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第四十六章 自掘坟墓

 

------第四十六章 自掘坟墓------



东宫妃妾的遭遇太过触目惊心,一时间,屋内的气氛有些沉凝。
秦琬微微一笑,主动问:“伯清表哥,听说长安很大,权贵也多。走在路上随意踢个石子都能伤着贵人,这是真的么?”
她的好奇表现得太过明显,与之前的沉稳冷静形成鲜明对比,秦恪和沈曼见状,心中又伤感起来。
沈淮见秦琬比自己的大女儿还小几岁,怜意大起,神情温柔和煦得不像话:“世间没几个人能当得起您一句贵人,长安虽多权贵,却泰半是有眼色的,如卢乡侯幼子那样跋扈得毕竟少。”说罢,他就绘声绘色地描述起当时的见闻,将卢乡侯幼子闹市纵马何等跋扈,萧誉何等英勇,当机立断;卢乡侯被御史参,被圣人斥责,险些丢掉官职之后,将一贯宠溺的小儿子打得一个多月都下不了床;略好了些,就不得不上魏王府负荆请罪等一连串事说得妙趣横生。
被他们两人这么一打岔,秦恪的心情倒是好了些许,笑道:“小孩子家,胡闹一些很正常,先前不管教,出了事再打,这是做父亲的失职。”
“伯清表哥,你为什么有些紧张?”察觉到沈淮一瞬间的僵硬,秦琬慢悠悠地问,“出了什么事么?”
沈淮本就打算挑个合适的时间将一件事给说出来,被秦琬这么一点,他心中吃惊着小表妹敏锐的观察力,面上却露出为难的模样,支支吾吾半天,始终不敢说出来。
沈曼见状,心里大概有数,便道:“说吧!”
“这,这……”沈淮犹豫许久,才挺起胸膛,用一种视死如归的神情,速度极快,不带半点磕巴地说,“周孺人非但为殿下的次子选了一桩婚事还帮殿下的长女保媒拉纤如今您的长孙已然出世外孙也快……”话说到这里,他战战兢兢地停了下来,因为他发现,秦恪的脸色变得极差。
秦恪有六个庶出子女,刚好一边三个。
他的庶次子秦敬和庶四子秦敦皆是孺人周氏所生,前者还差一两个月就要及冠,至于秦恪的庶长女秦绢,算算年纪,今年也十九了。
对未婚男女来说,这个岁数的确大了些,但这天底下哪有生父还在,嫡母尚存,就由一个妾擅作主张,许配儿女婚事的道理?
长孙已然出世,哈哈,长孙已然出世。
女子十月怀胎,婚姻嫁娶又要筹备许久,就算秦敬的妻子是洞房喜。从开始商谈婚事到孩子平安落地,少不得要两年的功夫。周红英就那么确定,他和曼娘都回不去?
沈曼轻轻拍着秦恪的脊背,心中却在冷笑。
真没想到,周红英竟蠢到这份上,非但惹了大郎的忌讳,时机还选得这么好,恰恰是他们遇刺之后张罗的子女婚事……这一次,哪怕周红英长了一百张嘴,将眼睛哭瞎,也没用武之地了。
嫡长子的死始终是秦恪心中的一根刺,他本以为是自己将那孩子逼得太紧,才让琨儿一病不起。遇刺之后,他却变得有些疑神疑鬼,只觉得处处都是杀机,只有妻女并裴熙可信,偏偏周红英给儿子挑的婚事在时间上这么凑巧……秦恪可没忘记,琨儿多得圣人的喜爱,自琨儿入甘露殿读书,屡屡受圣人的褒奖后,因孙立子的说法甚嚣尘上,代王府接到的拜帖都能当柴烧。
如此盛况,自然会碍别人的眼。
秦恪不会怀疑沈淮,因为成亲生子这种大事,哪怕沈淮现在编了,回京也会被戳穿,故他揉了揉太阳穴,沉默好一会儿,才问:“哪家的?”
