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 书名:《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 分类:佛教
  • 作者:王骧陆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2009-6
  • 售价:68.00元
  • 页码:965

《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内容介绍:

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 新补资料():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略说() 心经随说() 金刚经义随说() 金刚释义意见() 心锽() 印心精舍释名() 印心精舍图释() 归性顿渐之图() 悟前悟后心境略说() 修心中心密证体启用之过程() 法身语报身文 () 云月对语 () 观心偈() 断烦恼偈() 我有烦恼么 () 苦闷的解决() 佛法在社会上有什么用处() 说道德会的王凤仪先生() 对于庙产兴学之意见() 生日不称觞之要义() 为普天下男女延寿() 杀的问题() 千偈瑜珈焰口() 初基学佛心要() 阿弥陀心要() 悼印光大师文() 弥陀法会二周年纪念辞() 《学佛一得》序() 复元音老人书信() 复巢海容居士书信() 读赵士觐大居士致海潮音书跋后复张仁海阿阇 黎函 () 王骧陆居士主要纪事年谱() 编校新版说明 本次出版的《王骧陆居士全集》,系以上海佛学书局1999年6月版为底本,增添了两部分新的资料。一部份新资料来自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一部分新资料来自最近年来收集到的资料。遗憾的是,还有部分资料尚未找到:《金刚经十八住二十二疑表解》、《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白话述义》(破四相后文)、《道法宗源》等。 在编校过程中,除了把《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受持法略说》一文调整到前面经文解释位置外,其他都遵照原版排序。两部分的新资料排列在后。书后附主要纪事年谱,供参考。由于原资料系古籍竖排标点,所以这次除纠正部分错别字外,还对文字标点进行了完善。虽经勤勉,错漏难免。敬请访问心中心法论坛http://www.yxjs.org/bb或http://www.yinxinzong.com 编校者 2009年5月

作者王骧陆介绍:

