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电影》

《谢晋电影》 《谢晋电影》

  • 书名:《谢晋电影》
  • 分类:电影
  • 作者:金冠军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2011-8
  • 售价:48.00元
  • 页码:437

《谢晋电影》 内容介绍:

金冠军、聂伟主编的《谢晋电影:中国语境与范式建构》编选的文章撷 取自“通俗现代性、国族身份认同与情节剧的文化政治:谢晋电影国际学术 研讨会”,收录了裴开瑞、倪震、章柏青、聂欣如、中岛圣雄等中外知名电 影艺术研究者的研究文章,以期较为全面地反映谢晋电影研究的最新成果, 推动谢晋研究向国际化拓展。《谢晋电影:中国语境与范式建构》中文章的 主旨涵盖了谢晋电影的作者美学、传奇叙事、银幕形象、比较阐释、“谢晋 模式”和范式建构等六个方面,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将谢晋电影置于整个新 中国电影史中来讨论谢晋电影的时代价值、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将来电影艺 术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金冠军介绍:

金冠军 浙江海盐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中外传媒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1982年以来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从事媒介管理、文化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先后承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上海市省部级社科项目8项。著有《市场经济与文化管理》,《冲突·融合·发展:关于文化全球化和WTO的思考及对策》(合著)和论文数十篇,主编《国际传媒政策新视野》、《中国传播思想史》、《明天传播学丛书》、《当代传媒制度变迁》、《当代电影学教程》 (丛书)与《电影创意产业》等;曾获国家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教育成果奖、宝钢教育奖和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 聂 伟 博士,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影视艺术系副系主任。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泛亚区域电影、华语电影产业文化研究与当代影视文化批评。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研究》、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电影产业泛亚区域竞争合作研究》、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近百篇影视文化评论见诸《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艺术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出版学术专著《华晤电影与泛亚实践》、《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两部,主编《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阐释》等四部,译著一部。

《谢晋电影》 目录大纲:

目录

作者美学与主流叙事
〔英〕裴开瑞 作为电影作者的谢晋
章柏青 略论谢晋电影的大众心理视野
倪 震 谢晋———20世纪中国主流电影的杰出代表
黄会林 谢晋电影创作论
黄式宪 论谢晋电影的民族风骨及其对美学主体性的弘扬
胡 克 谢晋的电影观念与思想基础/
尹 鸿 谢晋:中国电影黄金时代的艺术高峰

传奇叙事与现代创新
陈 山 谢晋:中国现代叙事电影的开拓者
虞 吉 影像传奇叙事视野里的谢晋电影
高小健 文学电影的终结———论谢晋电影的样式
黄望莉 传奇电影叙事在谢晋电影中的传承与发展———兼及谢晋电影文献研究
〔港〕魏 萍 电影音乐,政治,白话现代主义———《风云儿女》到《女篮五号》中的音乐白话
张体坤 城乡对照中的道德伦理认同———谢晋电影与城市关系考论

银幕形象与情感询唤
周安华 吴 迪 游走在精神询唤与浪漫言说之间———论谢晋电影政治及其“情感化”表述
张仲年 阎凯蕾 人物形象———谢晋电影的宝贵遗产
厉震林 论谢晋的表演美学
盘 剑 女性拯救———论谢晋电影中的一个传统叙事母题
赵 远 不同政治语境下谢晋电影的女性形象
〔港〕袁梦倩 身体话语与“文革”书写———对电影《芙蓉镇》的文化政治学解读

比较视野与跨地阐释
〔美〕中岛圣雄 新电影导演社会学视角下的电影作者谢晋
聂欣如 艺术性纪录片《黄宝妹》和让·鲁什的真实电影
石 川 建构“解放”的神话:《红色娘子军》与《光荣》的意识形态读解
聂 伟 谢晋电影的中国性与泛亚性
〔澳〕任柯安 电影《芙蓉镇》中性/性别/亲属关系的剖析

“谢晋模式”再反思
王志敏 历史的讽刺力———谢晋遭遇了蝴蝶效应之后
丁亚平 理性与生活的电影塑像———谢晋电影的再评价和文化分析
陈 阳 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
胡谱忠 80年代以来谢晋批评史的若干问题
〔英〕布丽塔尼·M·维尔纳 谢晋电影:戏剧性与“后毛泽东”时代中国电影观众的形成

中国范式与主体建构
〔美〕尼克·布朗 社会与主体性:中国情节剧的政治经济学
王一川 谢晋与时间进化型电影文化的完结
〔澳〕马宁 新时期谢晋通俗剧电影中的空间性与主体性
张振华 谢晋与高校电影艺术教育
吕晓明 放谈谢晋———关于谢晋研究的几点想法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A Companion to Chinese Cinema

《A Companion to Chinese Cinema》

Yingjin Zhang (Editor).Wiley-Blackwell.2012-4-23

“A Companion to Chinese Cinema features a collection of origi...”

