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 书名:《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 分类:疆界
  • 作者:[美]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2005
  • 售价:34.00元
  • 装订:平装本
  • 页码:411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内容介绍:

本书对这个内陆边疆的四个地区(东北、新疆、内蒙古、西藏),从生态环境、民族、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历史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了中国内地与上述四个地区边疆地区各自不同的互动依存关系,讨论了中国内陆边疆历史的丰富多样性。由此,它展现了各个边疆地区独特的历史价值,指出了中国多民族社会文化的整合特征。

作者[美]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介绍:

拉铁摩尔(1900-1989)美国著名汉学家、蒙古学家,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英国利兹大学教授。幼年、青年时居住中国,曾到中国北方、蒙古、中亚地区考察,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 目录大纲:

译者的话
原序
第一部分 长城的历史地理
第一章 中国及其周边领土
历史上的大陆及海洋时代
陆权和海权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文明的西化
区域与人口
中国的边疆扩展
亚洲内陆边疆的历史问题
第二章 长城边疆的地域构成
第三章 黄土地区与中国社会的起源
中国文化发源于黄土地带
古代中国文化与黄土地带的土壤气候之关系
从黄土地带向外的早期发展
向北方发展的弱势
中国历史的形式
贸易、矿冶与官僚
中国历史的循环
19世纪——西方的侵入
第四章 蒙古草原与草原游牧社会的特征
黄河流域与蒙古地区早期文化的差异
草原游牧社会的兴起
草原社会兴起的功能解释
草原社会经济与中国本部情形的比较
草原历史的阶段特征
游牧经济的种类以及羊的重要性
财富与移动性
蒙古在成吉思汗统治下的统一与其后的崩溃
喇嘛教的再输入(16世纪)
喇嘛教与满族势力在蒙古的兴起(17与18世纪)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固定疆界的建立
满族统治下的蒙古:贸易的增长及其影响
19世纪末期的蒙古
20世纪的蒙古
第五章 满洲的农田、森林和草原
满洲在历史上的分裂
东北南部与中国的关系
东北地区北部及东部的环境与经济条件
清朝始祖努尔哈赤
16世纪末东北地区的政治
东北边疆上汉族统治的衰微
努尔哈赤的功业及清朝的建立
清朝开国时的军事与政治组织
清朝初期汉人在满洲的影响
对草原及森林居民的影响
19世纪的满洲
铁路的影响
日本在与东北及中国内地关系中的地位
第六章 中亚的绿洲与沙漠
中亚的辽阔地带
绿洲地理及农业
从定居发展到游牧
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次级绿洲
汉族向中亚的渗透
行商路线与贸易
宗教对社会与政治的影响
新疆的回教
中亚的满族与回族
新疆的政治及经济状况(1911-1928)
中国边疆发展的高潮
苏联近期的影响
第七章 西藏高原
地理因素
西藏人的社会起源
西藏的农业与游牧业
早期西藏与中国内地的联系
西藏的政治统一
喇嘛教的政治作用
藏人对中国西部及新疆的占领(8世纪)
喇嘛教早期的支配地位
蒙古势力控制时期(1206-1700)
清朝统治下的达赖和班禅之地位
近代中英权益在西藏的冲突
第八章 过渡地带
边疆与边界的区别
印度西北边疆的情况及政策
亚洲内陆部落南侵的“贮存地”
第二部分 传说时代与早期历史时代
第九章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
中国新石器文化的特征
新石器文化的两个区域
铜器文化的产生
“发明”铜器的社会及经济影响
汉人与少数民族的分化
第十章 农业的进化与游牧业的反复
现代学者与中国历史传统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古代传说的地理证据
传说中的社会及文化证据
夏、商时期
周代
黄土高原及大平原居民的早期分化
文化发展与灌溉起源的关系
汉族第一次向东、西两方的横向扩展
南方——中国第二中心的兴起
中国文化向西方及西北方发展的障碍
游牧经济的起源
游牧与定居人口的关系
第三部分 列国时代
第十一章 北方与南方汉族的历史
周朝的主要列国
对少数民族侵周的传统观念的修正
是汉族发展而不是蛮族入侵
汉族扩张特征与环境的关系
汉族与少数民族冲突的两个时期
周代权力中心的变化
游牧经济与汉族社会及国家的兴起
周朝列国的发展
第十二章 古代中国的列国与帝国
中国与欧洲封建制度
走出封建制度
文官、宦官、士大夫
草原部落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战国(前453-前361)
少数民族战争与长城的修建(前4世纪末)
中国封建制度及城乡“细胞”
孔子与封建制度的关系
秦与帝国制度的诞生
从封建制度到帝国秩序的转变
第十三章 中国历史上边疆形态的起源
边疆形态与过渡地区的关系
秦、赵、燕
秦的兴起
边疆地区本身的政治重要性
第四部分 帝国时代
第十四章 统一帝国与统一边疆——中国的长城
前帝国时代的长城
秦国的边疆特点
早期修筑长城的劳工的社会意义
秦国军事的过度发展
为何秦朝能统一边疆却国运不长
秦朝的灭亡及汉朝的建立(前206)
司马迁的边疆记载
匈奴与草原新式统治者的出现
从边缘游牧制度转变到完全游牧制度
边疆民族语言差异的推测
头曼的事业
冒顿的事业与草原新社会的兴起
第十五章 空间范围的意义——绿洲历史与长城历史
汉族向南发展与向亚洲内陆边疆发展的比较
固定边疆之不可能
中国与草原的政治成熟
西汉政策:防止边将变节
边疆管理的目标:保持边疆人口的中国规范
汉朝与匈奴
汉族向中亚渗透的开始
汉族向中亚发展的根本原因
汉族在草原边缘地位的困难
汉族在绿洲的地位
绿洲中的汉族及少数民族势力
边疆均势的消长
第十六章 边缘社会:征服与迁徙
中国社会与草原社会融和的失败
游牧社会的变异:机动性与战争
游牧民族统治的循环
匈奴历史:一个完整的游牧社会循环史的例证
后来的循环
第十七章 朝代及部落历史的循环
中国历史的周期性
冀朝鼎的朝代循环论
朝代循环的重复
起源于长城以外的王朝
草原边缘地带在朝代更替中的作用
中国与草原之缺乏统一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畅游香港就这本最棒!

