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笔记中的“冤魂报仇”

 

一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与其下属灌夫被杀。第二年春天,“...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与其下属灌夫被杀。第二年春天,“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汉书·窦田灌韩传》的记载略有不同:“蚡疾,一身尽痛,若有击者,呼服谢罪。上使视鬼者瞻之,曰:‘魏其侯与灌夫共守,笞欲杀之。’竟死。”大致的意思是一样的,窦婴和灌夫死后,冤魂不散,抓住田蚡狠揍,即使他拼命道歉也没用,直到将其打死,怨恨才解开。

据《里乘》卷三“夙冤”记载,安徽休宁县有个姓黄的商人,养了一条狗,这条狗“驯而且黠,能解人意”,黄员外特别喜欢,即使出远门也要带着这条狗。有一次他出门做生意,经过浙江淳安县,在一座寺庙投诉。庙里的老和尚接待他,一见那狗就大吃一惊,问:“居士奈何豢此冤畜!”黄员外错愕不已,请老和尚一定要解释解释。老和尚说:这狗和您有前世的冤仇,很难化解,看情形很快就要报仇。黄员外吓得魂飞魄散,忙恳求化解之道。

老和尚说:你回家后,用平日常穿的衣服扎成人形,到第三天晚上,等狗睡着了,把衣服做的假人放进被子里,自己躲到外面去。这狗找不到你,一定会愤而自尽。你把它的尸体挂在深山老林的树上,让其自然销化。这样大概可以化解。黄员外回到家,按照老和尚的办法处理,那狗找不到他,把被子、假人咬得稀烂,狂吼狂跳而亡。黄员外将其尸体挂在深山里,过了一个月,尸体就仅存一具骨架了。

他再去庙里叩谢老和尚,老和尚说:你确实按照我吩咐的做了,可是狗的怨气太深,还未消散,又转世成蛇,明早还要来找你算账。你遇着老衲,也是缘分。我一定给你彻底化解。说完从厨房拖出一口大水缸,让黄员外钻进去,又用盆子扣上,在盆子上贴满符咒。第二天一早,果然来了一条大蟒蛇,绕着水缸转了好几圈,就是撞不开。蟒蛇愤怒之下,“自裂其身寸断”,因为没能报仇而再次自杀。老和尚放出黄员外,说:你的大冤已化解,不过,这是冤鬼把满腔愤怒转移到我这里了,怪我多事,将来要跟我为难的,不要紧,老衲自有办法对付。黄员外感激不尽,此后果然没再出事。



冤魂历经多次转世而凝聚不散,是因为前世的仇始终没有报。老和尚虽然法力深湛,但也没法完全化解,只是将鬼的怨气移到自己身上而已。而在冤魂报仇的过程中,时间从来就不是问题,他们等得起。

《志怪录》“朝天宫道士”条记载,明孝宗弘治元年,南京朝天宫的一个年轻道士,忽然膝盖上的皮肉收缩,疼痛不已。而且白天不怎么疼,一到半夜就疼得死去活来。更诡异的是膝盖上的皮肉逐渐凝聚成人脸的样子,“耳目口鼻靡不具足”,小道士又怕又愁。他遇到人就给别人看,想找到大夫调治。不过,每次只要有人看就痛不可抑,不看倒没事。仿佛冥冥中有鬼神逼着他向别人展示一样。有天晚上,小道士正哼哼唧唧地疼着呢,有个二三尺长的小人出现在他面前,问:你认识我吗?小道士说不认识。小人说:你不记得在宋朝的事吗?那时你是都统制,我在你部下当差,你因为私人恩怨,不仅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我,连我一家十七口人全都杀了。我找你找了三百年了,此等深仇大恨岂能不报?第二天,道士就疼死了。

三百年确实很长,但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那些执着的怨念。

在笔者眼中,冤魂能否被抚慰,人间说了不算。

在《碧血剑》第九回中,袁承志为化解焦公礼与闵子华的恩怨,与仙都派比剑获胜,赢了闵子华的宅院。焦公礼道:“闵二爷宽洪大量,不咎既往,兄弟感激不尽。至于赌宅子的话,想来这位爷台也是一句笑话,不必再提。兄弟明天马上给两位爷台另置一所宅第就是。”青青下颏一昂,道:“那不成,君子一言,快马一鞭,说出了的话怎能反悔不算?”众人都是一愣,心想焦公礼既然答应另置宅第,所买的房子比闵子华的住宅好上十倍,也不稀奇,何必定要扫人颜面?这白脸小子委实太不会做人了。焦公礼向青青作了一揖,道:“老弟台,你们两位的恩情,我是永远补报不过来的了。请老弟台再帮我一个忙。兄弟在南门有座园子,在南京也算是有名气的,请两位赏光收用,包两位称心满意就是。”青青道:“这位闵爷刚才要杀你报仇,你说别杀我啦,我另外拿一个人给你杀,这个人在南京也算是有名气的,请闵爷赏光杀了,包你杀得称心满意就是。他肯不肯呀?”

如果没有当事人因为办了冤案而人头落地,估计很多人绝不相信他的冤魂会安宁!

据“有鬼”新媒体    文/有鬼君
新刊推荐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