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 书名:《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 分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作者:汪朝光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2010-02
  • 售价:49.00元
  • 装订:平装
  • 页码:450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内容介绍:

作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政治活动力、组织力及创造力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度合作,两度分裂,从化友为敌到化敌为友,从兄弟协力到兵戎相见,从党争政争的文斗到战场厮杀的武斗,他们各自都在以自己的奋斗,塑造着中国历史的命运。1945~1949年的国共政争内战,为20世纪上半叶国共两党恩怨交织、纠缠一体的争夺史划上了句号。国民党的失败与共产党的胜利,使中国的命运从此开始了新的一页。

作者汪朝光介绍:

汪朝光,1958年生,江苏南京人,1982年2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1984年12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此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为近代史所研究员。著有《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五卷,《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十卷等及学术论文数十篇。

《1945~1949:国共政争与中国命运》 目录大纲:

前言
第一篇 抗战胜利后的国共纠葛及国民党的因应
第一章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抗战胜利不期而至,国民政府的因应有得有失。得为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势下掌控局面,重建收复区统治,并获取大量物质资源;失为接收缺乏周密规划,为官吏贪渎大开方便之门,若干私心自用的政策广受社会舆论批评,从而使其本因胜利而得来不易的声望忽由高峰而低谷。
第二章 战与和的变奏
国共两党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由于并未解决军队和地盘的根本问题,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其后,由于军事较量的相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共实现停战,召开政协。但是,停战缺少内在动因,国共的妥协只是时的“迂回”,并不妨碍各自实现其基本方针的决心。
第三章 战后国民党对共政策的关键转折
国民党强硬派的主张与行动,是国民党面临可能失去一党垄断权力时的本能反弹;他们对国民党特殊利益的维护,有深厚的党内基础。六届二中全会的余波所及更延续至会后,使战后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的再起。
第四章 关于“官僚资本”的争论与国民党执政的危机
国家资本因战后接收而实力大增,达至其最高峰,由此导致国民党内外对“官僚资本”的强烈批评。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其党内高层对“官僚资本”问题有激烈的讨论和争执,表现出国民党对其统治危机的深重担忧。但国民党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成为影响其统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国民党的危机因应
国民党多年垄断执政权力的思维定式,以及蒋介石利用他在国民党内的独断权力,控制着六届三中全会的总体进程及其决策,会议未能解决国民党面对的种种问题。
第二篇 国共东北争夺及其成败得失
第六章 国民党内关于东北问题的激烈争执
国民党对苏外交天平的偏转,使苏联对国民党的疑虑大增,从而更不利于其接收东北;其党内派系之争及个人情绪发泄,亦不利于其凝聚共识,作出合理适当的解决东北问题的决策。
第七章 东北停战与国共战略的调整
在美国的调停下,东北暂告停战,但由于国共各自立场迥异,停战期内的谈判一无成果。国共双方过往的脆弱互信,并未因东北停战而得以继续。相反,国共均在停战期内对全盘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东北问题最终牵动大局,全面内战不可避免。
第八章 战后中苏东北经济合作交涉苏联要求经济合作,既无法理依据,且事关中国国家利益与民族感情,国民政府的拒绝应为正当。但如何既不失国家利益,又维持其党派利益,国民党的立场徘徊不定,前方与后方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无法达成对苏政策的一致意见,谈判的最终失败并非偶然。
第九章 战后旅大接收的国共苏三方博弈
国民政府接收旅大的失败与中共争夺旅大的成功,有其较为特殊的方面,
即中共因其与苏联在意识形态和利益关系的基本一致性而得到苏联的大力支持,使国民政府难以达成接收旅大的任务。
第十章 中共与苏联在旅大的合作与分歧对于和旅大苏军当局的关系,中共高层更多是从全局意义把握和考量,不会太过计较具体得失,因为在和国民党争夺全国政权的斗争中,中共首先的、根本的目标是胜利,而非其他枝节问题,这恰恰表明了中共高层深谋远虑之所在。
第三篇 国共内战面面观
第十一章 军调部述论
国共两党对战后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对于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军调部无能为力。军调部的最终解散,既是战后中国国内政治发展、国共两党关系分裂的必然产物,也是美国干预中国国内政治的失败此后,中国的命运就将由战场的胜负决定了。
第十二章 1946年的国共军事整编复员
国共两党为坚持实现自己的理念,都不会轻易削弱军事力量。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缺少民主的政治环境下,军队是民国时期决定党派政治命运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此,脱离政治现实的军事复员整编是很难进行的
第十三章 国民党内战军事失利原因之辨析
在战争的实际进程中,谁胜谁负并不在于谁不犯错误,而往往在于谁的错误犯得更少,谁改正自己的错误更迅捷。当国民党军从战略到战术,从指挥到作战,从前方到后方,屡屡犯着同样的错误而不知或不能改正时,实际已可判断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究属何方。
第十四章 国共内战初期的苏北战场
国民党的苏北作战方针较为保守,目标过于局限,既未能一鼓而下苏北,又未能严重打击中共主力。中共对苏北作战方针本有争议,但在实战中得以协调一致,在大势退守中保持了部队战力,并以苏北作战实践发展出较为完整的内线作战方针。
第十五章 国民党的“戡乱动员”
以严刑峻法为表征的“戡乱动员”,非但没有能实现国统区的社会稳定,反而凝聚了社会各阶层对国民党统治的不满之心,加速了他们对国民党统治的离心离德,最终亦未能挽救国民党统治之衰颓与败亡。
第四篇 战后中国社会
第十六章 战后初期中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
内战是经济恢复与重建中面临的种种困难的根本原因。在已经残破的经济基础上,进行又一场战争,不仅导致经济体系难以承受,从而使经济恢复与重建成为泡影,而且最终也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统治的经济基础。
第十七章 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长之经纬
宋子文是国民党内外公认的财政金融专家,惟当宋氏以行政院长身份登上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并亟思施展抱负之际,却折翼于其所擅长的财政金融领域,终至因此挂冠而去,退出政治中枢,其间之风雨波折,不禁令人感叹时移势易,造化弄人。
第十八章 蒋介石与1945年昆明事变
昆明事变以龙云解职离滇、国民党中央政府和蒋介石获胜而结束。龙云解职后,云南仍未完全听命于国民党中央政府,蒋介石亦不能不表示向现实的妥协,且事变对其后云南政局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第十九章 大陆舆论对台湾“二二八”事件之反应
台湾“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主要新闻媒体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论,《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政府持批评立场,可谓民声的代表;《中央日报》则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可谓官声的代表。
第二十章 战后中间党派的政治抉择
在短暂的和平时期,国共两党都希望通过争取中间党派作为自己的盟友,获得更多的政治砝码,由此造就了中间党派的地位。但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中,中间党派的地位又是脆弱的,他们没有可靠的实力在国共两党武力相争时独立存在,只能选择非左即右的政治立场,不是投靠国民党,就是亲近共产党。
参考文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看得见的中国史 . 上卷

