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她们都觉得自己是樊胜美?

 

我们一边隐隐觉得自己是樊胜美,一边庆幸自己还好不是她。...







《欢乐颂》第一季完结了,热度并没有退的意思,聚会上必聊此剧。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要是个为钱发愁的中产阶级,管自己有无姿色,都tm觉得自己是樊姐!

细想也正常。应该没人觉得自己是安迪:理科生头脑,女明星长相。一出手是几个亿的生意,萦绕在身边的男人比Mr Big还Mr Big。这种女人的稀缺程度,堪比都敏俊。对了,都敏俊是外星人。



觉得自己是曲筱绡的多一些,嘴贱心善,有趣有钱。由于大家都高看自己的原因,也没几个人觉得自己是关雎尔和邱莹莹。前者Boring,后者蠢。

剩下的都是樊胜美:在大城市里,要成功,无过人之处,只好出过人之力。在能“掐尖儿”的地方多见,这也是为什么奇点和包总都说:这样的,我见多了。



电视剧火了,微博刷出了一个话题:今天,你给樊胜美打钱了吗?还能分出心去关心戏剧里的人物,说明,我们过得还不错。

那些想象自己是樊胜美的,其实多半比她过得好一点。在想要成为人生赢家的路上,一边隐隐觉得自己是她,一边庆幸自己还好不是她,起码我们没有她那么操蛋的家人。逮到能“掐尖儿”的时候,多半也怂了。



电视剧里,蒋欣最让人痛心的一场戏是在老家——因为母亲的偏心,歇斯底里。另外四个女孩陪着她。





“我也想有光线靓丽的外表,穿好看的衣服、背名牌的包包。可是不行,我没有钱。我真的好羡慕你(曲筱绡),好羡慕安迪,我也想有这样的生活,可是没有。”

对比安迪的成功和曲筱绡的底气。

樊胜美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过去,像一张不负责任、胡乱涂画的纸:线条凌乱,笔法粗暴,纸面因为用力过猛而破裂。看着别人的美好图景,真想撕了自己乌漆抹黑的涂鸦,一了百了。



学校里,工作后,名利场上,面对一些金钱带来的优越感,我们不免像樊胜美那样感叹:有钱真好!接着便是用“如果……就……”的句式,假设自己的人生。

“假如我爸是王健林,我就……”

“假如我很有钱,我就……”

“假如我很会赚钱,我就……”

可这样的如果最伤人,因为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会心疼樊胜美,其实也是心疼某个在极端脆弱时刻的自己。完全可以想象,初入职场的樊胜美,躺在自己局促的房间里,思考着金钱对她的意义,男人对她的分寸,人与人的关系……于是,变成后来她的样子。



这几天,随着电视剧的结局,各类公众号都在评论这部剧。有人说三观不正、太过现实,将社会的阶级性过于赤裸地摊开,这伤害了很多人。甚至再腹黑一点(编剧没有明说),在奇点眼里,甚至樊胜美对安迪的热心都是透露着算计的。



某种程度上,我同意,世界功利不足以成为我们活着功利的理由。

不过相较遮遮掩掩,大方承认人有高下,社会本就有阶级,也是一件很坦荡的事。而我猜,樊胜美大概一开始就认了这件事。




而她认了,最终也没有变成一个处在道德低点的“捞女”。这样的结局,我想并不是作者的政治正确,这或许是人人心中跟现实相对,一种叫理想的东西,在起着作用。

文  | 余     克
图  | 网     络





每天五分钟 读懂武汉
合作邮箱:what@whatwh.com
WHat君微信号:what0027



    关注 WHat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