沈淮觑着秦恪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永安侯的嫡孙女,三房的嫡次女。”
“永安侯在太府卿的位置上坐了七年,深得圣人信赖。”秦恪望着沈曼,问,“四房是嫡出还是庶出?”
沈曼叹了一声,无奈道:“嫡出。”
秦恪闻言,自嘲一笑:“瞧我,三代直系长辈若为庶出,其女不得入皇室。纵秦敬失了身份,真要追究起来也麻烦,永安侯何等精明,自然不会犯这种错。就不知这门好亲事,周红英是怎么攀上的?”
太府寺掌财货、廪藏、贸易,总京都四市、左右藏、常平七署。凡四方贡赋、百官俸秩,谨其出纳。虽说在大夏,太府寺的职权已被户部分了好些,权势不如以往,却仍旧是世人眼中的肥缺。永安侯能在这个位置上坐七年,足以见得他既得圣人的信赖,本身也很有能力。
一个失去皇族身份的庶子,能捞到这么好的婚事?除非他们确定自己已死,圣人为了抚恤宗室,彰显仁德,破例给秦敬封爵,让秦敬给自个儿供奉香火,否则,永安侯凭什么将嫡孙女嫁过来?
沈曼一见秦恪的表情,就知他想左了。
永安侯有为归有为,却与蜀王一样,都是风流种子。他前后娶了三任妻子,发妻留下两儿一女,两人填房又生了七八个孩子,还有妾室所出的庶子庶女。林林总总,光儿女就三十来个。虽说庶子给一笔安家费就能打发走,庶女更是嫁了就了事,分不到家产,但这婚姻嫁娶总要钱吧?再说了,庶出的能分出去,嫡出的,填房生的,个个都能名正言顺地待在侯府之中。这些人又生儿育女,人丁兴旺至极,多得说不定永安侯连孙子孙女们都认不齐。
太府寺卿固然是个肥缺,永安侯若敢伸手太过,如今也不能好好活着。他做到了从三品的高官,又是个侯爷,如今自个儿退下了,儿孙却无甚成器的。哪怕为儿孙计,人情往来也不能少,更不能失了体面。再加上孙子孙女一天天大了,无论嫁娶都要钱,嫡出还不能显得太寒酸……沈曼断定,为了钱财的事情,永安侯夫人绝对愁得头发都白了。
人多了,嫡出的孙子孙女就不值钱了,偏偏还要维持身份地位,不能买卖婚姻。若是周红英能为儿子出一大笔钱做聘礼,又或是她能舌绽莲花,直接将旁人忽悠过去……凭他的姓氏,想娶到永安侯的嫡孙女未必就很费力。
知道归知道,这些事情,她为什么要告诉秦恪呢?。
“周家……”沈淮顿了一顿,方道,“借姑父的声势,得了许多良田与商铺,待姑父一走,就有人来夺。据说,周家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直到被魏王撞见。魏王仁慈,免不得照拂一二,周家欣喜若狂,打算转投魏王名下。魏王唬了一跳,闭门不见,周家的人不死心,就求到了魏王妃的娘家,即曲成郡公苏家。”
魏王的生母品行不端,被圣人所厌恶,逢年过节连出来的资格都没有。正因为如此,魏王为人处世很是低调,圣人吩咐的事情,他从不敢怠懈,倾力做好。虽看着面冷心冷,办事的手段颇为狠辣,实际上还存了点侠义之心,单看众兄弟都不肯给秦恪的儿子帮助,唯有他伸出援助之手就知道了。
“曲成郡公?”秦恪有些惊讶,“十年前,苏锐还是个侯吧?”
