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奥武甫》

《贝奥武甫》 《贝奥武甫》

  • 书名:《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
  • 分类:英国
  • 作者:佚名
  •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出版年:1992
  • 售价:4.4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221

作者佚名介绍:

译者译者冯象,上海人。父亲冯契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1968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去农村接受再教育”,他远赴云南弥勒县作知青插队,是“老三届”知青里的最后一拨,自称“卷入‘文革’的毛孩子”。说是初中毕业,其实只读过一年初中就跟在别人屁股后面“闹革命”了。因为父母早已被打倒,去云南的决定是冯象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商量的。他回忆说:“那时候我冬天会生冻疮,周围人都说别去北方,受不了,听说云南的自然条件好一点。另外,我父母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待过,又在云南生活过,连带我也觉得云南并不算太陌生的地方。”尽管对云南一无所知,但还算幸运的是,冯象插队的地方比较富裕,劳动了两年后,他就到更边疆的村寨当了一名乡村老师。“那里是真正的边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三个国家的交界上,当初叫六村,现在叫绿春。再翻一座山就出国了,比我早的老师还给分配一支枪,防土匪用的。”冯象说当时有一部越南电影《乡村女教师》,描写的内容跟他的生活一模一样。步行好几天走进大山里的一个小山寨,村里分他一间茅草房,一半用来睡觉,另一半当教室,中间钉上木板隔起来。孩子们由他按照年龄大小进行编排,村里的文化教育就全权交给了他。对于教师生涯的这一段时期,他回忆说:“当了老师就有一份口粮,知青种地不行,教书是受欢迎的。当地的少数民族最欢迎两种人:医生和老师,对这两种人特别尊敬。学生们帮我打柴挑水,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也给我端过来。他们有很多人现在都当了官,还经常邀请我回去看看。”读书时一直很调皮的冯象,下乡后百无聊赖开始看书。数理化自学起来很困难,他就专攻文科。由于小学学过俄语,中学又接触过一点英语,自己对外语也比较感兴趣,他自学起了英语和法语。家里人对冯象学外语多少有些提心吊胆,因为看的净是“封资修”的东西,生怕他闹出乱子。好在他身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没人管。由于“边疆地区能收到的电台特别多,当时我听的都算是‘敌台’,BBC什么的,还有苏修的电台,哪个波段、哪个时间是哪个国家的我熟极了。老乡以为我听的就是汉语,所以我的英语听力还没上大学就过关了,读大学时专业课免修。” 当了一年多的孩子王,一天,冯象接到当地军代表送来的口信,让他上公社一趟。“这位军代表是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的,专门监听境外的电台,听力特好。他知道我一直自学英语,说是要考考我。”原来自从尼克松访华后,学英语不再是“封资修”,因急需英语老师,云南省就办了一个英语教师训练班,军代表有意推荐冯象。冯象跟着马帮出大山接受了军代表的考试,不久就接到了参加培训的通知。“训练班在大理,由上海来的老师教,我就这样捞到了半年的学习机会。”训练期间,每月冯象还把自己的翻译和作文寄给杭州的姨夫,请他批改。姨夫曾留学英国八年,是伦敦大学第一位中国硕士和第一位名誉博士,冯象用的英法文词典和外文原著都是他赠送的。半年的培训结束后,县中学的校长看中了冯象,将他从大山里调到县中,从此他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而那位给了他人生第一次重要机遇的军代表随部队开拔后,冯象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来说,读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出路,但在那个年代,谁都没想到会有高考。正是凭借这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冯象一步步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云南,北上京城,又远赴美国。高考时,因为当地的土政策限制,凡是已经当老师的人必须报考师范院校,而其他师范院校又不到云南招生,冯象只好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上了昆明师范学院(今云南师范大学)。