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由丨留学过程中,父母决策越纠结,孩子错失的机会越多

 

父母应该意识到,所有选择都没有是非之分,而只是结果不同而已。只有父母放下焦虑,情绪稳定,才能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给孩子。...




在留学准备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会面临一系列的选择,大如选择确定入读什么学校,小到SAT2考什么科目。这些选择往往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更重要的,是父母和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真实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

可是很多家长,都会在我们把前提条件达成共识,把每个选择的优劣势分析透彻后,还不停的追问我们:我们究竟应该选哪个?

表面上他们是信任我们,因为我们是留学行业的资深人士,我们更权威,在留学事宜上更有话语权。

实际上我看到的是这些家长的焦虑,因为焦虑而导致他们的纠结。这些家长之所以优柔寡断,因为他们在潜意识的寻找“标准答案”,他们总希望做出正确的选择,生怕“错误”的选择会耽误孩子。

无论家长为孩子付出和牺牲之心有多强烈,在做决策时多谨慎,他们并不能通过推迟选择来避免“犯错误”。同时,焦虑的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当父母总是陷入焦虑当中,即使他们竭力做出了看起来“最正确”的选择,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他们的孩子在担心这个选择是错误的,在碰到困难时质疑这个选择。也因此,孩子在留学准备过程中和在美国求学期间,错失了更多的机会。

父母的焦虑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碰到困难就逃避。



我们先来看一 个真实的故事

学生L,妈妈异常纠结。在是否送儿子L去美国读高中这件事情上,妈妈纠结了至少一年。在这一年中,L的妈妈多次找我们商量。一方面,她希望儿子去美国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提升核心能力,不需要被国内的应试教育磨灭了天性;另一方面,她又担心儿子英文基础不够扎实而不能适应美国的教育体制,还因为儿子性格比较内向,担心儿子不能在美国结交朋友。

L和妈妈确定要去美国留学后,L就确定只申请一所他最喜欢的高中。即使如此,L的妈妈仍然纠结了半年,直到这所高中截止日期前1天才确定申请。在准备签证期间,L的妈妈又开始担心L去了美国后的种种不适应。最后,虽然L成功入读了喜欢的高中,到了美国不到一周,L就吵着要回国。因为是L单方面的原因要退学,根据L妈妈在L入学前签署的协议,学校不会退还L的妈妈已经支付的四万多美金的学费。即使如此,L的妈妈最后还是给L买了机票回国。L的留学计划,最后变成美国高中两周游。

在和L沟通时,我发现L的妈妈当初担心的所有问题,在L去了美国后都“噩梦成真”。而面对这些困难,L首先想到的就是留学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因而马上就要求回国,而不是去努力克服这些困难。

在L的妈妈身上,我还看到她的忧虑和悔恨。她总是为已经发生的事情感到悔恨以及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忧虑。在L的留学决策中,她陷入无止尽的忧虑当中,在L闹着要退学回国时,又再次不停懊恼自己做出的选择。因为陷入这两种负面情绪中不可自拔,L的妈妈错失了采取实际行动的时机。

L的妈妈并不是个案。在我经手的学生中,我观察发现,父母越是纠结和焦虑,孩子就越不自信,越容易逃避困难。

父母的负面情绪通常都会传染给孩子。

不管多小的孩子,出于要依赖父母才能生存的本能,天生善于感知父母的情绪。当父母焦虑时,会倾向于负面评论孩子,这很容易成为孩子眼里的事实。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如果父母患上焦虑症,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患上焦虑症的风险是正常家庭孩子的7倍!

焦虑过

度的

父母往往会影响孩子的自信。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研究发现,焦虑的父母会对孩子表现出较低的热情和情感,取而代之的是较高的批判和怀疑的态度。

焦虑的父母会忽略鼓励和认可孩子,而更容易对孩子“严苛”。他们会习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数落孩子的不是,在孩子做的不够好时责罚他们,甚至代替孩子做选择。结果孩子不仅仅被父母传染了焦虑情绪,也会对自己的选择不自信。

父母应该采取措施消除悔恨和忧虑情绪,以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

当父母可以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懂得去控制和消除这些情绪时,就能避免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父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悔恨和忧虑情绪呢?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用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正视我们的恐惧心理。韦恩.W.戴尔在《你的误区》这本书提到,“内疚悔恨同其他自我贬低情感一样,是一种选择,是你可以控制的情感。”当自己陷入对过去的悔恨中时,要提醒自己,过去的事情不管我们如何悔恨,也是无法挽回的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实际行动来消除我们的悔恨和忧虑如果让我们遗憾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解决我们所要避免的问题,来消除我们的悔恨心理。 如果我们对某些事情很忧虑,也可以通过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忧虑。如果L的妈妈在担心L不能适应美国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时,就通过给L额外上英文补习课提升L的英文能力,同时鼓励L让L变得更自信,来帮助L适应美国高中,那L的留学计划也会更为顺畅。选择没有是非之分,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努力让选择变成最好的结果。焦虑让父母总是难以选择,但是还有很多父母是因为陷入总想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的误区,而导致无法做选择,最终让孩子错失更多机会。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学生M,梦想的学校是康奈尔大学。M对康奈尔大学心心念念的核心原因是他的一个师兄(也是我的学生)被康奈尔大学录取了,他的父母认为M和师兄同等优秀,所以也应该进入这样的常青藤名校。同时M因为高二才决定出国,时间仓促,如果选择申请康奈尔大学的ED(提前决定),会因为SAT分数不够突出而被拒,因此想等到12月SAT考的更高分时,再申请康奈尔大学的常规批申请批次。

在和M沟通过程中,我引导M去深入了解美国不同的大学,不要盲目相信排名来选择学校。在我推荐给M的学校中,M通过自己的了解,开始喜欢上莱斯大学,发现莱斯大学更适合他。在了解了提前批申请对美国大学录取结果的重要影响后,M想ED莱斯大学增加录取概率。根据我的经验,如果M当时ED申请莱斯,是有非常大的概率被录取的。可是因为莱斯大学排名和名气都不如康奈尔大学,M的父母坚决反对。

最后康奈尔大学和莱斯大学都没有录取M,M去了前30的另一所大学。在申请季结束后,M和父母都很懊悔没有听从我的建议ED一所学校。

我劝解M,木已成舟,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适应美国大学上,而不是去后悔过去的选择。

每年的申请季结束时,总是有很多像M一样的学生和家长告诉我,他们多后悔当初推迟选择或者执意孤行而错失申请良机。

我也一再呼吁,

在和‍孩子商量讨论留学决策时,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和鼓励孩子。‍

父母应该意识到,所有选择都没有是非之分,只是结果不同而已。就比如说,孩子选择A大学放弃B大学,在孩子入读A大学碰到困难时,应该告诉孩子,所谓最好的最合适的大学本来就不存在的。即使他入读了B大学,也可能会出现在A大学碰到的困难,或者出现其他困难。同时鼓励孩子努力解决在A大学碰到的困难,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的选择成为最好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纠结的状态,或者做出选择后陷入懊悔的负面情绪。

只有父母放下焦虑,情绪稳定,才能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给孩子。而只有父母能以积极心态给孩子提供支持和鼓励,才能引导孩子学会积极正面的生活,学会自我规划,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也才能把握机会。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优质文章!
CAAS丨美国大学申请系统丨课外活动
京沪高中录取丨高中国际课程丨国际学校清单
ACT考试丨2016考试详情丨SAT考试








    关注 择由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