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生命要素的由来

 

最新的生命科学前沿学科是糖生物学,最大的生命信息是糖链,最聪明的免疫物质是寡糖,最有活性、最有效的寡糖物质是壳寡糖。...





人人健康

预防为主

自我保健

全民参与

第六生命要素的由来

(一)现代“文明病”与壳寡糖缺乏

空气、阳光、水、土壤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在生态系统中,人类生命还需要通过食物链的能量传递和营养物质的转换来维持。人们知道,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生命的五大要素,缺一不可。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日益提高,即使人体内缺少上述任一要素,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得以有效补充,从而确保人体健康。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大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事,极大的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提高了平均寿命和健康水平。然而也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粮食、资源、环境、人口、教育、和平、发展……其中最大的困扰、与地球上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全世界65亿人口中,健康人口约占1/4,疾病人口约占1/4,其余2/4为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人口,并且人类再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也制造了现代“文明病”。在疾病人口中约有60%-70%患有现代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肥胖病以及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免疫疾病。而且据国内外资料统计表明:上述疾病的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这三高对各国国计民生的潜在影响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请看两组数据(以中国为例)

1
中国1949年前的平均寿命是35岁,1988年为70岁,2006年为71.8岁,而健康寿命为62.3岁,居世界81位。
2
以2004年卫生部公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为主:

超重和肥胖人口2.6亿(中国占全球第一位);

高血压人口1.6亿(成人患病率18.6%,城乡差别不明显);

血脂异常人1.6亿(成人患病率18.6%,城乡差别不明显,中老年患病率接近);

血糖异常人口4000万(日趋年轻化,青少年糖尿病占全部5%);

癌症患者160万/年。

其中心血管死亡率占世界第一位,脑血管病死亡率占世界第二位,癌症20世纪90年代已经上升为第一位死因。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表明,近二十几年来,“现代病”越演越烈,且难以查出其确切的原因,当今医学界也还找不出卓有成效的办法来切底根治这些病症。

在这方面,日本学者进行大量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体内并不缺乏赖以生存的蛋白质、 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而且20世纪50年代前也没有或很少有人得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等。那么现在这些“现代病”患病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国际学术界把它归纳为4个方面:
1
环境的严重污染
2
农药、化肥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滥用
3
现代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使人的精神负担过重
4
不良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如吃细粮比例增大,吃速冻食品(含防腐剂、添加剂)比例增加等。

在这四方面中又以前三者为主要原因。

使人体内赖以平衡的许多重要物质(尤其是壳寡糖)严重缺乏,可导致一些糖链受损,进而导致人体内生物活性下降,杀菌排毒功能低下;骨质缺少韧性,排泄系统不畅,体内垃圾堆积,酸性产物过剩,身体疲劳乏力等。

由此显示出糖链对人类健康确有意想不到而又非凡的特殊作用,他关系到人的健康,关系到认得生命。这与美国学者马凯伊1934年饮食与寿命呈逆向关系的老年学实验“马凯伊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

过去补充人体壳寡糖的方式主要来源于植物。植物不含壳寡糖,但大都能从其表面分泌出消化酶,节肢动物及含有甲壳素的真菌一旦停留在植物上门,动物及真菌身上的甲壳素就被植物消化酶消化、吸收,使其细胞活性化而茁壮成长,同时提高了植物的防御反应。

人们食用含有甲壳素的植物,也就补充了壳寡昂,这就是一种食物链。然而,由于环境的严重污染,农药,化肥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昆虫及真菌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广施农药等;蔬菜生产大棚化,致使植物、粮食、蔬菜、水果中的含甲壳素的微生物及昆虫等含量显著减少。因此人们普遍缺少壳寡糖,形成壳寡糖缺乏综合病症。

究竟壳寡糖具有哪些生理功能?概况地说,有如下几方面:
1
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有害物质吸收。
2
抑制肠道癌症的发生
3
降低胆固醇,有益于动脉粥样硬化和胆石症的防治。
4
降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
5
防治热能过剩,控制肥胖。
6
维护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有益于长寿。
7
能吸收化学药物、农药、洗涤剂以及食品添加剂中的有害因素,有预防多种有关疾病发生之功效。



易宝盈财富健康商城欢迎您!

第六生命要素的由来

壳寡糖

与第六生命要素
甲壳素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唯一带正电荷的可食性动物纤维素,是一种天然氨基多糖、高分子化合物。是近年来国际上颇为引起轰动的一种特殊物质。

甲壳素来源广泛,主要来源于虾、蟹壳以及一些昆虫和菌类当中,是地球上仅次于植物纤维素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可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生物资源。

然而,由于它不溶于水、稀酸、碱和其他有机溶剂,以致长期以来这种物质被视为垃圾而自然流失。直到近40年,特别是近10多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的发展,甲壳素作为壳寡糖的基础物质,才被各国科学家所重视。

甲壳素为大分子物质,不溶于水,很难被人体吸收、利用,甲壳素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脱掉乙酰基就成为壳聚糖,壳聚糖在胃酸及溶菌酶的作用下,已经可以部分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主要作用在人体肠道。

壳聚糖经过酶解可以变成小分子的壳寡糖,壳寡糖几乎百分之百的可溶于水。这样它就能穿透人体组织,而存在于血液、淋巴、各脏器和骨骼中,它具有人体亲和性、杀菌性以及能排胆固醇、氯离子、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的性能,能够阻断癌细胞转移,活化肌体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调整体液酸碱度,从而对现代人易患的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病、肝病等有乐观的疗效。

因此,适时、适量地予以补充甲壳素类物质(壳聚糖、壳寡糖),对维持机体健康和提高抗病能力显得格外重要。目前不仅将其作为功能性保健品应用,而且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在日本把该产品作为保持健康、预防疾病、防止老化的首选的功能性保健食品,而且是唯一被政府准许宣传有疗效的功能食品,又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以及欧共体(FC)批准生产,现已成为风靡全球的营养品和保健品。

随着现代医学、营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甲壳素类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多种生理调节功能,可全方位调节人体功能,补充人体必需的纤维素,增强机体免疫力,于1991年被国际学术界称为继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之后的人类第六生命要素。

1996年12月12日中国《健康报》周末版以显著标题刊登“甲壳素——不可忽视的生命要素”。此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国食品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妇女报》等报刊都撰文介绍甲壳素(壳聚糖、壳寡糖)在工业、农业,尤其是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糖作为构成生命三大类分子之一,其知名度远不如核酸和蛋白质,但他的活跃程度却毫不逊色。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无处不在的糖参加了几乎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细胞借助糖链通讯、识别及信息传递来参加各种生命活动,当然也包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使得很多研究者开始热衷与发掘糖链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为攻克疑难杂症寻找新的出路。

糖链左右人体健康,人体的生老病死都与其体内的细胞结构成分——糖链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作为第三代最新生物技术的糖工程,生物科学界用一连串的“最”给与高度评价:最新的生命科学前沿学科是糖生物学,最大的生命信息是糖链,最聪明的免疫物质是寡糖,最有活性、最有效的寡糖物质是壳寡糖。


    关注 易宝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