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与吟唱》

《聆听与吟唱》 《聆听与吟唱》

  • 书名:《聆听与吟唱》
  • 分类:音乐
  • 作者:肖复兴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出版年:2002-10-1
  • 售价:24

《聆听与吟唱》 内容介绍:

其实,摇滚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化力量,从来不是为了怀旧用的。鲁 里德(Lou Reed)说过:"生活被摇滚所拯救。"帕蒂 斯密斯(Patti Smith)也说过:"你若能了解摇滚乐,你就能知天下事。"我虽然到现在还未能完全理解他们所下的这样似乎有些极端化的论断的意义所在,但我已经明白摇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或仅仅是一种另类的艺术形式。   常常有这样两个问题不时地回旋在我的心中,一个是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摇滚的位置和作用,一个是在西方文化的发展中摇滚的位置和作用。我知道这不是我能够回答得了的问题,这念头只是伴随着摇滚音乐的跌宕起伏倏忽地一闪而过。   事实上,一部西方古典音乐史从复调音乐取代格哥高利圣咏开始,到无调性对多重调性的创造,都是在不断反叛的历史。而摇滚在自身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对古典的回归和向往,也说明和古典音乐并非那样水火难融;同样,古典音乐也并非和摇滚那样势不两立,早在勋伯格音乐中所开创的噪音先河,已经和摇滚在某种程度上相通了。古典和摇滚就是这样交织在西方文化的筋脉中。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有意思的现实,在西方20世纪70年代末以瑞士籍意大利人莫罗德第一次用合成器录制了"欧洲迪斯科",经过电影《周末狂热》的热播而迅速让迪斯科狂热起来的时候,我们对摇滚还是一无所知。但刚刚开放的中国,对迪斯科这一西方摇滚的新样式却是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风靡在80年代的大街小巷,甚至激荡在公园里晨练的老头老太太之中。摇滚就是这样在我们毫无察觉之中无所不在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无论东方文化和西方古典音乐,摇滚所具有对生活嘲讽的品格,对心智启蒙的品质,对民主化平民式朴素的诉求和实践,尤其对现实批判和颠覆的杀伤力,都是它们不具有的或者说是缺乏的。东方儒家的中庸之道,古典音乐的高雅和谐,在我们的心中已经磨上了厚厚的老茧。在这个越发老龄化的世界,大部分的空间被世袭或惯性跑马占地般的占领,挤压着年轻人,没有了他们的居住和使用面积,更没有了他们的话语权力。我们也就能够多少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疯狂热爱着摇滚乐,也就多少理解一点鲁 里德和帕蒂 斯密斯的话了。约翰 列侬(John Lennon)还在他的歌中唱过:"披头士比基督有名。"没错,起码在现在年轻人的心中,摇滚比基督还要有名。   那个冬季里的一个星期天,儿子从学校回来,带回一书包磁带,挨盘讲给我听,挨盘放给我听,给我来了一顿"恶补"。这便是我静下心来第一次听摇滚的经历。那里有许多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刺激和震撼,以及有别于古典音乐异样的美。它让我见识了一种有别于古典音乐的全新的音乐。在那一书包磁带里,我喜欢上其中的汤姆 韦茨、帕蒂 斯密斯、鲍伯 迪伦、"橙色梦幻"、"红房子画家"、Cocteau Twins、 Portishead、Nirvana……一年多前的春节,利用放假的那几天,我写下了听他们中几位时的感受。那便是摇滚走入我生活的开始,也是我写作关于摇滚的开始,我把书起名为《聆听与吟唱》。   最初开始于日复一日对他们吟唱的聆听。我忽然发现聆听和吟唱对于我们都是缺乏的。学会聆听尤其是聆听不同的声音,有时候并不是那样容易的事情。我们有时候心浮气躁,有时候自以为是,有时候倚老卖老,我们的耳朵比失聪的贝多芬还要不如,便常常有意无意地拒绝了或很容易和好听的音乐失之交臂。德彪西曾经说过:"音乐只为聆听而存在。"静下心来去聆听,是欣赏和接受音乐的第一步。聆听他们的那些音乐,充溢着奇异的感觉,像是到异国他乡去旅行,让心情变得忽然日朗天青忽然又暴雨瓢泼,耳朵和眼睛以及心都激活了起来。聆听带给我的感受真的那样的美好和开阔。   说起吟唱,是同以前听惯了古典音乐和我们曾经唱遍的语录歌或晚会歌曲不一样。吟唱的传统来自底层的人民,像是民族的日记,绵延至今。在吟唱的光照之下,每一个人都不会感到孤独,无论痛苦也好,悲伤也好,我们都能够找到过去人的回声,共鸣在我们的心中和他们的吟唱之中。如今,我们已经失去了这样吟唱的传统,我们有年轻人在自编自唱,但有中年人自己作词作曲的吟唱吗?有如同鲍伯 迪伦、柴斯纳特(Vic Chesnutt)、"天堂兄弟"(Palace Brother)……这样到中年甚至老年还在吟唱的歌手吗?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年轻的民谣歌手,他们行走在校园里、大街上,我们不应该重新开始我们已经失传的吟唱传统吗?   那一段时间里,和儿子一起买唱盘、听摇滚、查资料,彼此谈着对摇滚相同的和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体会,还有脸红脖粗的争论……一直把全家都裹挟进来,跳跃在那六七百盘的唱盘磁带内外,弥漫在飘雪的冬天凛冽的空气里和夏日里我家放音响的炎热的西窗之下,构成了那些日子里最美好的回忆。那时,儿子刚考完托福和GRE,忙于出国读研而焦急地等待录取通知书之前,正好有这样一段空余的时间陪我,我知道,在我和孩子彼此的人生中,这都是一段绝无仅有的经历和回忆。我知道,那硬性的摇滚中融入了一些格外柔软和湿润的东西。如今,儿子已经到美国去读书了,我的这本新书也已经快要出版了。在这本书里,有我和儿子共同的感情,对音乐,也是对亲情;对昨日,也是对未来。鲁 里德说得对:生活确实在被摇滚拯救。