冯象回忆说:“当时招了两个班,一个是四年制的,一个是两年制的。我们这些人都年满25岁了,学校觉得我们的教学经验已经很丰富,学两年够了。”当了班长的冯象和同学们迅速召开了一个会议,发现全班没有一个党团员,全部是红卫兵出身。借着当时跟越南打仗的时机,他们折腾了一个学期,终于迫使学校答应恢复四年制。冯象说,他们这代人身上多少是有些痞子气的。不过,书只读到三年级,他就提前考取了北大的西语系,上北京念研究生去了。领冯象进入中古英语文学领域的是他北京大学的导师李赋宁先生,同时他自己也意识到:“欧洲现代文明的渊源是中世纪。在现代西方还在运作的那些机构、制度、宗教、道德风貌,都是中世纪开始留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文化是理解现代西方的关键。” 1984年,冯象再次提前毕业,赴美国哈佛攻读中古文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当所有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将在这个领域继续走下去的时候,他却出乎意料地来了一个大跳跃,转而攻读法学,最终又拿下了耶鲁大学的法律博士。冯象对此的解释是:“在我们经历过的那个时代,文学的作用曾经跟法律的作用是一样的。管理社会也是通过文学作品,像《白毛女》、《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都是教育人的,现在的人没法理解文学曾有那么高的地位。改学法学,其实只是改职业,我认为内涵是一脉相传的。”在香港大学教了六年法律后,冯象回到美国,开始从事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咨询工作,这让他感到更自由,更有趣。虽然从17岁就拿起了教鞭,但冯象以为自己“并不是特别热爱教育的人”,“在国内我不是学校教出来的,我也不觉得我教别人,别人就能学会些什么。”但是在清华大学的邀请下,他现在还是担任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梅汝璈法学讲席教授。 1992年冯象翻译出版了《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古老、最长的一部较完整的文学作品,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完成于公元八世纪左右,它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并称为欧洲文学的三大英雄史诗)。之后,冯象利用业余时间陆续撰写了《木腿正义》、《玻璃岛》、《政法笔记》、《创世纪:传说与译注》、《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等书籍,还在《读书》、《万象》等杂志和报纸撰写专栏文章,涉及内容自然横跨西方古典文学与司法两大领域,不可谓不活跃。 冯象的读者集中在两大类上——关心法律的人群和热爱文学的公众,受专业背景的影响,他的书对读者的素质也提出了一定要求。“有的作家写通俗文学,也有的作家写给所谓的‘小众’,尤其搞外国文学、外国文化,这个问题更严重。既然是外国的,肯定要陌生一些,再加上我主要研究古代,距离更远,怎么写,用什么方法同中国读者说话,是个难题。对作者本人来说也是一种选择。”为此,冯象进行了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尝试。在《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中,因为无意写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他将中古欧洲文学的瑰宝亚瑟王传奇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交织,在向中国读者系统介绍亚瑟王传奇的同时,也展示了在他眼中“日益全球化、麦当劳化或‘黑手党化’的‘新新人类’社会,天天面临的虚荣与幻想、污染和腐败。”而在《政法笔记》中,他又以“法学随笔”的文风评说了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性贿赂、取名用生僻字等一系列法制领域的事件与现象,被看作是“彻底改变传统的普法文章”。 从五六年前开始,由于着手重新翻译《圣经》,冯象的写作大多与《圣经》相关。他说:“我一般是手头正在研究什么就写什么方面的东西,因为经常需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思想,为普通读者介绍一些知识背景。”对冯象重译《圣经》的举动,有人觉得没必要,有人拭目以待,他自己则认为是摆在面前的又一次历史机遇,需要好好把握。 冯象本人对其译本的预期是:“一是为中文读者(包括信友和圣经学界)提供一个可靠的中文学术译本;二是如果可能,力求让《圣经》立於中国文学之林。”现在冯已经把《新约》全本、旧约中的《摩西五经》、《智慧书》译完并出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征服者成吉思汗4

