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 书名:《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日本人氣和尚教你更出色的53個練習
  • 分类:灵修
  • 作者:小池龍之介
  •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12-3
  • 售价:NT$250
  • 页码:127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内容介绍:

幸福的真相,其實跟你想的不一樣! 你的不滿足、不快樂,全都是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53個清心、開懷、接納與成長的練習,讓你擁有更出色的自己! 《不思考的練習》作者、東大畢業的智慧僧侶小池龍之介, 教你丟棄自欺欺人的假幸福,正面迎擊負面情緒,贏得真幸福! 自我欺騙得到的短暫快樂,只會使你一天比一天更討厭自己。 想得到別人讚美、希望贏得最多關注、講八卦發洩職場壓力、看電影調劑心情、當好友的抱怨垃圾筒……這些我們經常做的事,原來全都錯錯錯!? 當你為旁人的評價汲汲營營,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貶低原本的自己;當你沉溺在批評的快感,就像給自己施了永遠無法擺脫自卑的魔咒;當你勉強扮演社會期待的角色,你的心靈將反覆受創,直到你再也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 你以為的藥,其實是毒 不要隨便稱讚別人! 當你稱讚別人「好漂亮、身材真好」的時候,其實是在帶給對方「要是我老了、身材變差了,是不是就沒人喜歡我了?」的不安。 拒絕參加八卦大會! 當大家一起批鬥別人,就好像召開一場「我比較棒」的自誇比賽,但是踩低別人並不能夠提升自己! 嫉妒是人之常情,但不能習以為常! 嫉妒會開啟自我保護機制,讓雙眼看不清現實,對別人雞蛋裡挑骨頭,最終眾叛親離,搭上不幸的特快車! 不要急著奔向眼前的逃生口,正面迎擊負面情緒的心魔,通往幸福的大門就在不遠處!

作者小池龍之介介绍:

小池龍之介 1978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教養學系畢業。現任月讀寺(位於東京都世田谷區)住持、正現寺(位於山口縣)副住持。 除了自我修行之外,也於月讀寺、新宿朝日文化中心等處指導一般大眾坐禪,從自身經驗,推廣「訓練心靈」的方法,擁有一開放預約就立即額滿的超高人氣。 經營網站「家出空間」(離家空間),以及兼具寺廟與咖啡館機能的「iede cafe」。主要著述有《不思考的練習》(究竟出版)等書。

《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 目录大纲:

序言
第一章 「討厭的自己」→「出色的自己」
怎樣才算是個性好?
「老好人」就是個性好嗎?
「優柔寡斷」也是一種壞個性
「聆聽抱怨」並不等於「個性好」
「笑容」是個性好的象徵?
在職場,個性也是「能力」之一
自我折磨,陷入虛幻的幸福!
了解「心靈扭曲度」的方法
個性可以改變--1.個性是可以鍛鍊的
個性可以改變--2.斬斷惡性循環
從認清自己不好的部分做起
漫畫 負面感情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第二章 「自我中心」→「贏得人心」
大聲主張是「耀武揚威」的表現
分辨你的大道理中有沒有私欲?
在說「好可憐」的時候,你是不是內心竊喜?
明明是在安慰,卻變成演講大會
「聆聽八:建議二」的法則
不要被「我都是為你好」給騙了
「客氣過頭」也是一種自我主張
撒謊的話,心靈會變得如何?
「掠奪的謊言」會使心靈短路
「虛榮的謊言」只會傷害自己
「體恤的謊言」有時也是一種罪惡
漫畫 「試探的謊言」是通往不幸的入口
第三章 「自我意識過剩」→「建立自信」
掉進「自我實現」的陷阱
不要被「憧憬的工作」牽著走
你的「進取心」是絆腳石
什麼叫「讚美上癮」?
不要被誇獎就得意忘形
「以讚美代替批評」也有危險性
接納對方,讓對方成長
謙虛算是個性好嗎?
婉拒工作是壞事嗎?
跳脫「平等」的幻想
漫畫 引出對方的「善意」
第四章 「愛嫉妒」→「從容自在」
「嫉妒」的心靈機制
「嫉妒程度」的簡單測驗法
嫉妒會逐漸變成「快感」
「戀愛中毒者」會不斷戀愛又分手
嫉妒造成的「內線交易」
連風景和哼歌都要嫉妒
全副武裝,扭曲事實
沒有人是完全不武裝的
偶爾也要清掃一下鎧甲裡面
變得可以祝福「別人的幸福」
漫畫 「幸福的心」=「跑者的愉悅感」
第五章 「嘮叨鬼」→「氣質美人」
「批鬥大會」是巫術集會!
「講壞話可以抒發壓力」只是錯覺
喝酒解百憂?
看「搞笑節目」可以了解壓力程度!?
電影和音樂只是一種逃避
漫畫 怎樣才能拒絕批鬥大會呢?
第六章 「小氣巴拉」→「心靈充實」
「金錢」與「幸福」是無關的
汲汲於賺錢,讓人心神不寧
成為「幸福有錢人」的方法
為什麼小氣鬼不受歡迎?
喜歡搶特賣的人容易存錢?
也有「超越標價」的幸福
結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向下扎根

《向下扎根》

[英] 西门·罗宾森(Simon J. Robinson).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北京中体音像出版社.2009-04

““灵修实际是特指基督徒在一天中分别出来与上帝亲近的一段时间。”西门·罗宾森牧师在《向下扎根》中分享了如何预备并具体安排灵...”

