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风物集》

《源氏风物集》 《源氏风物集》

  • 书名:《源氏风物集》
  • 分类:古典文学
  • 作者:[日]河添房江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出版年:2015-7-1
  • 售价:36.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312

《源氏风物集》 内容介绍:

在《源氏物语》等王朝物语中,被称作“唐物”的舶来奢侈品纷纷亮相。陶瓷、琉璃、绫罗、薰物……这些装点王朝生活的绝美舶来品,千金难觅。本书将《源氏物语》中角色人物日常用度和用于馈赠的奢侈品,结合人物身份及性格,做了精细深入的梳理,使读者对物语的理解更加立体真实。这是一部以王朝奢侈品为线索,对王朝物语世界、日本平安朝历史的精辟解读。

作者[日]河添房江介绍:

河添房江。东京大学大学院博士课程毕业,文学博士。现任东京学艺大学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特聘教授。著有:《源氏物语的譬喻和王权》(有精堂出版)、《源氏物语表现史》(翰林书房)、《性与文化的源氏物语》(筑摩书房)、《源氏物语时空论》(东京大学出版会)、《源氏物语与东亚世界》(NHK图书)。与人合著的有:《绘画中的源氏物语》(翰林书房)等。

《源氏风物集》 目录大纲:

序言
一 唐物——平安时代王室生活中的必需品
“国风文化”的幻象 / 3
东亚贸易圈 / 7
唐物——舶来的奢侈品 / 9
《源氏物语》中的两种舶来品 / 12
二 平安时代的贸易渠道 其一——渤海国贸易
来自渤海国的使节 / 17
自称高丽的渤海国 / 21
平安朝与渤海国的贸易 / 25
汉诗为媒的文化交流 / 27
《源氏物语》中的高丽人 / 30
三 平安时代的毛皮热——黑貂皮大衣
皮草中的女皇:俄罗斯黑貂皮 / 35
“火鼠的皮衣”创意溯源 / 39
《宇津保物语》与《多武峰少将物语》中的皮衣 / 42
末摘花与黑貂皮衣 / 45
四 梦幻般的陶瓷器——秘色青瓷
欧洲的名贵陶瓷器 / 53
平安时代的名贵陶瓷器 / 56
鸿胪馆遗迹展览馆 / 59
“秘色”的兴衰 / 63
末摘花府邸的“秘色” / 66
五 平安时代的贸易渠道 其二——大宰府贸易
大宰府贸易 / 71
大宰府的高官们 / 73
《落洼物语》中的筑紫帅 / 77
《源氏物语》中的五节与末摘花 / 79
玉鬘物语与大宰府 / 81
《源氏物语》中的批判意识 / 84
六 紫式部的消息渠道
《百人一首》中的紫式部 / 89
丈夫宣孝这一信息渠道 / 93
藤原道长的贸易网络 / 97
丈夫宣孝的外甥:恶名昭著的大弍 / 99
热衷于唐物的藤原实资 / 101
七 美轮美奂的玻璃器皿
波西米亚玻璃与巴卡拉 / 107
平安时代玻璃器皿的代表——琉璃壶 / 110
作为佛具的需求 / 112
《宇津保物语》中琉璃的不可思议之处 / 116
正仓院的宝物——玻璃 / 121
《源氏物语》中的玻璃器皿 / 125
藤原的琉璃君 / 129
八 平安时代的香料 其一——《宇津保物语》与《枕草子》
香奈儿五号 / 133
日本香文化的源流 / 135
各种仪式中所使用的合香 / 139
作为礼物的合香 / 142
《宇津保物语》与《枕草子》的不可思议之处 / 144
《这次第》的美学 / 147
九 平安时代的香料 其二——《源氏物语》的世界
“梅枝”卷——合香的世界 / 153
八面玲珑的萤宫 / 159
合香与季节美感 / 162
“铃虫”卷中持佛开眼供养的熏香 / 165
香气混合的效果 / 169
十 舶来纸张的用途
序言 / 173
唐纸的复杂性 / 178
高丽纸之谜 / 183
美丽的纸屋院纸 / 189
毁誉参半的陆奥纸 / 192
十一 来自唐土的高档服饰 其一——男性篇
光源氏青睐的“唐绮” / 199
“绮”之源流 / 203
“行幸”卷的招牌行头 / 208
美男迟暮——樱袭唐绮成绝响 / 211
十二 来自唐土的高档服饰 其二——女性篇
中宫定子独钟唐服 / 217
唐绫及其模仿品 / 220
《宇津保物语》中的红色唐绫的谱系 / 222
《源氏物语》中和服的搭配讲究 / 224
十三 平安时代的室内装饰
明石夫人的城府 / 231
中国织锦的印象 / 234
明石小姐高调的嫁妆 / 237
女三宫虚夸的着裳仪式 / 239
“宿木”卷的婚庆排场 / 242
“蜉蝣”卷中出现的器物 / 247
《今昔物语集》中僭越的室内装饰 / 249
十四 舶来宠物的功过
《大梦方醒》中的黑猫 / 255
《枕草子》中的“御猫命妇” / 259
昌子公主与四处寻访而来的唐猫 / 263
作为女三宫替身的唐猫 / 266
《狭衣物语》与《更级日记》的幻想 / 271
《古今著闻集》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唐猫 / 275
孔雀和鹦鹉所体现的极乐幻想 / 277
后 记 / 283
参考文献一览 / 287
本文收录图片一览 / 295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陶庵梦忆