《看得见的中国史 . 上卷》

童超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推荐:想准确把握现在,需要了解历史;想清晰认识自身,得先了解历史;想彻底看清未来,也得先了解历史。和当下各种带有浓厚...”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诸葛文..2013

“正所谓“读史可以明智,鉴古可以知今”。一部诸葛文编著的《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就好比一座时而璀璨绚烂、时而暗淡凋敝的舞台...”

历史的复盘

《历史的复盘》

范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 编辑推荐 ▲ 复盘历史,厘清晚近中国历史关节点纷乱的头绪——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与“天地会”之类秘密组织的渊源何在?同盟...”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

乔公玄重编著.武汉出版社.2013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彩色插页版)》内容简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更是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所以即便是身...”

史记

《史记》

杨树增, 王传飞评注.蓝天出版社.2013

“本书是国学普及丛书《名著经典品读》的一种,以原文、注释、解读的形式,对历史名著《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中的...”

大明悲歌 : 崇祯那些年

《大明悲歌 : 崇祯那些年》

傅小凡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本书以崇祯年间的历史为背景,详述了末代皇帝朱由检在位十七年来企图中兴大明,却又无力回天,最终走向失败的过程。作者从独特的...”

图说史记

《图说史记》

柏宏军, 何玉良编著..2010

“”

中国现代史论 . 第四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巩固

《中国现代史论 . 第四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巩固》

薛庆超著..2010

“《中国现代史论·第4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与巩固》内容简介:毛泽东第一次登上天安门。毛泽东访问苏联。解放海南,西藏和平...”

战国策(全二册)

《战国策(全二册)》

缪文远.中华书局.2012-6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战国策(套装共2册)》在语言方面,文风别具一格,铺张扬厉,雄浑恣肆,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一部外敌屠戮中华与国人浴血抗争的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 一部外敌屠戮中华与国人浴血抗争的社会》

胡绳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全2册)》叙述了中国自1840年到1919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作者对诸多广为人知的事件作了全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4

“名编名著 经典必读 畅销海内外50余年古史新证 改谬补漏 勾勒趣味古典生活插图第4版出版以来历经三次重大增补精彩呈现中国...”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雷敦渊,杨士朋.中华书局.2013-8

“◎全书上起远古,下迄民国,分为十五章,每章前有一总说。  ◎用年表贯穿全书,标示公元、朝代、帝王年号,系以历史事件,包括...”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立宪派与辛亥革命》

张朋园著.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2013

“如果对立宪派的活动矇然无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是不能了解的。本书探讨立宪运动对革命之影响及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著...”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8

“大汉与罗马曾双雄并峙,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文明,又先后陷入分裂状态。 然而,中华在短暂分裂之后重归一统,罗马却走上了不归之...”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 : 流尽年光是此声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 : 流尽年光是此声》

申圣云著..2012

“《唐史如诗,宋史如词:流尽年光是此声》是一部将唐史与唐诗融为一体的惊世佳作。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黄巢...”

台湾通史

《台湾通史》

连横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中国文库•史学类:台湾通史(套装上下册)》是台湾历史上第一部按照通史体例修撰而成的史书。全书分纪4篇、志24篇、传60...”

老梁数英雄

《老梁数英雄》

.重庆出版社.2015-1-1

“老梁数英雄,以作者梁宏达的历史类电视节目内容为基础,借中国秦汉时代重大历史事件,如秦朝灭亡、楚汉相争和汉初政局等,评述那...”

中国近代史 : 1840-1949

《中国近代史 : 1840-1949》

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史学大家吕思勉最经典最客观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钱穆,陈寅恪、陈垣并称史学四大家中国人不能不知道的中国近代史吕思勉是著名的...”

晚清那些人和事

《晚清那些人和事》

何晓明著..2013

“”

中国的历史

《中国的历史》

陈舜臣.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11

“《中国的历史》全七卷潮涌上市! 陈舜臣规模最宏大、最全面、最独特的一部中国通史,讲述中国上古时期到近代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