作者肖复兴介绍: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聆听与吟唱》、《纸的生命》、《浪漫的丧失》、《父亲手记》、《总有一处让你感动》等。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聆听与吟唱》 目录大纲:

自序
上编
我和鲍伯·迪伦
老艺摇批判
我们的上面是天空
作为诗人的列侬
朋友教父的破境重圆

下编
我是你的一面镜子
你是我唯一从未讲过的故事
整个故事的一个开头
因为这个夜晚
镜子里面正望着我的人是谁
等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一個打十個

《一個打十個》

.SUI SENG.2007-7-12

“有很多時候,我們在意音樂好壞的方式是,用唱片銷售與觀眾人次來計算著商業利益與存在價值。於是永遠覺得自己在抗爭,對抗世俗眼...”

校园树

《校园树》

张立宪等.现代出版社.2001-05

“校园树,ISBN:9787800286179,作者:张立宪主编”

Philosophy of Modern Music (Athlone Contemporary European Thinkers Series)

《Philosophy of Modern Music (Athlone Contemporary European Thinkers Series)》

Theodor W. Adorno,Anne G. Mitchell,Wesley V. Blomster.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May, 2003

“”

Factory Records

《Factory Records》

Matthew Robertson.Chronicle Books.2006-11-30

“A creative juggernaut of the post-punk era, Factory Records ...”

The Jazz Book

《The Jazz Book》

Joachim-Ernst Berendt.Lawrence Hill Books.2009-08-01

“For fifty years "The Jazz Book "has been the most encycloped...”

乐游德意志

《乐游德意志》

鲁成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德国,是音乐爱好者的圣地,也是众多音乐大师诞生之地,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威伯、莫扎特、海顿、李斯特、舒曼、舒伯特、勃拉...”

摇滚吉他大师2

《摇滚吉他大师2》

费舍..2009-5

“《摇滚吉他大师2(新生代VOL.1)》是在前一版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书中除了继承前作理念,分析特定的著名吉他手之外,还分...”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

巴赫.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1

“巴赫戈德堡变奏曲,ISBN:9787530643808,作者:(德)巴赫 作曲”

如何用电脑制作音乐

《如何用电脑制作音乐》

晶辰创作室..2009-1

“《如何用电脑制作音乐》是一本面向具体应用的电脑书籍,它不是笼统抽象地说电脑能干些什么,也不是洋洋洒洒地去一一罗列电脑软件...”

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艺术》

易存国.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1

“《中国古琴艺术》是易存国博士的新著。拜读了这部充满理性思辨、研究视野开阔的琴学著作,感到它既承袭了我国传统琴学理论的优良...”

天府天籁

《天府天籁》

刘红 编..2009-8

“《天府天籁:成都道教音乐研究》全面、系统、深入地对成都道教音乐进行了研究。该书共分九章,不仅对成都道教音乐的概念及地理分...”

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

《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

池超波..2008-12

“《古典音乐欣赏随想录》只是关于古典音乐欣赏的随想录,它不涉及古典音乐的全部内容,如专文论述巴赫、莫扎特、海顿等众多古典音...”

礼崩乐盛

《礼崩乐盛》

李宏锋.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5

“《礼崩乐盛:以春秋战国为中心的礼乐关系研究》讲述了: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

Post Punk Diary

《Post Punk Diary》

George Gimarc.St. Martin's Griffin.1997-10-15

“A day-by-day, eyewitness account of the underground music sc...”

左耳进右耳出

《左耳进右耳出》

王超.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

“受王超的影响,我也接了电台的一档夜间音乐节目。很喜欢每天在话筒前做另一个自己,说想说的话,听想听的歌。也很喜欢深夜下班后...”

Cover Story

《Cover Story》

Wax Poetics.Wax Poetics.2009-06

“"Reading Wax Poetics , Brooklyn's glossy, reverent, visually...”

音乐视像

《音乐视像》

赵波.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2005-5

“《音乐视像》赵波著重庆出版社2005年5月版定价:68.00元 你平时喜欢K歌吗?如果是,相信你一定记得大屏幕上,那首点...”

命运夺走我们的一切

《命运夺走我们的一切》

维尔纳·普菲斯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2006-1

“1966年9月17日,德语国家地区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弗里茨·翁德里希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去世。当时人有评论道,音乐界遭受...”

枷锁与奔跑

《枷锁与奔跑》

郭发财.湖北人民.2007-4

“本书包括草根艺术营地、新儿女英雄话语、垮掉后或生命之痒三卷,具体包括:“黑豹乐队:在这铜墙铁壁蔓延的地方”、“唐朝乐队:...”

国人必知的2300个音乐常识(西方卷)

《国人必知的2300个音乐常识(西方卷)》

..2009-8

“《国人必知的2300个音乐常识(西方卷)》讲述了:这是一次独特的西方音乐之旅,让您重新领略音乐渊源悠长的历史。这是一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