《陶庵梦忆》

张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5-1

“《陶庵梦忆》凡八卷,文123则,其中卷一15则,卷二15则,卷三16则,卷四15则,卷五16则,卷七17则,卷八13则。...”

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

《汉魏六朝文学与文献论稿》

傅刚.商务印书馆.2016-3

“本书为北大著名学者傅刚的最新学术成果,针对汉魏六朝时期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特征、文体在汉魏六朝文学写作和批评中的作用、《...”

读杜札记

《读杜札记》

[日] 吉川幸次郎.凤凰出版社.2011-2

“《读杜札记》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研究杜诗的成果,作者研读了杜甫的1400余首诗歌,以一个日本人对中国文学的理解写成...”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

戴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

“2008年秋天起,《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入门》作者在复旦大学用了一个学期,给中文系的研究生开一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研究专题...”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中华书局.2016-3-1

““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因四剧皆...”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圭璋 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

“唐宋词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的光辉,许多名篇脍炙人口,行古传唱,至今仍然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

看山阁闲笔

《看山阁闲笔》

[清]黄图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

“黄图珌是清代文学家、剧作家,善词曲,亦工诗文。他一生不求贵显,安于清闲的小官职位,寄情于山水诗文之间,追求精致闲雅的生活...”

巢经巢诗钞笺注(上下)

《巢经巢诗钞笺注(上下)》

郑珍,白敦仁 笺注.巴蜀书社.1996-3

“”

十三经注疏(21册)

《十三经注疏(21册)》

李学勤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

“全面吸收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校勘成果。对阮元《校勘记》中已有明确是非判断者,据之对底本正...”

清名家词

《清名家词》

陈乃乾(编).上海书店.1982

“清词总集。今人陈乃乾编。陈乃乾,浙江海宁人。著有《启祯两朝遗诗考》、《清代碑传文通检》、《室名别号索引》等书。 《清名家...”

唐人轶事汇编

《唐人轶事汇编》

周勋初,严杰,武秀成,姚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7

“”

缪钺全集

《缪钺全集》

缪钺,缪元朗,景蜀慧.河北教育.2004-7

“八卷八册 第一卷(上) 冰茧庵读史存稿 第一卷(下) 冰茧庵读史存稿 第二卷 冰茧庵古代文学论集 第三卷 冰茧庵词说 第...”

词学史料学

《词学史料学》

王兆鹏.中华书局.2004-5

“《词学史料学》: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中华书局古典文学编辑室于几年前即提出编辑《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的计划,但...”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张伯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4

“一九九六年,《全唐代诗格校考》一书面世。本书出版后,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好评。   一般来说,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作为專有...”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 微睇室说词》

刘永济.中华书局.2007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是刘永济先生在武汉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本书系统介绍了唐、五代、宋词的主要流派,撷取唐宋词中的精粹,加以精...”

历代小品清言

《历代小品清言》

程不识.崇文书局.2004-1

“《历代小品清言》内容简介:明清文人善作清言。所谓清言,林语堂先生称之为享受自然和人生的警句和格言,其实它也是小品随笔的一...”

花间集注

《花间集注》

(后蜀)赵崇祚,华钟彦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4-1

“《花间集注》主要内容:河南大学是一所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自建校以来,一向重视国学研究,并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传承有序的研...”

屈原集校注(全二冊)

《屈原集校注(全二冊)》

金开诚,董洪利,高路明.中华书局.1996年8月第1版

“《屈原集校注(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屈原在九章抽思中说“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说明他的有些...”

汉魏乐府风笺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中华书局.2008

“本书是黄节先生为汉魏乐府诗所作的笺注。裒集众说,而断以己意。是汉魏乐府诗研究著作中的名作。”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二十四诗品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11-1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二十四诗品》包括今译、注释、诠析三个部分。今译和注释主要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含义,因此,译文力求通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