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 赏析」那些年,擦肩而过的展馆。

 

一国一展馆...





世界博览会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博览盛会,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中,那些擦身而过的高大上展馆,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国家,它们都是有故事的建筑物。



“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

中国馆

2015年


米兰世博会里的中国馆无疑是一个亮点。展馆的外观犹如希望田野上的“麦浪”,每一层递进与深浅都表现了出来,与此次世博会的主题照相呼应。展馆的设计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Studio Link-Arc工作室共同设计的,靓丽清新、大气而稳重,色彩的配搭也略有一丝俏皮。“天、地、人”是此次设计原点,凝练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农业文明与民族希望。细看整个建筑物的室内室外空间是相互贯通的,通过建筑的屋顶,地面和空间,将其设计原点的概念全部融入其中,造就了别样的中国馆。


“绿色、活力、健康”

斯洛文尼亚馆

2015年


米兰世博会里的斯洛文尼亚馆备受外界关注,其建筑设计可谓是别出心裁。5个互相镶嵌的棱柱体块结合组成,棱柱体用木材包裹,横卧在一个狭长且有点耕地意味的用地上,向参观者展示了他们国家的建筑水平,同时也展现了他们独特和多样的美食,这些食物均来自于24个不同的食材地区里。斯洛文尼亚在展馆的建设当中,融入了国家的特有元素,处处标记着本国特色。其建筑物中的用材,全木材建造,室内设有大型的绿化墙,让过往的参观者都能有种很fresh的体验,呼吸都是新鲜的。


“城市森林”

意大利馆

2015年


米兰世博会中的意大利馆由两个部分组成,14398平方米6层建筑+12554平方米2层建筑。设计师是Nemes。此次意大利馆的设计理念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原始几何纹理,让随机的枝条相互交织在一起。展馆的外立面使用了大量的生物动力面板,这种材料一旦与光接触,它可以“捉住”空气中的污染物,将它们转换为惰性盐并能减少烟雾。这样的环保意识,让整座建筑物逼格瞬间up。“船帆”似的屋顶,使用了光伏玻璃,平面和弯曲的几何造型构成了森林树冠层的诠释,屋顶到达内部广场的上方,巨大的圆锥形玻璃窗“挂”在广场上面,散发出自然的光亮。耀眼的意大利馆,自然而然地,光彩照人。


“共存的多样性”

日本馆

2015年


米兰世博会中的日本馆,展馆设计诠释了东方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同时展示了日本当代的饮食文化。作为此次世博会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日本馆,4170平方米中尽显三维木质网格,展馆正中央的木头不仅仅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更象征了如植被森林等元素,把大自然馈赠于人类,这也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馆内影像循环介绍着日本大米耕种和制作的过程,观众可以用筷子去夹放在“触控屏餐桌”上的美食。新奇的体验,已经与展馆建筑本身合二为一,让参观者切身体会着一国一展馆。


“我们如何设想未来”

丹麦馆





2011年


上海世博会中的丹麦馆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感受。作为一个以童话著称的国家,此次展馆的造型就如同一本打开的童话书,两个环形轨道构成的室内和室外空间,从上空看形似一个螺旋体,让人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小美人鱼”作为丹麦的象征,它的雕塑伫立在门口,一脚迈入了这个童话的王国。


“可持续发展”

加拿大馆





2011年


上海世博会的加拿大馆,充分地体现了国家的价值理念,每一处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弧线型设计勾勒出广阔的公共空间,营造出沟通与共享的感受。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加拿大林业协会及中国分会认证的4000平方米加拿大红杉木的展馆外部墙体,体现了加拿大关注可持续性的设计理念,想法最终落实在展馆的建设当中,带给参观者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层面的探索与思考。
结束语

每一届的世博会中,每个展馆都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国家,也代表着民族。用建筑的形式展现,比文字、比话语都更有说服力。建筑物是有温度的,联系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仿佛会说话,会表达,清晰明了地诠释了全部。带着欣赏、品读的态度,去感受建筑物带来的答案,便能参透每一个国家背后的文化底蕴、一点点进步,都会变得耐人寻味。

END
再次感谢各位论友的关注和支持!





欢迎各位论友对每一篇瑜论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参与探讨,瑜老师会不定期整理微信后台留言发帖分享出来。


    关注 设计瑜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