《征服者成吉思汗4》

[英] 康恩·伊古尔登.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6

“成吉思汗去世了,但蒙古传奇仍在继续。 第三子窝阔台继承汗位,遵循父汗的遗愿征服了金国。 势不可挡的蒙古铁骑更于二次西征一...”

失聪宣判

《失聪宣判》

[英]戴维·洛奇.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1-1

“英伦“学院派小说”的主将戴维•洛奇的最新小说,饱受多年耳背之苦的戴维•洛奇终于将自己的这一痼疾与渐入老境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献给某飞行员的夜想曲 上

《献给某飞行员的夜想曲 上》

[日] 犬村小六 著,[日] 森泽晴行 插画.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10

“千千石武夫由于家庭的变故,年幼时便辍学去挖煤。他因缘巧合地结识了美丽的女孩——吉冈由纪,倾听她的歌声成为了千千石最大的爱...”

邪恶的肉身

《邪恶的肉身》

(英)伊夫林·沃.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1

“伊夫林•沃(Evelyn Waugh,1903—1966)被誉为英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并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

做严肃的电视

《做严肃的电视》

周康梁.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4

“英国人做电视,幕后是认真、严肃到骨子里的,制作一档娱乐节目也要有操作手册,而且把它称之为"圣经",创意这件看似很情绪化和...”

厌倦了伦敦.就厌倦了生活-从此爱上365天不一样的伦敦

《厌倦了伦敦.就厌倦了生活-从此爱上365天不一样的伦敦》

汤姆·琼斯.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1

“《厌倦了伦敦,就厌倦了生活》内容简介:正如慧眼如炬的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观察到的那样,“如果一个人厌倦了伦敦,他也就厌倦了...”

麦考莱英国史1

《麦考莱英国史1》

托马斯•麦考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4

“英国19世纪史学家麦考莱所著《英国史》,是西方浩繁史著当中至为辉煌的作品之一。休谟《英国史》的姊妹篇。该书着重记述自16...”

再讲一个故事吧

《再讲一个故事吧》

特蕾西·科德里.晨光出版社.2013-1

“《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4辑)(欢乐篇):再讲一个故事吧》是一本关于创造力的绘本故事书。晚上睡觉前,小兔子的爸爸妈妈、还...”

酷阿婆的魔法口袋

《酷阿婆的魔法口袋》

[英]昆汀·布莱克.连环画出版社.2013-11

“这是一场由天才的昆汀·布莱克为我们带来的五彩缤纷、欢乐无比、天马行空的魔术秀。 酷阿婆有件魔法外套,外套上有无数个魔法口...”

呼叫助產士

《呼叫助產士》

珍妮佛.沃斯(Jennifer Worth).商周出版.2013-6

“最貧困的年代,最動人的生命故事! 售出20多國版權,三部曲英國暢銷逾100萬冊,美國暢銷10餘年! 改編之同名影集收視為...”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郭国良,徐红 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12

“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成果。英国图书界提议设立一...”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Mark Haddon.Vintage.2004-04-01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is a murde...”

伦敦大瘟疫亲历记

《伦敦大瘟疫亲历记》

丹尼尔·笛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7-1

“丹尼尔·笛福,英国18世纪著名文学家,被称为英国现代文学第一人。其最著名的作品为1719年出版的《鲁滨逊飘流记》,奠定了...”

鸭子说不可以

《鸭子说不可以》

艾莉森·里奇.晨光出版社.2013-1

“《暖房子经典绘本系列(第4辑)(欢乐篇):鸭子说"不可以"》是一本关于包容的绘本故事书。大白鹅要离开几天,便让鸭子来代做...”

黑暗的心 死者

《黑暗的心 死者》

(英)约瑟夫·康拉德,(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本书是波兰裔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与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中篇小说《死者》的合集,《黑暗的心》写马洛船长在一艘...”

爱情迫害狂

《爱情迫害狂》

(英)霍华德·雅各布森.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

“2010年布克奖得主霍华德•雅各布森的情爱经典 一首充满情欲和邪恶的爱情变奏曲 《爱情迫害狂》是一部赤裸裸的、令人魂牵梦...”

天哪!如果……

《天哪!如果……》

[英]迈克尔·福尔曼(Michael Foreman).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6-1

“如果我那一天待在家里就好了,如果我没有遇见那只狗就好了,如果小狗没有到处乱跑就好了……对于小主人公来说这是糟糕的一天,他...”

征服者成吉思汗2

《征服者成吉思汗2》

[英]康恩·伊古尔登.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10-1

“英国历史小说名家康恩•伊古尔登,以细腻的笔法,跌宕起伏的情节, 重现集天才战将、军事家、政治家于一身的成吉思汗崛起历程 ...”

绿野黑天鹅

《绿野黑天鹅》

[英]大卫·米切尔.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8

“一九八二年一月。居住在英国偏远小村绿野黑天鹅的十三岁的杰森·泰勒——患有间歇性结巴的少年,名不副实的诗人——预想这又将会...”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1(重排版)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1(重排版)》

吴伟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7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根据英国文学历史的顺序结合作品选读编写而成,在历史部分,对英国文学史的每个阶段作了简明扼要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