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屋考》

《冰屋考》 《冰屋考》

  • 书名:《冰屋考》:從風土建築到當代建築
  • 分类:建筑
  • 作者:[西]阿雷漢德羅.巴蒙
  • 出版社:積木出版社
  • 出版年:2013-6-4
  • 售价:NTD 480
  • 装订:平装
  • 页码:144

《冰屋考》 内容介绍:

冰屋建築極富特殊魅力,使其成為數百年來人們研究分析的標的。 在分佈全球的各種風土建築之中,冰屋可能是最能勾起人們好奇心與懷舊情懷的建築類型之一。極地天寒地凍的景象與冰屋內部的居家氛圍形成強烈對比,這種風土建築採行系統化的高效率建築方式,運用可消融於無形的冰雪作為建材,搭建出獨有的結構。 本書透過彙集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類冰屋建築,見證「在地風土」與「當代設計」間的連結,亦為往後的建築研究開闢出富有參考價值的路徑。同時,在面臨全球化與地球暖化的衝擊下,冰屋的存續岌岌可危,我們也希望透過本書,紀念這已傳世千年的經典風土建築。 冰屋建築發源自北極地區的伊努特文化,基於伊努特人的遊牧生活、北極地區極端的氣候條件與資源極度匱乏的自然環境,就地取材的冰屋建築應運而生。 本書內容詳盡分析傳統冰屋的概念構思,並介紹世界各地以冰屋作為建案靈感來源的建築師、設計師及藝術家及其作品。 本書後半部介紹取法自北極冰屋的建築,讓我們來到瑞典,托爾納河河畔的小村莊優卡斯亞維, 因建造冰屋的成功關鍵在於雪質的好壞,對於這座創新的現代冰屋而言,無論是創作藝術品或是興建建築物本體所用的建材,都直接取自水質澄澈的托爾納河,其澄澈的河水結凍後便成為純淨無瑕的冰塊,於是一棟以澄澈河冰所建造的旅館,屋頂的潔白穹窿如清透的鑽石一般閃耀。 加拿大魁北克也有一棟不遑多讓的冰晶旅館,佔地3000平方公尺,屋頂高度達6公尺。為了建造36間臥室與套房,共需要1萬5千噸的雪與500噸的冰,然而它就和真正的北極冰屋一樣,壽命只能維持幾個月,當春天來臨,這棟旅館便融化成水滴,回到原先冰雪生成的母河之中,啟動新生命的循環,待隔年冬天,再重新打造一次。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在德國法蘭克福,利用一種特殊的膜料,建造出一頂茶室,也是充滿了北極冰屋特有的風韻。另外,利用拱型內部空間,造成舒適溫暖的物理環境,也是冰屋的一大特徵,南極活動用預製模組屋,就是用同樣的原理,簡單的解決了在南極活動時的禦寒問題。 《冰屋考》是全球最受歡迎的建築師作者阿雷漢德羅.巴蒙(Alejandro Bahamon)又一啟發人心的「從風土建築到當代建築」系列之一,介紹了世界上知名的風土建築,從其歷史演進至今,是如何帶給當代建築豐沛的靈感資源。無論您是建築師、建築設計工作者,或是充滿好奇心的意念旅行家,這本書能帶領您穿越時空,遨遊在世界各地怪奇優異的建案之間,讓您滿載而歸。 【從風土建築到當代建築 系列 特色】 .專業建築編輯搭檔,資料蒐集完整,參考價值一流。 .說今兼講古,交織出當代建築的傳統脈絡,繼往開來。 .收錄建築師訪談,與讀者近距離接觸。 .蒐羅全世界代表性案例,視野全開。

作者[西]阿雷漢德羅.巴蒙介绍:

作者介紹 阿雷漢德羅.巴蒙Alejandro Bahamon 身兼建築師、攝影師與建築類圖書編輯。與全球各地出版社合作出版各種當代建築圖書。擅長解讀當代建築、居住需求的阿雷漢德羅.巴蒙,其編撰的建築書籍,以資料與圖像的完整性和案例的豐富性著稱。 譯者介紹 陳柏蓉 臺北人,畢業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翻譯研究所。曾擔任高中第二外語教師及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師,並曾任職政府機關從事國際事務工作。現專事西班牙文及英文筆譯,曾協譯《臺灣與西班牙關係史料彙編I》

《冰屋考》 目录大纲:

