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心理催眠术》:第4章 心理学与催眠(4)

 

------第4章 心理学与催眠(4)------



为了能让你有更深的体会,你可以现在就回头看看,看看自己这些年所走过的路,留下的每个足迹,感受一下你肩膀的感觉,是轻松?还是沉重?是平静?还是困惑?有多少事已经变成包袱,压在你的肩上或心里,而难以释怀?又有多少过去的事,每当你想起时,还会伤心甚至落泪,心里久久难平呢?

如果有,那你需要知道,它已经成为牵绊你前行的包袱,越多这样的事,你就会越容易感觉身心疲惫,无力前行。

看看下面《年轻的小老头》这个例子,你将会更清楚,当过去成为包袱时,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小时候,小梁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几乎每门功课的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在老师看来挺难的数学题,可他往往能发挥创造性思维,寻找到巧妙的解题方法。中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重点高中,所以,父母、亲戚朋友和老师都坚信,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将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前程。

然而,令谁也没想到,他只勉强考取了个普通大学,如今大学毕业了,却已经心力交瘁,20多岁的身体,心理却跟小老头一般。是什么事情让他变成这样呢?

小梁是一个具有钻研精神的学生,上高二时,处于青春期的他,对生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他想先弄几个避孕套来研究一下,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又不敢去购买,于是他决定去小超市“拿”几个来。

他没有成功,被店员发现了,可他不敢承认,因为他“拿”的可不是普通的东西,在争吵中,围观的人越来越多,而几个超市店员趁势强行对他进行了搜查,从他的书包里搜出了一盒避孕套。此时,他表示愿意付款购买或赔款,但商家却得理不饶人,决定要好好教育孩子,于是又搜出了他父母和老师的联系方式,电话通知了他们。

他一连好几天没回家,也没去上学,觉得没脸面对他们,心里无法原谅自己的错误。因为离家出走,虽然后来家长和老师没有对他有太多的指责,而他自己却感觉,家人、老师和同学们心里其实都在嘲笑他,尤其是看到他人笑时,这种感觉更是非常强烈,于是开始回避老师和同学,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就这样,以这样的状态,以前做得好的事,都难以再做好了,这对于一向对自己要求高的他,很难接受这些事,于是心里积压的懊悔越来越多,就像一个巨大的包袱在拖着他,让他疲惫不堪,就这样,一步步使他变成今天这样。

超市店员的违法行为,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而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梁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从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不接纳、不尊重开始,进而不接纳由此引起的一连串学习上的退步。让自己的心理负担,从那件事情后,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将自己拖累拖垮。

很显然,像小梁这样,背着过去沉重而巨大的心理包袱,是无从谈未来的,要开启全新的人生,那就必须丢掉这些包袱,从接纳并尊重自己的过去开始。

接纳和尊重自己的过去,其实也是尊重现在的自己,因为下一秒,现在也将变成过去。而当你往前走得更远再回头看时,很可能你又会发现,现在的自己在有些方面也是没做好的,起码对自己过去的不接纳,就拖累了自己,不是吗?

所以,假如你遇到类似于小梁的求助者,或你自己心里有过去的包袱时,宜从接纳和尊重事实入手,在催眠状态中,可充分利用时空距离的差异感,让当事人自己去体验不同时空下的感受,只要作为催眠师的你,带着中立的态度,当事人就会比较容易选择接纳和尊重过去。比如,让当事人进入10年后的时空中回头看,一些培训师也会让学员感受临终前的遗憾。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将会知道,当人进入催眠状态后,时空可以是不受限制的,可以进入未来,也可以退行到过去。

其效果,一般来说,取决于当事人沉浸于催眠的程度、催眠师的中立态度和不同时空点的情境塑造,当任一个条件不满足,或未同时出现时,效果都会打折扣,甚至毫无效果。因此,你需要清楚,有效的催眠治疗绝不是走过场。

像小梁的问题,是可以清楚地从他的过去经历中,寻找到引起问题的伤害事件的,这比较好办。然而,有些人的心理问题,却是难以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根源伤害事件”的,那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人的心理来说,一个农民为了吃得更饱,不惜把谷种也做成米饭吃了,和杀鸡取卵的效果,可以是等同的;一个人事业上遇到挫折,也可以用在路上遇到拦路虎来比喻;一个人的极端性格,同样也可以比喻成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色和白色,而没有灰色等。

所以,如果现在的心理问题,难以从过去的经历中寻找“根源伤害事件”时,你可以将求助者引导进入催眠后,使他的潜意识顺着心理问题线索,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建立联结。比如遭遇事业挫折,他的潜意识就可能会把此种情况解释为,在路上遇到了拦路虎,此时,对路上遇上拦路虎的情况过行处理后,他事业上遇到挫折的心理也会产生同样的变化。

这也是艾瑞克森催眠治疗技术中,间接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比较典型的有,对个别坚信人有前世的来访者,那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他引导进入前世,并处理在前世的遭遇。