德兰修女信念的力量

《德兰修女信念的力量》

〔英〕格雷戈•瓦茨(Greg Watts)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2

“德兰修女是当今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她是人类善良、怜悯和仁慈等优秀品质最完美的化身。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来自东欧一个...”

生命的功课

《生命的功课》

余高大..2011-1

“给自己一些时间专门来认识一下负面情绪的真相,是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情绪不是一个仅仅用“好、坏”二字就可以随便界定的东西。在...”

靈性革命

《靈性革命》

嘉旺竹巴法王.凌智文化出版社.2011-11-16

“不求刻意的形式 才能時刻修行 並踏實生活 享受當下 永遠幸福 序:除去你的誤解,那麼生活將會自然復新──我覺得佛法本來就...”

The Law of One, Book 4

《The Law of One, Book 4》

Ra.Whitford Press.1991-8-1

“无限的东西不能是许多个,因为许多(many-ness)是一个有限的概念。要有无限,你必须辨识或定义无限为合一(Unity...”

活出热情

《活出热情》

(加拿大)戴维·瑞斯比,(加拿大)仙蒂·麦卡特尼.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9年5月

“当我们引领自己真心诚意地与他人接触时——也就是当我们是自我负责的、包容别人的、具备同理心的、诚实而有界限的时候——热情的...”

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三冊

《地心文明桃樂市第三冊》

奧瑞莉亞.盧意詩.瓊斯,Aurelia Louise Jones.生命潛能.2012-5-1

“2012並不是結束, 而是一個奇妙的開端! 來自地心文明的揚昇大師, 為你帶來第五次元最震撼人心的訊息…… 在地球正面臨...”

不抱怨的法则

《不抱怨的法则》

威廉·克瑙斯..2009-10

“《不抱怨的法则》内容简介:忧虑、悔恨、愤怒、自责、非难……每一天,你我都有可能在灰色情绪的包围中,把快乐烧成灰烬…… 每...”

人类新曙光

《人类新曙光》

李绍白.新纪元国际出版社.2010-1

“巴哈伊信仰在中国出现近一个世纪,才有了第一部用中文独立撰写的普及性读物《人类新曙光——巴哈伊信仰》(1994年),该书面...”

新造的人

《新造的人》

亨利•卢云神父(Henri J.M. Nouwen).香港基道出版社.2004

“首先,这书是写给所有不断想更深进入属灵生命而又对应走的方向感到疑惑的人。他们“认识”基督的故事,亦深深渴望这份认识可从头...”

画说易经

《画说易经》

Cristina Bertrand.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0

“西班牙哲学博士、画家Cristina Bertrand 用通畅易懂的哲理散文和精美的表现主义绘画 阐释中国古老的典籍《易...”

神秘与魔力

《神秘与魔力》

..2001-2

“”

有门

《有门》

费勇.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

“《有门(法华经心读)》内容简介:我们每个人总是局限在某种束缚之中,常常以为无路可走;佛陀在《法华经》里传达出一个信息:任...”

自由-成為自己的勇氣

《自由-成為自己的勇氣》

奧修OSHO林妙香 PREMPUJA譯.生命潛能.20050101

“俄國大革命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革命成功當天,有一個女人走在莫斯科的馬路中間,警察說:「這是不對的,你不可以走在馬路中央...”

8分钟幸福疗法

《8分钟幸福疗法》

维克多·戴维奇.江西科技.2011-2

“《8分钟幸福疗法:每天8分钟,8周彻底告别焦虑人生》简介:冥想是“Well-Being Life”生活方式的一种,在西方...”

幸福16书

《幸福16书》

斯蒂芬·柯勒律治..2010-1

“《幸福16书》内容简介:跨越一生的幸福之道,的喜乐的心,乃是良药。怀着最佳的体育精神来玩游戏。保有一颗仁慈之心。听从自己...”

心灵希望丛书-相爱

《心灵希望丛书-相爱》

琼·亨特.海南出版社.2010-6

“《相爱》——重建心灵的港湾 (12个主题) 单身——享受一个人的世界 约会——真爱需要等待 婚前辅导——你适合进入婚姻吗...”

與你的指導靈成為好麻吉

《與你的指導靈成為好麻吉》

李天民.新星球出版社.2011-11-24

“什麼是指導靈? 指導靈,是我們靈魂的導師或指導教授, 以光與愛協助我們找到生命每個挑戰後面的禮物! 如何才能與自己的指導...”

跟著大師學塔羅

《跟著大師學塔羅》

Mary K. Greer.遠足文化.2012-4-18

“本書初版於1984年,為塔羅領域的經典之作,暢銷近二十年不墬。2001年,作者重新修定並補強了更多實用的內容,以及一些歷...”

始于静谧处

《始于静谧处》

亨利•卢云神父(Henri J.M. Nouwen).香港基道出版社.1993

“从某处我们得知,没有一个独处的地方,我们的生命将处于危机中。 从某处我们得知,没有沉默,说话也失去其意义;没有聆听,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