的,就是去找这个火神庙?”

刘总点点头,“火神对先祖有恩,找寻火神庙又是先祖遗愿,我这两年一直在准备此行,还望小周先生能帮我。”

我皱着眉头,忍不住问刘总,“这故事……刘总觉得是真的?”

说实话,我自己也是风水师,山精鬼怪之事我能信,但这神袛之说实在太虚无缥缈了,我不太相信。

刘总的表情很奇怪,两眼里面好像没了焦距,沉默了一会儿,飘渺的声音说,“以前我也以为是故事,可是现在我信,这不是故事啊……”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50335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灵异小说 《死人经》

作者:洛带
最后更新于:2017年04月16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死人经”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50335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