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文艺书的学霸不是好文青

 

读文艺书的学霸才是好文青。(说的是我)青年节,画风激变下,邀请诸君一起文艺下。...



读文艺书的学霸才是好文青。(说的是我)
青年节,画风激变下,邀诸君一起文艺下。
+
布里格手记
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
 [奥] 里尔克 (Rilke)著
陈早 译
◎ 首次从德语原文直译,里尔克唯一长篇小说,“第一部真正现代的德语小说”,旧译《马尔特手记》。
◎ 《布里格手记》是诗人里尔克平生唯一长篇小说,创作历时6年,也是“第一部真正现代的德语小说”。
◎本书附录里尔克《布里格手记》原始手稿中另外版本的开头和结尾各两种,资料尤为珍贵。
“继尼采之后,这大概是我所知道的最美、最丰富、最成熟的德语散文,它起伏在令人身不由己的清澈节奏之上,仿佛被透明的黑暗通体照亮,承受苦难的记忆为它铺上乳白色的微光——这本书,几乎是当时唯一的小说,因为,在记忆的永恒当下的本真空间里,它唤醒了属于小说的一切。甚至可以说它是一场革命的号角,虽然在这部德语散文最安静的句子之间只能听到唯一一种音调,范式的,催促着,要求着——它召唤起一个发生着记忆的新的小说世界:普鲁斯特、乔伊斯、贝克特……这部小说把“文本”放在了主人公口中,他却不是叙述者本人。于是手记就成了一部由叙述者叙述的小说。使这部小说位于里尔克作品前列的,不是文学的胆量或诗的机巧,而是无畏。痛心彻骨的苦难被忍受下来,无助的悲叹因蔑视抚慰而高贵,这给里尔克诗作阴柔的敏感中引入了一种新的、阳刚的坚毅音调。从此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位极其伟大的诗人,他走到极限之处,坚守下来。”

——伽达默尔

1902年8月,计划撰写罗丹专题论文的里尔克离开妻女,只身前往巴黎。陌生而新鲜的大城市让不满27岁的年轻诗人颇受撼动;与罗丹的朝夕相处,及后来接触到的波德莱尔和塞尚,更促使里尔克重新反思生活和艺术。这一次的巴黎之行,开启了里尔克中期创作生涯的高峰(1902-1910年),他一改早期浪漫抒情的诗歌风格,开始有意识地排除主观情愫,学习尽可能客观地观看和言说。随着观念的改变,里尔克的个人风格日渐成熟,特色鲜明的咏物诗便是这些思考的实践产物。在同时期诞生的《布里格手记》中,更处处可见里尔克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痕迹。

作为里尔克平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布里格手记》的创作始于1904年2月8日,完稿于1910年1月。漫长的时间跨度一则说明里尔克下笔之谨慎,二则暗藏着读者可能遭遇到的阅读危机。小说的主人公马尔特•劳瑞茨•布里格是28岁的丹麦破落贵族。这个家道衰败、茕茕零落的的年轻诗人把他的巴黎生活、童年往事和阅读体验零散地记录在手稿之中;没有情节贯穿始终的《布里格手记》,正是由这71节看似各自独立的片段式随想拼缀而成。在给波兰译者胡莱维奇(Hulewicz)的回信中,里尔克曾亲自解释过小说的结构:手记片段如同马赛克,彼此错落互补,以此成就整体。

推荐阅读:布里格手记——介于散文与小说的诗意


里尔克的漂泊与找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37590 | 286pp | 201508 | 36.00

+
保罗·策兰诗选
Paul Celan:Ausgewählte Gedichte
[德] 保罗·策兰 (Paul Celan)著
孟明 译
这个人“已经远远走在了最前面,却总是自己悄悄站在最后面”。

——海德格尔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承继自荷尔德林以来的德语诗歌传统,是在里尔克之后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德语诗人。他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47年的《死亡赋格》,这首诗以其深重的时代内核、富含隐喻与悖论的修辞技巧及高超的对位法结构撼动诗坛,标示了“奥斯维辛之后”言说的可能。

