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传统百工:另一种乡愁

 

江南传统百工:另一种乡愁...







扬州古琴



扬州制笔



温州彩石镶嵌



朵云轩湖笔



徽墨



无锡泥人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汉族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具有犹如雕琢缕刻般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



翻簧竹雕因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其工艺是将毛竹去青取簧,经过煮、晒、压平后、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雕刻成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再配上其他装饰材料,制成各种工艺品。产品色泽光润,类似象牙。浮雕和浅雕是翻簧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粗中有细,疏密结合,特别精致。



苏州制扇技艺始于南宋,至明代时已闻名全国,清代成为进呈皇家的贡品。苏州制扇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其制作工艺繁复,集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精湛技艺于一体,历来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掌中宝物。扇子可分为三大类: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统称“苏扇”。



核雕是苏州地区的民间艺术,堪称一绝。苏州核雕工艺精巧,作品造型活泼,立体感强;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是中国微雕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实用和收藏价值。光福是近代核雕的发源地,光福核雕是苏州核雕业的主要组成部份。由于小巧精致,鬼斧神工,一直被视为稀世珍品,备受收藏家青睐。



舟山市普陀区是舟山渔场所在地。普陀船模雕饰工艺精美,一般都在船头、船尾、门窗、围栏及内部装饰灯部位雕有精美的吉祥图案,真实地再现了传统的船文化。普陀船模艺人能设计、制作历代各种海船,对研究古帆船及渔船发展历史及海洋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舟山船模艺术来自世界著名渔场舟山,海岛人民世代以捕鱼为主,终身以渔船为伴,渔民对渔船有着深厚的感情。旧时,船匠们打造渔船都要先制作船模作为船样,于今,工匠们仿制各种船模,它们的外形及内部结构严格按照实船尺寸按比例缩小,真实地再现了这些木帆渔船的特征,还原了古帆船风貌,为传承传统渔船手工技艺、延续船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乐清黄杨木雕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被誉为“华东一枝花”。其制作在元明时期已初露端倪,清初影响逐渐深远,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乐清黄杨木雕属于小型圆雕艺术,以珍贵的黄杨木为材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形态稳重,色泽鲜润光亮,雕刻后随着年代久远其色渐渐由浅入深,愈显古朴端庄,沉着文雅。乐清黄杨木雕题材以人物为主,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层次分明,于精雕细刻中不乏写意流畅。



衢州莹白瓷薄如锦,洁如玉,滑如脂,明如莹,它以瓷质细腻,釉面柔和,透亮皎洁,似象牙又似羊脂白玉而名闻遐迩,是中国四大白瓷系列之一。莹白瓷其加工要点是:采用本地外黄、大川丰富的稀土原料,配以专采的瓷土,经过原料粉碎、制浆、压榨,放入炼泥机中进行“真空炼泥”,形成半成品原料。再将“土饼”输送到半成品组织车间,经过手工精心雕作,制成坯体成品。再送到窑炉炼烧得莹白瓷成品。整个加工工艺配方讲究,雕刻细致,窑温严格。



婺州窑创烧于东汉,成熟于六朝,鼎盛于唐宋,是以传统技艺制作和烧成的窑系工艺。婺州窑制作从配料到烧制严格遵守传统的规制,每道工序和工艺对艺人技艺的要求十分苛刻和严密,均由艺人凭长期的实践经验手工完成,眼观、手感、心悟必须协调一致。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乐清细纹刻纸反映了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俗,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乐清细纹刻纸选材以传统题材为主,各种传统图案纹样在几平方厘米大的纸上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舟山渔民画是舟山渔区特有的民间绘画,以渔民的生产、生活为题材,以海洋生物、海山景观和渔家风情为主要内容,构思大胆,想象丰富,线条明快,色彩斑斓,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地方特色浓郁,并具有现代绘画艺术韵味。渔民画家从自然生活中获得新鲜、丰富的感受,以古老的混沌思维方式,大胆应用抽象表现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时代、表现生活和劳作场景,扩大了艺术的新鲜感和感染力。


    关注 概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