《畅游香港就这本最棒!》

《畅游香港》编辑部编著.华夏出版社.2014

“去香港怎么办通行证?香港面孔什么样,香港有哪些文化特色?香港有哪些非去不可的景点,哪里最好玩?香港出行靠什么?在香港吃什...”

爱在路上开花 : 中国爱情驴行地图

《爱在路上开花 : 中国爱情驴行地图》

汤顺利, 焦艳丽, 罗布衣文/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中国爱情驴行地图:爱在路上开花》是一部爱情驴行的地理圣经,一本爱情潜规则的地图宝典,一本描述在6个阶段的爱情旅途,27...”

中国的名胜古迹

《中国的名胜古迹》

葛晓音著..2010

“《中国的名胜古迹》内容简介: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遗迹。群雄逐鹿的古战场,绵亘万里长城,恢弘...”

山东自助游

《山东自助游》

藏羚羊旅行指南编辑部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

四川和重庆

《四川和重庆》

澳大利亚Lonely Planet公司 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2

“4位经验丰富的作者,220多天身体力行的调研。 4条引人入胜的户外穿越线路,4篇step-by-step城市步行秘笈。 ...”

四川旅游景点与文化

《四川旅游景点与文化》

朱华编著..2005

“”

陕西导游词

《陕西导游词》

姚宝荣,陈锋仪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陕西导游词,ISBN:9787503228438,作者:姚宝荣、陈锋仪”

中华世纪游

《中华世纪游》

[唐建军主编].中国地图出版公司.2005

“本图册主要由序图、省区分幅图、主要市区平面图组成。详细表示了铁路、高等级公路、国道及县、乡道。主要高速公路出入口,公路里...”

山水中国 , 北京卷. 下

《山水中国 , 北京卷. 下》

段宝林,江溶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山水中国(北京卷 下),ISBN:9787301085356,作者:段宝林,江溶主编;江溶卷主编;邵永海等卷撰稿;罗哲文...”

中国铁路热线旅游

《中国铁路热线旅游》

《中国铁路热线旅游》编辑部编著..2008

“《中国铁路热线旅游:火车旅行完全实用攻略(2008全彩版)》力求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向读者介绍中国铁路沿线的风土人情。同时对...”

山西行知书

《山西行知书》

[李继勇,贺泽劲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行走山西 到根祖所在地寻根, 在云岗石窟对东方的神韵和美顶礼摩拜, 在五台山领悟超凡脱俗的佛教文化。看一个个晋商大院演绎...”

中国旅游精华

《中国旅游精华》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地图.20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产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旅游作为一种健康有益的时尚休闲生活方式,正在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一...”

中国自助游

《中国自助游》

主编《中国自助游》编写组.<br />.2006

“本书页面为彩色,实景拍摄,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全新的中国景观。本书特点:  详尽:资深背包客亲身踩线探查,足迹深入1682...”

这就是北京

《这就是北京》

秦人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这就是北京》分风光·风物、风俗·风情两部分,选取最能彰显北京精髓和风格的名胜、古迹、文化、教育、艺术、人物、建筑、商业...”

成都深度游Follow Me

《成都深度游Follow Me》

《亲历者》编辑部编著..2014

“”

道观游

《道观游》

[《道观游》编辑组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道观游:访仙者的必备书》介绍了全国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27个宫观。详尽地描述了各大洞府胜地、道教派别及其地方特色,同...”

Peace and dynamism :

《Peace and dynamism :》

Wang, Jiana...2008

“”

北京古桥

《北京古桥》

梁欣立著..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