我的第一本表演书

《我的第一本表演书》

[美] 拉里·加里森,[美] 华莱士·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4

“《我的第一本表演书——演员成功指南》不讲演艺圈秘闻,但确实揭秘了演艺圈的那些事儿。如果表演对您是一项事业,那么《我的第一...”

电视剧片段解读

《电视剧片段解读》

姚扣根..2010-11

“《电视剧片段解读》有意做片段解读,而不做全剧分析,有着多样的考虑,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欣赏,更深入地挖掘蕴藏在具体作品里的创...”

电影的斜坡

《电影的斜坡》

陆绍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30年前,一个男孩被白布上出现的影像吸引,踏入电影的河流;30年后他对电影的爱历久弥坚,只是早年那懵懂的崇拜化作了现今理...”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

张险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

“《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解教程》是著名影视编剧、河北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张险峰撰写的有关电影鉴赏分析的作品。《经典电影作品赏析读...”

映画

《映画》

张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图书目录 自序 /1 第一场 香港电影导演扫描香江光影传奇的背后/6 第二场 从新浪潮走来徐克:偏锋独行/22 严浩:诗...”

青春电影志

《青春电影志》

唐朝晖.重庆出版社.2006-6

“书中以80后一代特有的文字,向读者讲述了100部青年人正在看的、喜欢看的、推荐看的电影;与青春生活相关的电影;让人迷惑、...”

The Essay Film

《The Essay Film》

Timothy Corriga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8-1

“Why have certain kinds of documentary and non-narrative film...”

20世纪的电影

《20世纪的电影》

吴冠平.三联书店.2002-01

“还记得自己看过的第一部电影吗? 听说过1916年格里菲斯导演的《党同伐异》,欣赏过2000年比约克主演的《黑暗中的舞者》...”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电影》

范志忠,吴鑫丰.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2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电影》主要收录了人道主义的觉醒回归、家国一体的叙事范式、后殖民语境与第五代电影、民间性的集体无意识...”

短片拍摄101

《短片拍摄101》

弗雷德里克·利维.重庆出版社.2007-3

“创摄一部能充分体现自己才情的短片,以引起业界的重视,开始职业生涯。本书是一部权威性的专业手册,作者以多年影视制作经验所积...”

午夜心跳

《午夜心跳》

于传松..2010-12

“《午夜心跳》内容简介:尸体也有心跳吗?它们隐藏在黑暗之中,听!!梦靥在召唤,来吧-来吧-来吧!如果,为了爱,你必须放弃一...”

黄健中导演笔记

《黄健中导演笔记》

黄健中..2011-1

“《黄健中导演笔记》内容主要包括:心灵的迹化(自序)、再序、人·美学·电影、《小花》:思考·探索·尝试、《如意》:中国意味...”

好电影是对灵魂的触摸

《好电影是对灵魂的触摸》

鼐康.金城出版社.2012-8

“《好电影是对灵魂的触摸》内容包括《孔子》: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唐山大地震》:阐释中国人的生存哲学;《金陵十三钗》:用伤...”

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

《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

屠明非..2009-10

“《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影像真实感探索历程》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一部技术艺术的历史,《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影像真实感探索历程...”

创战纪

《创战纪》

[美国]华特·迪士尼公司.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1

“用户,你已连接“电子网络”——一个被它的创造者定义为“电子网络比我梦想中 更加美丽,而它也比想象中更加危险。”的令人惊奇...”

80年代電影海報藝術——香港電影黃金20年

《80年代電影海報藝術——香港電影黃金20年》

小宣.電影雙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08/13

“八十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1979年後湧現的新導演都刻意突破傳統框框,拍一些具有社會觸覺、又有個人風格的影片。 八十...”

電影符號學

《電影符號學》

齊隆壬.書林.2013-4

“《電影符號學:從古典到數位時代(新 版)》是電影理論工作者齊隆壬長期研究 的成果,詳細耙梳並剖析符號學的發展源 流與變革...”

左手击剑的人

《左手击剑的人》

徐晓东..2011-10

“《左手击剑的人:作为导演的吕乐》是从现象学的角度进行人物的梳理和理论上的剖析,关注从电影创作当中折射出来的被访者的内心世...”

茉莉花开时

《茉莉花开时》

侯咏.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02

“一部反映一家三代女性的爱情与婚姻的故事,发生在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以独特视角展现了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和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