心密二祖王骧陆居士传略 王骧陆居士讳宰基,字骧陆(相六),号“仁知居士”,著作署名:“菩萨戒多杰海盐王骧陆”、“浙西菩萨戒优婆塞王骧陆”。祖籍浙江海盐县,父辈迁入海宁县(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上师生于一八八五年三月二日戌时,圆寂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戌时,乃二十年代崛起之“印心宗”——无相密心中心法第二代传人,世人尊称“印心宗二祖”。 上师为浙江海宁望族“有怀堂”王欣甫公之六子,其父一生正直,因守正而去官。其母蒋氏母家亦为海宁硖石望族,笃信佛教,好惠施善,智慧过人,擅国画,尤长于兰花,号称“砚香老人”。上师诞生时呈瓜胎,时人视为瑞兆,赋性天聪,超群拔众,孩提时即能诵读金刚经,背诵心经如流。少年时多次随母朝拜普陀圣山,观音大悲宏愿深印其心,菩提心根已深扎矣。 上师青少年时期发愤读书,熟通经史,十八岁中晚清秀才,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英文。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时年二十二岁,任翻译官随钦差大臣赴印度南洋一带考察。幼时即铭记玄奘不畏险苦赴天竺取经精神,今亲访佛土因缘殊胜,遂一一朝拜释迦佛祖修行圣地,谒高僧,求佛法,并拜师学习梵文,立志为弘扬正法,利益众生实学苦修。访印期间,长女出世,为纪念此行,遂取名“佛宝”。 回国后上师供职北洋政府交通部,初修净土,皈依霞光和尚,布施济贫,广结善缘。其时学佛,正如上师自述:“虽痛切学佛,皇皇若恐不及:虽未能发明心地,然已知不可限于一宗矣。”此后多方请教,广求各宗,进而修禅,研究佛法,却不敢自信有把鼻。 二十年代上师任川、康、藏、黔、滇五省电政督办,设督办衙门于成都,与四川军阀刘湘等周旋数年,目睹军阀火并荼毒黎民,遂看破仕宦浮沉,放弃高官厚禄,离川,返京后拜庐山东林寺高僧大愚阿阇黎为师,虔修无相密乘心中心大法,终于深得三昧,明心见性,为大愚师祖门下得心髓之大弟子。 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上师修心中心印入心地后重新研究佛经,方知明心后学经与已往截然不同,遂对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圆觉经,阿弥陀经等详加注释,并创办“学佛研究会”(后改为“印心精舍”)开坛讲经传法。上师讲经,乃悟后开示,有实体修证体会,深入佛理,精深通达。北京大学张东荪先生讲授哲学,每遇佛学问题必亲自登门请教,对上师精辟论解,甚是钦佩。上师对子女亦严格培养,务令共修心中心大法,六座必满。上师三子科祥、侄子仁,幼女德华,至今提起随父修法情景尤感叹不已。上师宏法本欲出家,大愚初祖令以居士身份宏法,以此法以居士身份宏扬更为方便故。 自三十年代起,上师在天津、上海等处相继成立印心精舍,灌顶授法。仅一九三四年(甲戌年)、一九三五年(乙亥年)二年就在天津开讲座四百余次。当时皈依同人得明心、识本性者不可胜数。此因上师传法强调“法之当机,乃名正修”。因各人之夙根不同,根有利钝,因人而异,故强调随其机之利钝而予以正法,使其先明心见性,证得根本智后再勤除习气,方可了生死。故“本会传法先考虑其人之根器,地位、时间、体力等等,然后传法,以免中途疑退之弊”,“本会传法,不拘定何法,非净非密非禅,当机而授;亦戒亦定亦慧,自然而持。要以总持法识本性为体,般苦法启发方便为用,净土法证入圆觉为归,说戒体则重戒体而防戒病,说定则言正定而除邪见,说慧则证慧力而戒狂妄。” “我人所修,在于求得根本,目的是在印心,得真实受用。”对一味谤他宗分门之辈,上师谆谆告诫:已背净义,非佛弟子,断不能往生。而“分宗为便于专一起见,乃一门深入之意,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后,及将到达彼岸,则同一归宗矣。”“各宗各法意在借用,必修到法空,归到心地本来面目,方得名了。” 上师在天津十年,除灌顶授法外,曾完成许多释经著作,根据“印心精舍”刊印部分书名目录,计有《乙亥讲演录》、《入佛明宗答问》、《心锽》、《金刚经分段贯释》、《心经分段贯释》、《学佛最初之决定》、《六字大明咒修法》、《修心要诀》、《金刚寿》、《我有烦恼吗》、《偈瑜珈焰口》等。 抗战中期,上师应吴礼门、蔡楚昂、侯君陆等居士之邀由津赴上海传法,在海宁路锡金公所设“印心精舍”继续灌顶授法,开设道场,并经常去杭州、苏州、嘉兴、湖州、海宁等地传法,广收信徒,不辞劳苦,生活朴素,平等待人,尤其对劳苦民众,仁慈悲悯,选择弟子重德重修不求供养,总是谆谆告人:“凡人处于社会,讲究处世之道,无一个不应学佛,学佛是要认识自己,了达人生观,明白做人的所以然,简言之,就是明白做人的道理,此便是忠。拿这个道理去对别人,通达他人的一切心理,才能尽对人之道,此便是恕。一是为自,一是为人,社会上人与人的情感和事业,无一不臻于完美,可见佛法是人生最主要的学问,最重大的事业,不是消极自利。消极自利,是佛所最不许的条件,因为佛法是救世的,救心的。”上师传法讲经,力求通俗易懂,一生致力济世度人,孜孜不倦,著述数百万字,文革中大量手稿被焚,实可痛惜!幸所出者,皆为诸弟子门生所存。 抗战胜利后,上师先后在上海、天津启建法会四十九天,为民祈福息灾。 一九五八年,上师现病相于沪寓,仍谆谆开示学人,传法必须严格选择,切勿轻易授法,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六日上师知将离去,特召大弟子吴礼门、李钟鼎等人及长女佛宝(漱文)重嘱:“此心中心法是末法时代最易亲证本来面目的最好最迅速最简捷的大法。修禅宗靠自力,无二三十年甚难彻了,且痛师资日少,时代不同,求其普及甚难,而心中心法,仪轨简单,证得尤速,专心修持 二三年可抵得上二三十年之功。”“这个大法是我大愚师尊千辛万苦,于定中亲得普贤大士灌顶传授的。七载修行,开此法门,大事因缘,其在此乎!吾恐人之未明因缘,当广为宏扬以告他人,勿因人事而误大法,务必以大局为主,则护法功德有胜于三千七宝之施矣!切记,须以此大法广为宏扬,济世度人。”至此热泪垂落,叮嘱再三。病笃手结随心陀罗尼印契数日,右侧吉祥卧,安然而终。

《王骧陆居士全集(上下)》 目录大纲:

上册序王骧陆居士传略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义总说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咒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段贯释  般若放光分第一  应机缘起分第二  资粮分第三  明法身分第四  毋骄幔分第五  净佛土分第六  尊正教分第七  供养给事分第八  精进分第九  住忍苦分第十  离寂静分第十一  离喜动分第十二  诸法如义分第十三  入证道分第十四  净土究竟分第十五  佛知见究竟分第十六  色相究竟分第十七  说法究竟分第十八  心具足分第十九  应如是决定分第二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参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释字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受持法略说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义三、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抉隐四、大鉴禅师法宝坛经述旨五、佛说阿弥陀经经义略说下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东亚佛教研究(共5册)

《东亚佛教研究(共5册)》

方立天,末木文美士.宗教文化出版社.2014-3-1

“《东亚佛教研究(共5册)》由末木文美士、方立天主编,是中日韩佛教会议论文集。6期会议,每期1本,共6本。自1980年以来...”

