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 课后三点半,谁来出招?

 

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问题,“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揪心挠头”。如何解决呢?他...



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说,中小学生“课后三点半”问题,“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揪心挠头”。如何解决呢?他提出,“基本的思路是实行弹性放学时间”。

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做好课后服务工作,解决“三点半难题”,这些高招各具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政府支持、学校组织

北京、长春、上海、广东、南京等地,以政府统筹规划、财政补贴、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学校利用场所、师资和设备优势,为中小学生组织普惠性的课后活动。如北京市教委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学校组织、学生自愿”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课外活动计划。

北京、成都等地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如北京市政府2015年按城区生均每年700元、郊区生均每年900元划拨专项课后服务经费。西城区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设百所学校少年宫,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自主参加各类课后活动。上海市公办小学普遍向家庭看护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免费看护服务。吉林长春市按生均每天2元安排托管经费,支持各小学校试行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这是当前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主要形式。

家长主导、学校配合
青岛等地“以学校家委会为主导、学校参与配合”,依托学校的场所和设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包括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轮流担任志愿者、学校派出教师或学校干部给予指导和配合,由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及家长共同配合担任志愿者进行免费托管,由第三方收费托管等具体形式。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组织
吉林省公主岭市等地鼓励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和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课后活动。通过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吸引社会捐赠、向家长适当收费等方式建立课后活动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提供的校内课后活动进行监管。

社区组织

重庆、广西、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以社区、社区教育学院和团组织等为主体,依托学校、社区、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招募志愿者、邀请“五老”、鼓励教职员工、吸纳家长义工、聘请专业人士等,建立政府财政专项拨款、社会捐赠、适当收费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

据了解,教育部将在总结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有效做法基础上,针对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调研和指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各地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

教育部: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各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提出要求。

《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广大中小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
《意见》还有哪些具体要求?
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
广大中小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要强化学校管理,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要完善工作措施,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指导辖区内中小学校具体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确实不具备条件但有课后服务需求的,要积极协调学校、社区、校外活动中心等资源,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具体课后服务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家长自愿原则
中小学生是否参加课后服务,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要事先充分征求家长意见,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

课后服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亟需服务群体。

对于家长要求在校外另行实施的,中小学校要主动提醒家长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课后服务机构。

科学合理确定,课后服务内容形式

课后服务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鼓励中小学校与校外活动场所联合组织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
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

由学校组织在校外实施课后服务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综治、公安、卫生、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进一步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领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担当、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各类资源和需求,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课后服务工作合力。

要积极向本地区党委、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加强督导检查。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

(整理自中国政府网)

小澳推荐

高考新变化 | 合并录取批次,这些省份取消三本

与46个国家和地区学历学位互认!“一带一路”教育在行动

国家@你,这7项职场补贴你可能还没领……


    关注 澳门驻京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