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的选择:做犹太人?还是德国人?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二)

 

他们?到底是犹太人?还是德国人?...



按说二战时德军对犹太人的种族清洗世人皆知,犹太人与纳粹德国有不共戴天之仇。这一点在很多二战片中都有所反映,譬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何处是我家》、《穿条纹睡衣的男孩》、《金衣女人》等等等等。(关于波兰斯基电影《钢琴家》的背景,可参见影视剧系列第十一篇:二战“大逃杀”求生记。)

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为数不少的一批具有犹太血统的人,选择加入德军并衷心耿耿地为德国而战,这些人当中还出了若干元帅和将军?



【时拾史事(微信号historytalking)禁止未注明出处的转载,转载合作投稿请邮件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一切还得从纽伦堡法案讲起。1935年,纳粹党年度集会在纽伦堡举行,集会上颁布了《保护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法》以及《帝国公民权法》,这两项法案合称《纽伦堡法案》。这个法案对德国境内的犹太人做了一个身份认定,并逐步剥夺了这些犹太人的公民权。


1935年,纽伦堡纳粹党集会
按照传统犹太教,持有犹太教信仰的人,或母亲为犹太人的人,可以称之为犹太人。当然也有更宽泛的认定方法,只要具有犹太血统或皈依犹太教的人,通通都算。

那么纳粹德国的《纽伦堡法案》是怎么给犹太人下定义的呢?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中有超过三人(含三个人)为犹太人的,这个人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犹太人。这话说起来有点拗口,简言之就是,你要是具有75%或更多的犹太血统,你就是妥妥的犹太人。哪怕你从外表到内心完全德国化,早就是个基督徒,连犹太教堂的门在哪都不知道,这些都没有用,血统决定了一切。

犹太人不许与日耳曼人通婚,通奸也不行;不得雇佣45岁以下的日耳曼女性;不得担任公职,剥夺选举权,不得展示德国国旗;不得从事咨询、房地产、安保、婚介、旅游等行业,最后连手工业者和商人都不让干了,必须将产业贱价卖给日耳曼人;接着连名字都得改,男的中间名一律改成“以色列”,女的就改成“莎拉”;再然后就得佩戴犹太之星标记,人身自由受到的限制逐渐加强。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很多犹太人对一步一步的迫害反应迟钝,总抱有希望,逃出去的竟是少数,等到被逼到集中营的地步,就已经晚了。


佩戴“犹太之星”的犹太人
以上是绝大多数具有75%以上犹太血统的德国人会遭遇到的情况。那么,父母一方是犹太人,另一方是日耳曼人,或者祖父母辈只有一个人是犹太人,其他都是日耳曼人,这种情况又当如何?《纽伦堡法案》也有说明,专门用了一个词“Mischling”来称呼这些人,意思就是“混血”。至于怎么处置这些混血,纳粹也比较犯愁,毕竟他们身上还有一半或四分之三的日耳曼血统。所以《纽伦堡法案》对于这一部分人的态度模棱两可,既没有把他们归到犹太人里去,又没说他们可以和日耳曼人平起平坐。这种模棱两可,就是一线生机。

在严峻的环境中,出于自保,更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身上的日耳曼血统占据支配地位,15万名德国犹太裔自愿加入德军,其中二分之一混血有6万人,四分之一混血有9万人。这里边还混进了2000名纯种犹太士兵,即《纽伦堡法案》所定义的,其犹太血统达到四分之三或以上的人。


德军中一名二分之一犹太混血士兵
即便他们参了军,也还是不能被完全信任,身份的撕裂极大地阻碍了他们在德国社会和军队中的晋升。混血儿们一直致力于从法律层面彻底改变血统带来的窘境,他们渴望成为纯正的德国人。

我能理解这种想法,生与斯,长于斯,德语是他们的母语,德国文化和国家认同,早就根植在心中,这一点甚至超越了出身。可是,被法律定义为犹太人继而剥夺公民权的德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分之一、四分之三、百分之百,这些数字意义大不相同,只是多了一点点犹太血统,往往就隔着一道鬼门关。但那个时候的混血儿,已经无暇顾及这些,甚至对至亲好友的悲惨境遇都没有表示出太多同情。一方面是无力,另一方面也是与犹太血统彻底划清界限。

