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暑热旺,心静自然凉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



本公众号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6月21日,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是夏至。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位置达一年最北端,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回升。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却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之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精神调养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夏季炎热,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腐,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性格,以利于气机通泄。若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是不好的生活习性。《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是就“心静自然凉”的境界,讲求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
夏至节令养生重在起居调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室外工作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每日温水洗澡,清洁肌肤以消暑防病,且温水冲澡利于改善肌肤营养,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夏日炎炎易腠理开泄,受风寒湿邪侵袭,故睡眠时不宜过用电扇类送风,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宜夜晚露宿。

运动调养
夏至运动调养,宜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空气新鲜处进行,到森林、海滨去疗养、度假则最好。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剧烈活动。若大汗淋漓,汗泄太多,既伤阴气,也损阳气。出汗过多时,适当饮用淡糖盐水或绿豆盐水汤,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疾病。
冬病夏治正当时


夏天进补,冬病夏治,也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自夏至立秋后有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之阶段,也是人体调补和治疗宿疾的最佳时刻之一。夏至是一年中阴阳气交的重要关键,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利用夏季病情平衡时期进行调补,对治愈或减轻慢性病的复发有较好作用。故中医学对冬病夏治非常重视。古书云:“春夏养阳”,夏天非常利于调补人体阳气,顺应春夏阳气旺盛的变化,对于易感受阴寒之气及阳虚病人尤为重要。
饮食调养


夏至饮食调养,食不可过寒。《颐身集》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冷食不宜过多,贪多则会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佳品,却不宜冰镇食之。夏季气候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厚味肥腻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膳食推荐


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茯苓50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用荷叶煎汤取汁,加入茯苓和淘洗干净的粳米,煮至粥将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适于宿有心血管疾病,或神经衰弱者食用。
凉拌莴笋

材料:鲜莴笋30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莴笋切成长条小块,装入大碗内,加适量食盐拌匀,置1小时,沥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撒上葱花、浇上熟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利润五脏、通利经脉,适于炎夏胃口不佳、体形肥胖、暑热难耐时佐餐以食。

山楂粥

材料:山楂50克、粳米100克,白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山植炒至棕黄色,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约150毫升,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再加水600毫升,以文火煮粥,至米烂汤稠为度,再加入白糖,拌匀即成。

功效:补脾开胃、化滞消积、活血化瘀,适于食积停滞、肉积不消所致的胃脘饱胀、腹痛便泻、消化不良、小儿乳食不化,瘀血阻滞所致的小腹刺痛、月经后期、经痛、经闭、产后腹痛、瘀血不去、恶露不尽及高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高血脂症、老年心脏衰弱等的防治。

鱼冬瓜皮汤

材料:鲜鲫鱼200克,冬瓜皮100克,薏苡仁50克,味精、食盐各适量。

做法:鲫鱼剖腹、去内脏,抠去腮,洗净;冬瓜皮、薏苡仁洗干净,用纱布包着,装好,扎紧口,与鲫鱼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炖至鱼熟后,除去药袋,加入味精和少许食盐,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而属于脾气亏虚、运化失常者食用。
夏至养生茶

材料: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各5克,冰糖20克。

功效:养心安神、补益肝肾。

炎炎夏至之期,虽然主张养心求静以度暑,却也离不开中医辨证原则。按体质类型和夏至节令及地域特点,辨证施养,减少疾病,平安度夏,配制药膳、药茶和食疗方,指导精神调摄,并根据宿疾状态,施以“冬病夏治”,保健防病,如“三伏贴”保健,针灸、按摩、药浴、熏蒸等,还有精神调摄指导及养生,达到防病治病,或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强壮体魄。
作者简介
周能汉:云南省南华县人,执业医师、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出版中级职称(编辑)。从事过卫生防疫、卫生行政管理、中医临床,方志编修等多个职业,爱好广泛,尤喜中医、文学、科普。曾发表论文、文章100余篇。现热衷于研究中医及彝族医药,养生有心得,拜师云南省名中医王敏主任医师,跟师业余临证学习三年。拜师资深彝医药专家王正坤主任药师当门生。

项目资助: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普及宣传与服务大健康”

编 校/陈思思 排 版/李艳萍

微信对话框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


抗衰 | 减肥 | 上火 | 肥胖 | 头痛 | 补血 | 月经不调 | 小儿腹泻 | 小儿推拿 | 肾虚 | 宫寒 | 乳腺增生 | 抗癌 | 阳痿 | 早泄 | 前列腺 | 口臭 | 美白 | 丰胸 | 脱发 | 白发 | 祛斑 | 糖尿病 | 祛痘 | 坐月子 | 皮炎 | 风湿 | 冠心病 | 经络 | 高血压 | 高血脂 | 痛经 | 痔疮 | 便秘 | 失眠 | 脾胃 | 解酒 | 感冒 | 养肝 | 手脚冰凉 | 鼻炎 | 颈椎病 | 补肾 | 口腔溃疡 | 打呼噜 | 牙痛 | 咽炎 | 腰间盘突出 | 咳嗽 | 护眼 | 三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健康商城”品鉴优质健康食粮!


    关注 云南中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