概述
風土建築與冰屋
從西伯利亞到格陵蘭
五千年歷史
極地生存險中求
按部就班蓋冰屋
效率至上
甜蜜的家
冰屋的未來
從風土到當代
茶屋(德國法蘭克福)
馬德里311事件遇難者紀念碑(西班牙馬德里)
冰旅館(瑞典優卡斯亞維)
奧卡(巴西聖保羅)
巴西國立歐內斯帝諾.吉瑪勞斯博物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
語言展館(奧地利維也納)
冰晶旅館(加拿大魁北克)
瓦隆林務辦公室(比利時法梅恩地區馬爾什)
南極活動用預製模組屋(智利屬南極半島柯林斯冰河)
威爾斯王妃黛安娜紀念遊樂場(英國倫敦)
戶外裝置──未知(美國洛杉磯)
冰屋村(瑞士達沃斯克洛斯特)
媒體館(德國奧伯斯朵夫)
薩米議會(瑞典基律納)
圖像來源
參考書目及參考網站
建築師事務所列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MOBILE ARCHITECTURE

《MOBILE ARCHITECTURE》

.DAMDI Publishing Co..2011-3

“Although flexible modes of living draw on an age-old traditi...”

营建集

《营建集》

王受之..2011-7

“《营建集》是王受之教授新作《置若网文》系列设计感悟随笔集! 《营建集》关注建筑、时尚、城市等话题,饱览设计、文化咨询,不...”

El Croquis 168/169 (Alvaro Siza, 2008-2013)

《El Croquis 168/169 (Alvaro Siza, 2008-2013)》

Alvaro Siza.El Croquis.2014-10-1

“The acclaimed Portuguese architect Álvaro Siza Vieira takes ...”

新城开善寺

《新城开善寺》

刘智敏.文物出版社.2013-10-1

“开善寺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木构建筑之一,以其年代久远及结构形式独特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新城开善...”

跨界设计

《跨界设计》

王昀.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4-1

“书法之作为中国上下五千年来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及表征的同时,更是一种能够与中华民族文化及精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呈现。中国当代...”

轻松设计

《轻松设计》

..2012-11

“《轻松设计:建筑设计实用方法》是作者十几年来结合设计实践撰写的实用论文的精选,是几十年建筑设计经验的全面总结,涉及居住建...”

创意分析—图解建筑Ⅱ

《创意分析—图解建筑Ⅱ》

凤凰空间•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0-1

“设计中,分析图表现是重要而又常被忽略的那部分,本书收集60多个项目的分析图画法,从设计理念的演化分析到方案确定的功能分析...”

巴黎的宏伟构想

《巴黎的宏伟构想》

[日] 三宅理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

“本书以路易十四时期为中心,讲述法国由17世纪至18世纪,是如何实现城市营造、扩展,以及如何整顿基础设施建设的。从路易十三...”

圖說日治臺北城

《圖說日治臺北城》

徐逸鴻繪.貓頭鷹.2013-10

“”

博物馆

《博物馆》

刘克成.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

“《中国当代建筑大系:博物馆》中每座博物馆案例都通过自身的鲜明个性、艺术的展现方式传达出优雅与高尚的气息,在建筑、室内与景...”

Constructing Worlds

《Constructing Worlds》

Alona Pardo,Elias Redstone.Prestel.2014-9-25

“”

品读唐山博物馆

《品读唐山博物馆》

唐山博物馆.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15

“唐山博物馆前身是三座呈“品”字形的旧“万岁馆”,它经历了大地震的考验,是唐山的建筑古董。在不亚于地震冲击波的当前城市化作...”

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徽派民居传统营造技艺》

刘托,程硕.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1

“”

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Architecture. Possible here?》

[日]伊东丰雄,乾久美子,藤本壮介,平田晃久,Naoya Hatakeyama.TOTO出版.2013-1-22

“”

当代建筑师系列:周恺

《当代建筑师系列:周恺》

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1

“”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

[法] 林志宏(Roland LIN Chih-Hung).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31

“本书从阿富汗大佛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社会与阿富汗内部如何进行保护的过程出发,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主要的三个国际文化公约,...”

藝術走過界

《藝術走過界》

.Mccm Creations.2011-8

“「最好是可以親近,可以觸摸的,沒有距離感。」 「公共藝術應該引起對話、沉思,建構一個人對地方的認知。」 「整個社會未必因...”

Typological Urbanism

《Typological Urbanism》

Jacoby, Sam; Jacoby, Sam; Lee, Christopher.John Wiley & Sons.2011-1-21

“How can architecture today be simultaneously relevant to its...”

美丽中国·宽窄梦

《美丽中国·宽窄梦》

刘伯英,林霄,弓箭,宁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1

“《美丽中国·宽窄梦: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复兴》主要讲述了宽窄巷子的成功一方面要归功于有效的组织、管理和专业团队的...”

建筑与都市051(a+u 中文版):新锐建筑师的住宅设计

《建筑与都市051(a+u 中文版):新锐建筑师的住宅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1

“本期a+u 介绍了一批新锐建筑师的住宅设计作品。这些年轻建筑师们以追求生活品质为前提,通过解读社会现状,并巧妙摆布结构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