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庙堂往事》

在线试读

  • 书名:《庙堂往事》:历史上的京官与地方大员
  • 分类:政治
  • 作者:赵家三郎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2013-7
  • 售价:35.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64

《庙堂往事》 内容介绍:

为何混官比升官更难? 为何文人做官总不长? 为何太子党不易取胜? 为何身正也怕影子斜? 为何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 为何新科进士好升官? 为何发脾气要抓机会? 为何新官最怕”泼冷水”? 为何一名技术官员能快速晋升? 为何“默许”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为何京城里也有很穷的官? 这是一本语言幽默诙谐的官场历史解析读物。作者以现代角度切入,诙谐中带着犀利剖析的笔法,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条分缕析,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到历史的智慧中去,呈现了行走社会圆融通达的做人哲学。书里有从政、管理、用人、经商的学问;有最经典、最实用的人生哲学;也有为人之法、处世之道。

作者赵家三郎介绍:

赵家三郎,又名赵云扬,中国历史研究学者,以黄仁宇“大历史观”为写史指导思想,作品独具个人特点,诙谐流畅。代表作《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等。

《庙堂往事》 目录大纲:

第一章
宁在朝廷,不下地方
1.古代当官的四种途径 / 002
2.朝廷提携地方,地方孝敬朝廷 / 007
3.京官的巨额福利 / 009
4.新科进士是最好的政治出身 / 012
5.京城的幸福生活 / 016
6.京城也有穷官 / 020
7.官员的常态消费 / 023
8.流血的仕途免不了流血的馈赠 / 026
9.新官的对手是旧吏 / 028
10.武臣的手段是“明抢”,文官的手段是“暗夺” / 031
第二章
新官上任的机会与陷阱
1.“三把火”与“泼冷水” / 036
2.秩序与圈子——仕途内的橄榄枝 / 043
3.形象与印象——混也需要智慧 / 046
4.如何为政绩加分? / 050
5.癖好与特长——“一招鲜,吃遍天”/ 057
6.异地升迁的奇迹 / 061
第三章
文人做官的瓶颈
1.文人能做官吗? / 068
2.“得瑟”是文人做官的通病 / 071
3.发脾气也要有资本 / 072
4.做官不可得与做官不珍惜 / 074
5.皆是文官致命伤 / 078
6.舌尖上的官场暗斗 / 082
7.身正也怕影子斜 / 086
8.一场成功的“官场信息战” / 091
9.巧为上级“背黑锅” / 094
10.巧为上级“争面子” / 098
11.与人无争才是最高明的竞争 / 101
第四章
丢官的逻辑
1.官德出了问题比杀人放火还严重 / 108
2.皇权在道德前也要退让三分 / 115
3.裙带关系暗藏多少祸害 / 118
4.官员修养的盲区 / 123
5.欧阳修的官场历险 / 128
6.“道德战”中的防守与反击 / 137
第五章
当官是一门技术和学问
1.让下属产生危机感 / 142
2.“装糊涂”是一门艺术 / 147
3.“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的神奇力量 / 153
4.懂得如何处理身边的“小事” / 156
5.“后发制人”的杀伤力 / 161
6.物以稀为贵的“以假乱真” / 165
7.范仲淹的得意仕途 / 168
第六章
“二把手”怪圈
1.“二把手”的悲剧 / 188
2.既要将帅之道,又要伴君之法 / 194
3.辞职需要大资本 / 201
4.“二把手”的敏感禁区 / 204
5.久立不倒的“二把手” / 207
6.“不作为”的智慧 / 212
7.有后台才有将来 / 217
8.“二把手”的狠角色 / 221
第七章
明处设计,暗处设防
1.皇家年会上的权力之争 / 228
2.一名非主流的技术官员 / 234
3.“祸从口出”与“一言得道”的官场秀 / 237
4.为官要善于露锋芒 / 241
5.上级的“默许”是一种神奇力量 / 246
6.性格决定官运 / 250
7.狼虎丛中能立身 / 255
后记 做官的禁忌,做人的底线 / 262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

郑永年.东方出版社.2013-4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是从行为方式的视角对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进行概念化的首次尝试。尽管中...”

Living in Truth

《Living in Truth》

Václav Havel.Faber & Faber.1990

“Introduction by Jan Vladislav: Asides to readers of Havel's ...”

危险的心灵

《危险的心灵》

扬-维尔纳·米勒.新星出版.2006-08-01

“在这本内容丰富的新书中,米勒探讨了反自由主义中坚人物卡尔·施米特的模棱两可的思想遗产在战后的命运。米勒在施米特的各类学生...”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约翰·珀金斯.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12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惊悚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内幕知情人的身份,讲述了一个个真实的、具有影响力的、有启迪...”

特权

《特权》

西莫斯·可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

“美国社会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赖特·米尔斯奖(C. Wright Mills Award)2011年度图书 《特权:圣保...”

The Unwinding

《The Unwinding》

George Packer.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13-5-21

“American democracy is beset by a sense of crisis. Seismic sh...”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Manfred Steg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5-19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defining buzzwords of ou...”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一版)

《理解公共政策(第十一版)》

[美] 托马斯·戴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这是一本公共政策领域最经典的优秀教科书,初版于1972年,经过不断修订再版,到2005年,已经是第11版。它哺育了整整一...”

「樣板戲」的政治美學

《「樣板戲」的政治美學》

李松.秀威出版(秀威資訊).2013-4-18

“「樣板戲」是「文革」文學創作的主體成果,也是集中體現主流意識形態政治標準、藝術規範的典型作品。本書以政治美學作為中心視角...”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我愛過的那個時代》

川本三郎.新經典.2011-10

“衝擊!撼動日本社會爭議話題作 妻夫木聰vs.松山研一首度同台飆戲,青春演出! 那個一點也不溫柔的六○年代,究竟,我們相信...”

The Politics of Nation-Building

《The Politics of Nation-Building》

Harris Mylona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2-18

“”

政治学说史(下卷)

《政治学说史(下卷)》

(美)萨拜因(Sabine,G.H.),(美)索尔森(Thorson,T.L.) 修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

“在《政治学说史》一书中,萨拜因不仅对政治学说从理论上做了探讨,而且从历史的角度对古希腊以来政治学说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做了...”

加图决策者手册

《加图决策者手册》

[美]加图研究所.格致出版社.2011-10

“这本《加图决策者手册——美国智库如何影响政府决策?》(第七版)旨在影响美国的国会议员,在削减联邦政府开支、降低税收和减少...”

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

《见证主流:当代中国时政期刊话语研究》

张萱.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演变发展,其间,因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都发生...”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张锡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苏联时期拍摄的一部经典电影,而张锡模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当然不是一部文艺爱情小说,但是,它的确是...”

白门柳2

《白门柳2》

刘斯奋.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5

“《白门柳2:一部讲述传统知识分子参政乱象的史诗》内容简介: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

清秋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明朝出了个张居正》张居正生于承平时代、未逢乱世,不能斩木为兵,起于草泽,痛痛快快地当一把枭雄。他面对的是牢不可破的“祖...”

论共和国

《论共和国》

[古罗马] 西塞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从本质上说,西塞是一位思想家。他的政思想,是结合罗马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对希腊各学加以而成的。他在《论共和国》部著作中对家学...”

America Alone

《America Alone》

Mark Steyn.Regnery Publishing, Inc..2006-10-16

“In this, his first major book, Mark Steyn--probably the most...”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

何新.华龄出版社.2009-1

“《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中论调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家信用长期透支过多,体现在美国国家累积的巨额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