混血儿将“被德国社会接纳”的希望,寄托在唯一可以改变他们身份的人——元首希特勒身上。希特勒有权认定某个混血儿是“日耳曼人”并出具新的身份证明。当然他这样做的时候是异常谨慎的,每一个案例的文书都审核得很仔细。

被元首改变身份最著名的例子,是空军元帅艾尔哈德.米尔希。米尔希的母亲是日耳曼人,父亲是犹太人。为了洗去血统污点,他母亲写下一份宣誓证明,声称她的六个孩子不是与犹太丈夫所生,而是和自己的日耳曼舅舅生下的。其实这份声明里所讲的米尔希生父,到底是他母亲的舅舅、姨父还是姑父,我吃不准,英文 “uncle”这个词都可以概括,反正她和她丈夫以及她“uncle”姓氏都不一样,可以排除是她叔叔、伯伯的可能性。

信息量太大,好吧你们赢了。经过一系列手续,米尔希最终拿到了证明他是纯血日耳曼人的证件,他的女儿也得以嫁给党卫军的一位将军。但他到底有没有犹太血统,这个就只有天知地知了。


艾尔哈德.米尔希
象米尔希那样晋升为德军高级将领的德国犹太裔,包括了2位元帅和15位将军,其中上将2名,中将8名,少将5名。纳粹党成员中的犹太裔有15名二分之一混血,7名四分之一混血,以及4名纯种犹太人。


二分之一犹太混血将军Johannes Zuckertort和Helmut Wilberg
15万名加入德军的犹太裔,绝大多数并没有得到晋升为军官的机会。但这不妨碍他们展示作战实力及忠诚度,20名犹太裔士兵获得了纳粹德国的最高军事嘉奖——骑士铁十字勋章。结合爱沙尼亚的情况,用两组数字做个比较,可能不全面,但也能说明些问题。(爱沙尼亚的具体情况详见影视剧系列第三十六篇《二战时分属苏德两个阵营的民族》。)

德国犹太裔

爱沙尼亚人

参加德军人数

15万

7万2千

获骑士铁十字勋章人数

20

4

德国犹太裔参军人数,差不多是爱沙尼亚的两倍,然而得到铁十字勋章的人数,是爱沙尼亚的五倍。这些犹太裔对德国的归属感,恐怕要大于恐惧吧,尽管他们的另一些亲人已被纳粹德国屠戮殆尽。

【推荐阅读】:

Jerry Klinger,《希特勒的犹太士兵》

Veronica Clark,《希特勒的部队——神奇的种族多样性》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纽伦堡种族法》

洪文贞,《关于纽伦堡法案》

作者有话说
 
上一篇评论和赞赏非常踊跃,我只想说两句话:谢谢大家,请不要停!
 
上一期: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为纳粹而战的中国人、朝鲜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
有两位读者质疑我选用的蒋纬国和法尔肯豪森图片不对,这个我要声明一下,并没有用错,我对人脸的辨别还是相当有自信的。


法尔肯豪森不同时期的戎装和便装照、上篇我用了最左边这张
至于蒋纬国和蒋百里,这两个人外貌区别是很大的。而且蒋纬国那么帅,我怎么可能用错图?怎么可能?
蒋纬国、上篇我用的是左边这张


蒋百里
下篇主要讲轴心国派出去帮德国人的军队,略乌龙,不过不能保证按期交稿……

如果你喜欢作者写的文章,或者被作者勤勤恳恳地码字而感动,请用赞赏鼓励一下吧。付费是对原创最大的尊重,谢谢大家。
在“时拾史事”公众号连载了近一年,被很多人追看过的《宋朝短信》已经出版啦。购买请戳宋朝有人@你:这就是霸道员外的日常,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往期热文
翻新怪谈——剜心
二十万慰安妇的命运
消失的民国“贵族”大学
你用火锅拯救冬天,你却不了解它
二战时纳粹德国的异族军团(一)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们读史不为装逼
严肃八卦才是目的
you态度的原创历史平台
欢迎你成为其中一员
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