只是你需要留意一点,为了确定潜意识给出的新的解释情境,和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建立了内在联系,你可以试着去触碰某一点,然后静观对方的身体语言变化,当你看到预期的反应时,即表明了它们之间关联性的存在,就可以着手处理细节了。

8.别试图消灭心理问题

在传统心理咨询技术理论中,心理咨询师的目标,往往是通过各种方法,试图消灭心理症状来治疗问题。其结果,常常如给暴雨中封闭的水库堵漏,堵住了左边,很快右边又漏水了,堵了右边,很快上面又决口了,结果是越堵越漏。比如某个嗜赌的赌徒,消灭了他嗜赌的习惯,过不了多久,可能又抽烟成瘾了,消灭了他的烟瘾,过不了多久,可能又暴饮暴食了,结果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又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用中医的话说,这是“头痛治头,治标而不治本”。

艾瑞克森心理催眠治疗是颠覆传统的,有时也会不治本,但会利用本,反其道而行。我们知道,情绪是动力之源,当一个人经历不受尊重的事情后,心里会很愤怒,看看愤怒中的人,可以做出很多冲动的事情,因此说,这份愤怒其实也是一份动力。假如这个人刚好缺乏人生动力时,那刻意平息这份愤怒,比如宣泄,也是一种浪费行为,何不利用它?这不是更方便又实用吗?

下面来看看,艾瑞克森是怎样巧妙地利用问题来解决问题的。

一个强迫症患者找到艾瑞克森,他的主要症状是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并感觉缺少力量,没有足够能力应对外界的干扰。

艾瑞克森在了解各种情况后,对他说:“我认为你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确实是有必要的,在你暂时无足够能力应对外界时,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你并不需要戒掉这个有好处的习惯。只不过……”

患者:“只不过什么?”(艾瑞克森的说法让他感到很惊讶,很快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并巧妙地使用一个转折句作为试探,患者的回应证实已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艾瑞克森:“只不过,光检查门还不够,不然你把门锁好了,可是万一别人破门而入,你怎么办?所以,你不认为还有必要在门后面放根棍子,并加强锻炼身体,让自己的力气更大点,这样会更保险一点吗?”

只见患者不自觉地轻轻点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果不其然,他回到家后,在门后面放了根木棍,并开始锻炼身体,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足够的力气使用木棍。在随后的几次催眠中,艾瑞克森又类似地让他学会了很多技能,比如:报警知识;和邻居沟通成为朋友,建立同盟关系;人际沟通技巧;火警逃跑知识等。而渐渐地,他已经不再关心门是否锁好,因为他已经建立了多条安全防线,感觉安全了。

你可以从上面的案例中看到,和传统心理咨询技术不同,艾瑞克森不但没有试图消灭“反复检查门”这个强迫症状,反而承认了其必要性,即是尊重求助者对安全的需要,然后,他尝试更多帮助和支持求助者,让求助者对安全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

比如:一个曾被男朋友嫌弃太胖,进行疯狂而非正常减肥的女孩。那你需要做的是,先接纳和尊重她对被爱的需要,支持她减肥,然后,再帮助她更好地获得被爱。

下面我们来更详细地谈谈其心理原理。我们都知道,当愤怒的时候,有的人会骂人,有的人会打人,有的人会摔东西,有的人会找朋友倾诉,还有的人对着天大声喊等。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是在表达他心里的愤怒,所以说,骂人、摔东西等都是他表达愤怒的方式。

反复检查门是患者对安全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疯狂而非正常地减肥,是那个女孩对被爱的需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表达方式偏离了常态,所以,称它们为心理症状,或症状性表达。

另一点,就是表达方式的数量多少,我们称为表达方式的范围。研究表明,有心理问题的人,往往他们的表达方式范围很小,如上面两例中,他们的表达方式均只有一种,只有一种,也就是没有选择。假如一个人受了委屈后很痛苦,不准她哭,不准她闹,也不准她倾诉等,因为无法表达,那就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会憋坏。所以,试图单纯地减少表达,消灭某些心理症状,不是明智之举。

或许有些人会问,为什么不从根本上出发,直接消除需要,那样不就好了,而且很干脆。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很彻底。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的需要,有些是非必需的,而有些则是必需的,比如对食物的需要、对安全的需要等,可以消除吗?显然不可以;再比如对爱的需要,可以消除吗?可以,只是那样,人就会变得不完整;再比如对音乐的需要,可以消除吗?可以,只是那样,所有人都会变得一样,和机器人没什么差别,这世界就会失去光彩。再者就是前面谈到的,有时消除需要,那会是一种浪费,而利用则会更有价值。

综合来说,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在看到其心理症状的同时,更要看到症状背后所要表达的需要。许多情况下,都可以不必大费周折地去处理其根源,可以用扩充其表达范围的方式,将其内在动力或能量,引导到建设美好未来这个方向上来。

而对心理催眠爱好者,从自我心理保健而言,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更多的自我表达方式,来扩充自己的表达范围。这不但可以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还会让你的身心保持轻松健康,能够轻松调整一些生活习惯等。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95056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育儿健康小说 《每天学点心理催眠术》

作者:徐润根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8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每天学点心理催眠术”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95056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