提及曲成郡公苏锐,沈淮有些兴奋,不自觉就流露出一丝景仰:“曲成郡公十年戍边,胜仗无数,现已做到了安南大都护。他这些年征战在外,长安的家中唯有他的夫人和四子一女驻留,连个长辈都没。”
他说得隐晦,在场的人却都听懂了。
周孺人与秦敬的身份很微妙,魏王的底气又不那么足,旁的皇子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他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若将秦敬拒之门外,好人不做到底,被圣人知晓后,指不定吃什么挂落。而曲成郡公家毕竟是臣子,一家之主又在外征战……想拒绝周红英上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说来说去,还是魏王一时古道热肠,才给自己沾了个甩不脱的麻烦。
听见“曲成郡公夫人”,沈曼下意识皱了皱眉,秦恪见状,先是疑惑,随即微微笑了起来:“那么多年前的事情,你还记得啊!”
沈曼闻言,也笑了起来:“我和莫鸾从小被比到大,旁人都说我样样不如她,就连册王妃的旨意下来,都有很多人说,若不是她与苏锐订了亲……罢了罢了,她这个人虽然好得有些假,做事还是很有一套的,就不知大娘子的婚事如何?”说到这里,她露出一丝担忧之色,“女人啊,若嫁错了人,一辈子就毁了大半。”
沈淮尴尬地咳了一声,小声说:“听说是曾祖做过尚书右丞的人家,嫁进去做嫡长孙媳妇,夫婿很会读书,准备搏个功名。”
曾祖做过尚书右丞?祖父呢?叔伯呢?官职是低得沈淮都不好意思提,或许压根就是个白丁?
会读书?过目不忘是会读书,被随口称赞两句依旧是会读书……这门婚事与秦敬的婚事相比,何止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个周红英,这个周红英!
秦恪狠狠一捶桌子,沈曼叹了一声,安慰道:“回京之后,咱们好生提携大娘子的夫婿就是了,终归是骨肉至亲,血脉相连。”
* 温馨提示: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62403 在手机上阅读完整章节!

------第四十七章 与众不同------

沈曼不安慰秦恪还好,这么一安慰,秦恪越发恼怒:“他也是饱读诗书长大的,三纲五常,礼义廉耻,理应牢记在心。我念他们处境尴尬,钱财不趁手,对他们多年来的不闻不问一笑置之,谁料他外甜内苦至此!非但听信妾室之言,将周红英当做正经母亲看待,还对自己的妹妹如此糟践!”
哪怕在最重视周红英,重视到外人看来有点宠妾灭妻的时候,秦恪也没觉得这位从小陪自己长大的宫女多有见识。教导自己一众儿女的事情,秦恪一应交给了发妻沈曼,不求沈曼待庶出子女视如己出,只要她不薄待,不苛待,不将他们往歪路上引就够了。
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沈曼做得很好。至于周红英和秦敬……千不该,万不该,最不该给他们如此多的优待,以至于养大了他们的心,让他们变成了这种人。
不,应该说,周红英本来就是这种人。秦敬像极了他的母亲,心肠早坏,自己之前被多年的情分蒙蔽了双眼,也不知曼娘背地里吃了他们多少苦。
秦琬瞧了瞧自己的父母,又看了看沈淮,对即将见到的庶出兄姊及高官显宦妾室合法的制度,骤然生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厌恶感。
难怪沈淮会觉得她不如才出生几个时辰的弟弟,谁让弟弟能留在家中,继承家业,她却是要嫁出去的呢?
想到嫁人一事,秦琬皱了皱眉。
为夺取阿耶的全心信赖,阿娘何等用心良苦,生生拖垮了自己的身子,却仍旧要顾忌庶子的问题。陈留郡主身份尊崇,深受圣人眷顾,面对虚伪势利的丈夫,为了儿女,却也不得不多加忍耐,唯恐打老鼠却伤了玉瓶。
收敛自己的锋芒,附和着所谓的夫婿,努力讨好婆婆,争取生儿子,还得“贤惠”地看对方去睡别的女人,将那些除了争风吃醋就没别的本事的肤浅女子照顾得妥妥帖帖,每天除了对着丫头就是对着婆子,要不就是与别家妇人说长道短……与其过这日子,还不如直接出家做女冠去!