顿与渐

《顿与渐》

[美] 彼得·N·格里高瑞 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03

““觉悟——解脱”,是一个次第分明的渐修过程,还是自性的直接证入,一了顿了?佛性为本有,还是始有?成佛被视为本性的回归,还...”

普贤上师言教

《普贤上师言教》

巴珠仁波切.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是大圆满传承法脉的持明成就者吉美·加卫尼固和第四世佐钦法王美久·囊卡多吉的亲传弟子、佐钦熙日森五明...”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

杨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7-05

“”

字里禅心

《字里禅心》

赵文竹.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3

“《字里禅心:汉字的另类阐释》内容简介:积累、人为什么累?累就累在一个积字上。积累资本,积累财富,不是由于钱不够花,也不是...”

參禪要旨

《參禪要旨》

虛云老和尚..2010-3-23

“”

森林里的一棵树

《森林里的一棵树》

[泰]阿姜查.商务印书馆.2013-12

“《森林里的一棵树》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泰国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阿姜查•须跋多(1918—1992年)的譬喻集。...”

佛教常識答問

《佛教常識答問》

趙樸初.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0-4

“本書是前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院長趙樸初撰寫的佛教文化啟蒙讀物,以問答形式,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佛陀和佛教...”

幸好有烦恼

《幸好有烦恼》

索达吉堪布.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4-1-1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难道就在吃喝享乐中度此一生吗?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种困惑,也在想方设法地寻觅答案。 本书以发生在31个人...”

心经

《心经》

洪启嵩 图/文.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2

“《心经:送你一首渡河的歌》:当时间停止,时间在哪里?当意念停止,心又在哪里?在如此急速变化、混乱的年代里,一个人如何能够...”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

..2010-1

“《北响堂石窟加固保护工程报告》内容简介:北响堂石窟是继云冈、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规模较大的石窟,系北朝晚期重要的石窟群,...”

汉藏佛教美术研究2008

《汉藏佛教美术研究2008》

谢继胜 编.首都师大.2010-8

“《汉藏佛教美术研究2008》内容简介:我2005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调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学院和学校相关部...”

西望梵天

《西望梵天》

钮卫星.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

“《西望梵天(汉译佛经中的天文学源流)》对印度古代天文学、佛教传入中国,以及佛经的翻译、编撰和出版等情况作了介绍,并进一步...”

根道果

《根道果》

咏给·明就仁波切.海南出版社.2010-5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是咏给·明就仁波切的亲身学习经验。在《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中,幽默的明就仁波切不仅以自...”

佛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佛教与中国古代科技》

薛克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1

“佛教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还带动了科技交流和发明创造,玄奘西行带回了天文历算的知识,孙思邈的《千金方》包含着印度...”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傑克.康.圓明出版社.2005年07月05日

“在他跟這些苦行道場比丘的對話裡,我們聞到一股深沉的寧靜和信念,洋溢在古代傳統的教法裡。每一位師父強調佛陀教法的某個特別層...”

毗卢寺壁画

《毗卢寺壁画》

康殿峰..2009-12

“《毗卢寺壁画》主要内容:东壁全貌;东壁南侧;东壁北侧;西壁全貌;西壁南侧;东南壁全貌;东北壁全貌;东北壁东侧。”

佛教艺术的早期阶段

《佛教艺术的早期阶段》

阿·福歇..2008-11

“本书共分为九篇,第一篇:佛教艺术的早期阶段;第二篇:巴尔胡特浅浮雕中的本生故事;第三篇:山奇大塔东门;第四篇:佛像的希腊...”

净因三要

《净因三要》

证严上人.复旦大学.2011-1

“《净因三要》主要内容简介:“净因三要”之主要义理体系,系以“修净因”为其实践基础;盖欲诸弟子于领悟佛家四谛十二因缘、三法...”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法师.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8

“六祖惠能明心见性,开启本有的大智慧,他所说的经典是由智慧光明所说出来的,这是由真正智慧所说的经典! 六祖惠能怎么开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