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华盛顿创新创业与投资论坛特别报道中国雾霾治理主题研讨会

 

2016年4月16日,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邀请雾霾治理专家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针对中国在未来五年的雾霾治理政策展开了一系列深入讨论。...




导读

2016年4月16日,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与美中技术创新与发展中心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举办第二届美东创业大赛暨十一届华盛顿创新创业与投资论坛中国雾霾治理主题研讨会,针对中国在未来五年的雾霾治理政策展开了一系列深入讨论。会议由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何平博士主持。参加会议的特邀发言嘉宾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张莹博士、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研究员杨子菲女士和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副总裁王建新先生。污染治理是中国未来的重中之重

会议在何平博士介绍雾霾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展开。我们了解到由污染所导致的雾霾正在带给我们多层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从我们的身体健康到生态平衡,从环境变化到生物濒危,从气候变暖到南北极冰川融化无一不对人类生活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地区间的雾霾还在持续增加。2015 年,北京pm2.5 年平均浓度为80.6 微克/立方米,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八倍。中国政府正在努力采取减排措施,其中一些项目(如电厂超洁净减排)已经在执行。据悉,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型污染电厂,钢厂和冶炼厂已经关闭。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在中美技术和政策交流过程中不断努力。近年来,基金会加大了在空气治理技术方面的推广力度,并即将在6月17日举办华盛顿中国雾霾治理高端论坛,推动国内雾霾治理的进程。

接下来张莹博士在围绕“雾霾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了有关雾霾治理的一系列问题。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对空气质量的敏感度越来越高。发表在微信、微博朋友圈里的“状态” 给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舆论压力,这有效的敦促了政府努力采取措施来治理雾霾相关问题。解决严峻的空气和水污染也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张莹博士讲到环境治理政策所得到的减排数据和百姓的日常反馈存在一定程度上差异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数据显示我们达到了减排目标,但人们在主观上并没有感觉到同等程度的环境改善以及影响减少。所以她强调,未来五年中国在执行各种减排措施和手段时,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完成战略规划中设定的减排目标,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些行动和计划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到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说到拟定雾霾减排政策,我们就不得不先了解雾霾到底从何而来。虽然不同城市基于工业和商业活动的不同,雾霾的主要来源也不同,但大部分污染可以归结于三大类:燃煤、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基于汽车尾气的问题,张莹博士也给出了细致的讲解。氮氧化物是一种会造成呼吸道损害的化学物质,来自黄标车汽车尾气排放占到了总氮氧化物排放量的74.6%。政府目前也正在努力减少,并最终停止所有黄标车的使用。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不能忽视其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措施,比如:发展公共交通、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和交通限号等。最后,张莹博士指出了未来中国技术应用开发领域的重点,这之中包括洁净煤技术、工业废气处理技术、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以及汽车尾气处理技术。

增强机动车排放监管并提高减排标准

基于交通行业的空气污染问题,杨子菲女士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中国正在实行的一些解决方案包括加严尾气排放标准、提高燃油质量、提高现行汽车尾气检测管理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时,中国政府正在拟定更严格的尾气减排措施,例如制定轻型和重型车的国六排放标准,提高在用车辆的监控管理,以及在2017年基本淘汰所有的黄标车。此外,杨子菲女士也提到了其他两项中国正在加强重视的治理措施:减少非道路机械和发动机的污染排放以及增强达标监管。

提高新能源的利用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王建新副总裁。他从能源的角度为我们讲解了中国在未来5年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他指出大气污染直接面对中国的每一个人,雾霾不是短期形成的,解决这个问题只靠技术是不够的,我们也要反思中国的发展模式。自改革发展以来,中国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忽视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至今中国火电和工业锅炉及北方大量采暖锅炉使用的仍然是质量低下的煤种。他谈到,美国火力发电主要使用天然气和煤,燃煤电厂比例比中国小得多,而且使用燃煤品质较高,电厂具备相对完善的烟气净化系统。美国严格实行对电厂和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和控制,所以能将PM2.5值控制在15ppm左右。这个数字比中国空气最好的城市之一—三亚的18ppm还要低,也和北京的74ppm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王副总裁分析了在解决环境问题时,中国在能源供给和需求侧各自面临的挑战。作为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目标,清洁能源在中国主要涵盖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和余热利用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电力,例如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风力资源较好的地方建设大规模风力发电站和太阳能光伏电厂,要解决绿色电力上网的问题,才能保证可再生能源投资真正发挥效益。同时,国家还应减少和取消对化石燃料行业的补贴,坚决关停小火电和小煤矿,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大型燃煤发电领域破解二次热力利用和推广热电联产。在能源需求侧,中国将继续深入在工业、交通和建筑领域推广使用各种成熟和先进的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用工业余热为市民供暖,实行能源消费革命。在推进能源技术进步的同时,中国还应继续推进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既要打破国有企业在能源行业的垄断,又要兼顾地区间的平衡发展。中国需要继续提高能源安全和能源技术的标准,如分布式能源与核电的技术标准,更需要完善能源法制建设。王副总裁表示,“中国发展能源不能没有自己的《能源法》。中国发展核电也不能缺少健全的核电管理法规。” 作为总结,王建新副总裁讲到中国无法在短期5年内彻底解决所有雾霾问题。雾霾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长期持续不懈的努力是推动雾霾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和保障。为从根本上解决雾霾,中国需要完成思想认识和发展模式的转变、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当前最需要的则是要搞清楚雾霾形成的真正机理!

王建新副总裁在会议中发言
随着三位嘉宾的讲话告一段落,何平博士带我们来到了问答环节。首先何平博士针对每位嘉宾的讲话提出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观众互动环节。来自中国使馆和环境研究智库的专家以及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特拉华大学、乔治城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生提出了深刻而有建设性的问题。而专家们的回答更是为在场的专家和青年创业者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讨论的话题强烈引发了观众兴趣:从能源大数据、智慧能源、到新能源汽车、环境地图的使用,再到中国从煤改气到气改气的历程。这些内容无一不牵动着每位听众的心声。在会议结束尾声,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何平博士呼吁加强中美交流、鼓励美国环境专家参与到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中来,共同促进中国雾霾问题的改善。

四位嘉宾在问答环节中回答观众提问
互动环节中观众提问
记者评点: 本次会议所传递的重要的信息之一是中国政府在治理环境问题上的决心。作为本次会议的记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此次的会议讨论有效地增强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对雾霾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解决办法的理解。中国治理雾霾事在必行,可如何通过政策积极而有效的改善环境问题、降低政策的消极未考虑因素是我们关注的焦点。IFCE提供的这个交流平台给我们上了这一课。



会后合影,从左至右:仲平(中国驻美使馆科技处),张莹,杨子菲,何平,王建新

此次研讨会为第二届美东创业大赛暨第十一届华盛顿创新创业与投资论坛的一部分,关于更多大赛信息,请查阅:http://wie.uctid.org/

记者:程熙媛

修订:王建新、张琪、龚逸轩

编辑:彭天

IFCE动态

  • 2016首届国际雾霾治理高端论坛时间:2016年6月17-18日地点:华盛顿联系人:张琪电邮:qizhang@ifce.org   (+1)202-822-2141
  • 2016青少年地球与环境科学职业美国体验计划时间:2016年7月-8月地点:华盛顿联系人:彭天电邮:tianpeng@ifce.org (+1)202-822-2141

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

微信号:IFCE-China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注 IFC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