等等,做女冠?
秦琬越想越觉得,这事可行。
裴熙蓄婢纳妾,盛张女乐,这些娇媚女子私下的栽赃陷害,互相使绊子,他半丝都不会去管,反正他只是要服侍的人,谁来都行。这些女人若敢在他面前上眼药,玩借力打力,或者拿他当白痴耍,便是直接撵出去的下场。秦琬素来佩服裴熙的潇洒做派,如今一想,若自己出家做女冠,央求阿耶阿娘为自己修一座道观,再养几个男侍,日子岂不妙哉?即便不养男侍,素日与阿耶、旭之谈谈文,论论道,与阿娘聊些勋贵豪门的秘史,了解各家的兴衰,也是一件美事。在自家做闺女多好,凭什么得去别家做牛做马?
秦恪和沈曼不知女儿心中转动得竟是这种念头,回京的喜悦淡下去后,夫妻俩就担心起来。
沈曼心细如发,对礼仪规矩之类的事情十分惦记,一想到进京就要进皇城,免不得忧心忡忡:“裹儿她……打小就没一件佩饰,更没穿木屐走过青石板,偏偏这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若御前失仪……”想到女儿这些年何等委屈,饶是以沈曼的刚强,泪珠子也不自觉地滚落。
这一点,沈淮亦无能为力。
他出行的时候,确实记得带了几个使唤的使女妈妈,可正如沈曼所说,一下子能学会的东西,对秦琬来说压根就不叫事。不要说记动作和姿态,哪怕在她面前演奏一首她不会的曲子,她也能强记指法,将之还原得八九不离十。
所谓世家风范,无一不浸透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细微礼仪之中。莫说秦琬这种在乡野之地长大的姑娘,就连身为谯国公府唯一女郎的沈曼,未出阁的时候也被人嗤笑过,说暴发户就是暴发户,一点世家的规矩都没有。与她相比,同样是勋贵人家,寒门出身的莫鸾就被赞为“极有世家风范”。待册王妃的圣旨下来,不少人竟然说,若非莫鸾早早定亲,代王妃之位就应该是她而非沈曼的,可见其重要性。
沈曼做了十余年王妃,处处小心谨慎,又有宫中女官教导,才练就一身皇家威仪,秦琬……
“阿娘,这不重要。”秦琬见母亲落泪,忍不住插话道,“打算讨好我的人,纵我洋相百出,他们都能圆过来;一心针对我的人,哪怕我做得完美无缺,他们也能挑出刺。您身子不便,伯清表哥也没办法请动宫中女官,难不成让我和使女学规矩?”
沈曼拉下脸,本想说她两句,却舍不得责怪女儿,只得嗔道:“没轻没重的。”
秦琬笑嘻嘻地做了个鬼脸,蹭到沈曼一边,轻轻扯着她的袖子,撒娇道:“我知道阿娘对我最好啦!”
见女儿故作乖巧的神态,秦恪忘却了那些糟心事,忍不住微笑起来:“那阿耶呢?”
“也最好了!”
欢笑声传出房间,落入姜略的耳中,这位勋一府的中郎将沉默片刻,忽然转过头,低声对亲兵说:“象征地束缚一下裴熙就行,小主子若想去探望,你们不要拦着,更不要派人在旁边听。还有那个赵肃,你们也不要因他是白身就加以欺辱,最好用对待兄弟的态度来对待他。”
他算看明白了,皇长子夫妇对这个嫡女十分溺爱,几乎能称得上千依百顺。
既有对嫡子的重视,又有对嫡女的娇宠,本身又极为聪明,再加上尊贵的身份……这样的小娘子,能不招惹就尽量不要招惹,莫要因为她年纪轻,又是姑娘家,就不将她放下心上。要知道,不知多少赫赫扬扬的英雄豪杰,最后就败在他们看不起的小人物手上,何况秦琬绝对能称得上贵人呢?
