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夜之梦》:最美的梦应该是爱吧|大舞台·品评

 

或许,现实世界里人们能够到达的最美梦境就是爱吧。...


最美的梦应该是爱吧
记者:于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创作于十六世纪末的著名喜剧,1826年由德国古典音乐家门德尔松为之创作序曲,随后又由俄国编舞大师马里乌斯·彼季帕基于1876年首次将《仲夏夜之梦》搬上了古典芭蕾的舞台。


走进观众厅之前,本以为将要看到的是一个由“魔汁”引起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而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经典故事。然而,米歇尔•克雷梅尼斯版本的《仲夏夜之梦》却以其充满新意的改编为观众们带来了诸多惊喜。
瑞士《时报》对这一版本的《仲夏夜之梦》的评论:



一部极富魅力的舞剧。开篇画面唯美而充满诱惑力:一片悬浮空中的红色羽毛上睡着小精灵珀克……某个时刻,他从天而降,仿佛是受到了门德尔松音律的呼唤。随即,他任由自己被一个仙女带走。这一段落闪耀着编舞米歇尔·克雷梅尼斯的智慧与才干的动作编排精妙,情节环环相扣,极富戏剧性。

身着透明衣衫的小精灵珀克化身为爱神丘比特,高居于漂浮着的羽毛上,看着精灵与人类的欢闹,不停向下抛洒着红色的爱情魔药,然而却因此爱上了一位女精灵,因而从天而降,开启人间之旅。他向女精灵播撒魔药,成为她一睁眼第一个看见的人,两人坠入爱河。此间,他还拆散了两对人类情侣。在一片欢乐的嬉戏中,红色羽毛再次从天而降,珀克与女精灵紧紧拥抱,三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芭蕾舞剧只有音乐与舞蹈,没有台词或是旁白,但是舞台上翩跹起舞的精灵们的心事却清晰可读。集体的狂舞是娱乐的盛宴,应和的双人舞是爱情的缠绵,守候沉睡的爱人是甜蜜的煎熬,深情凝望彼此是爱的告白。爱,可以用语言描述,亦可无需语言,每个挥手转身,每个跳跃韵律,每个眼波流转,都是无声的深情告白。坐在台下看着舞者行云流水般的舞姿,举手投足之间彰显的不止是完美优雅的舞蹈本身,更是血肉之躯在舞动中焕发出的生机与力量。
《仲夏夜之梦》是一则写给成人的故事,在原著中,精灵、贵族、平民在爱情与魔药的作用下在月光皎洁的深林里上演了一幕幕爱情喜剧,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分隔被打破。在米歇尔•克雷梅尼斯改编的版本中,精灵珀克本意戏弄人间,然而自己竟也中了无形的爱情魔法,坠入烟火凡尘。可能这正是爱之魔力所在,无论身份、地位、价值、信仰,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亦逃不开这份悸动,都能够经历世间这无差别的由爱情带来的甜蜜负担。


  从莎翁到米歇尔,爱情的魔法被描绘为魔汁与丘比特之箭,仿佛神秘莫测的爱恋只能用超自然的力量予以解释。或许,现实世界里人们能够到达的最美梦境就是爱吧。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精彩资讯随手掌握!


欢迎您到讲堂售票窗口购票!
更多资讯请关注讲堂网站:www.pku-hall.com
投稿邮箱:bdbnjt@163.com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服务师生 繁荣文化


    关注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