愿意对圣人忠心耿耿,掏心掏肺的人比比皆是,姜略之所以能坐稳勋一府中郎将的位置,靠得不仅仅是愿做孤臣的忠心,还有这份旁人不及的微小谨慎。故他想了想,又加上一句:“他们十余个人分两成财物,每个人手上的闲钱肯定比你们分得的多,若我知晓有什么坑蒙拐骗,敲诈勒索,做局让他们钻进来的事情……”
他的声音十分平静,说着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一丝波澜起伏,亲卫却生生打了个寒战。
姜略见状,心中轻叹。
倘若这位小主子是位郎君,再亲近一些也不是不可以,只可惜……时也,命也。
天使乘坐,又是负责迎接皇长子的官船,自然气派非凡,光是停泊在码头,就引来无数人的驻足观看。
与三年前相比,秦琬成长了许多,纵心中惊讶,亦未曾表露出来。但见她气定神闲地走上甲板,面对布置得比自家好了十倍,沈淮尚且说“行程简陋,不好张扬,还请将就”的舱房,淡淡道:“留个人睡在外间,没我的允许不准进来,你们好生照顾阿耶阿娘。”
“表妹……”
“我没有让不熟悉的人贴身服侍的习惯。”
她这么一说,沈淮也不好擅作主张,巴巴地请示秦恪和沈曼。夫妻俩合计一下,觉得已经这样了,还不如让秦琬一路上多看看,多玩玩。
出于这种考虑考量,沈曼给秦琬指了一个看上去就很温顺的大使女,又将粗粗笨笨,与秦琬却颇为熟悉的秋雨拨了过来。
秦琬皱了皱眉,也不愿计较一个两个使女的问题。
她细细观察了几天,发现姜略对裴熙管得松懈,自己每次去探望裴熙的时候,非但身旁没人跟着,就连门口都没人看守。又瞧着一路行来,州郡官员果如自己预料的一般,想方设法想攀附秦恪。
面对如此情景,秦琬的心中没有半分欣喜,越发想和裴熙长谈一次。
江水浩荡,路途遥远,许多人不习惯走水路,或多或少有些晕船。加上日头和煦,春风送暖,一到下午,总容易打瞌睡。偏偏秦琬清早起身,读书习字,与秦恪聊一会儿天,伺候沈曼服下汤药。见沈曼午睡了,就跑去找裴熙聊天。
这个时间挑得太好,加之她每日和裴熙谈天说地,欢笑不绝,似正经兄妹一般相处。姜略和沈淮暗示了几次,见秦恪没反对两人相处的意思,也不去做那恶人。非但如此,沈淮一见秦琬去找裴熙,就很识趣地找秦恪请教,省得让表妹误会自己一直在偷听。
她的作息如此规律,不消半月,众人皆习以为常。秦琬见时机差不多,方肃容问:“旭之,若阿耶无法继承大统,诸王之中,谁最有可能?”
裴熙挑眉,唇角却勾起一丝莫测笑意:“纵然知道,你又待如何?想法设法与对方打交道,攀交情?”
“你不用拿话来激我,我可不是那般懦弱的人。”秦琬容色肃然,带着难以言喻的杀伐之气,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倘若新君宽厚能容人,倒也罢了,阿耶本就不喜政务,做个闲散亲王恰如其分,我也不忍心他太劳累。如若不然,我等自当考虑对策,总不能刀架在脖子上,还得高呼圣人恩德。”
未完待续......欲知下回,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回复 xse62403 获取完整内容!
----------
本小说内容节选自:古代言情小说 《女帝》

作者:微云疏影
最后更新于:2016年09月02日
----------
温馨提示:如何阅读完整内容?
方法一: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链接去读小说“女帝”后续完整章节!
方法二:关注微信公众号: xiaoyida_com (优美小说节选),回复 xse62403 阅读后续完整章节!


    关注 小意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