策兰毕生以诗为生存的依托,以诗人的天性对抗历史和遗忘,创造了一种“浓缩了我们所有年期记忆”的作品。今天,许多“年期”已经被人淡忘,但在作者逝世四十年后,时间并没有磨蚀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遗产——我们这个既富足又贫困的时代依然缺少的一种安慰。

本书从策兰的12部诗集及遗稿里精选300多首诗歌,多篇诗作首度译成中文,并附入珍贵手稿图片及策兰夫人铜版画作。推荐阅读:保罗·策兰:死亡赋格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1777183 | 600pp | 201009 | 68.00
+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Gedichte und Fragmente aus der späten Lebenszeit Hölderlins (1800-1807)
[德] 荷尔德林 (Hölderlin) 著
刘皓明  译


荷尔德林的诗歌语言具有极大的超前性,自其出现的两百年来,无论是同时代的不解与批评,还是后世的着迷与纷纭的诠释,都见证着它的复杂性、深刻性和丰富性。《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刘皓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是2009年出版的两卷三册本《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译文白文普及版。“两卷本”是个校勘兼研究版,包含了经过勘读的诗歌文本的德文原文、中译文、以及对诗歌原文文本和翻译文本详尽的注释与研究。“两卷本”针对的读者主要是有志于深入研究荷尔德林及其他相关题目的学生和学者。但“两卷本”卷帙庞大,价格也相应较昂贵。此次出版的译文白文版,同校勘兼研究版的“两卷本”相比,除删去所有注释和研究部分外,还删去了所有德文原文、所有D. E. Sattler的和其他人的合成文本的译文,删去了所有出现在“两卷本”评注卷的“勘读记”中的异文,只余下文本权威更强的文本的译文。这样的编辑策略其目的之一固然在于扩大接受群,但也是想让读者有机会依照诗歌本来的样子直接阅读。

原诗如为格律诗(集中除父国詠歌以外诸篇),译文亦步亦趋,自拟相应格律应之(详见“导读”);原文如非格律诗(集中所有父国詠歌),译文则因而在形式上有更大的自由。

藉此普及版出版之机,译者对两卷本文本卷中所含译文做了全面校订,不仅纠正了鲁鱼亥豕类的错字,还改进了个别字词语句的翻译,以方便读者脱离注释直接阅读诗歌译文文本。

白文版含译者所撰“导读”一篇,专门探讨中西诗歌语言中的句法问题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意义,并阐述译者关于句法移植的观点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诗无完译。译者一方面力图忠实于原作的字句,尽量在基本语义、句式风格与文本互文层次上逼近原作,另一方面也多方利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语言资源,尤其是上古中古以及和合本时代的汉语资源,以求中译文亦能言有所本,故不满足于今日常见的不分时代语言风格作者,将一切诗歌以“新华体”等流行语言风格翻译的做法,自辟境界,望能藉此有助于汉语新文学语言的探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01263 | 295pp | 201305 | 58.00
+


是:一个艺术家的狂想
Oui
[西]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著
周怡芳  译
 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近50年间重要文章的汇编,展示了一个天才近乎疯狂古怪、不合常理的非凡才能和想象力。

达利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画家,他也写诗,写小说,写评论,写电影剧本,写戏剧。

达利的一生几乎实验了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的处境——将个人因恐惧或谨慎而被压抑的内心赤裸裸地摊在阳光下,让这个世界看到了一个天才近乎疯狂古怪、不合常理的非凡才能和想象力。

达利用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体察着这个世界。本书谜语一般的文字是达利爱与恨、灵魂与肉体、现实与幻想、直观与变形之间搏斗的产物。

本书汇集了达利近50年间尤其是1929年前所写的重要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偏执狂-批评革命;科学大天使主义。每部分包含四十多篇短文,展现了达利对艺术、精神分析、政治、科学、性等问题的思考。达利的文字让我们看到这位千变万化的天才热情且出人意表的一面,从而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其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1787458 | 317pp | 201506 | 58.00

+
影像背后1991—2005:吕克•达内电影手记
Au dos de nos images
[比利时] 达内兄弟 著
王恬 王瑛   译
戛纳金棕榈大奖获得者、比利时著名导演达内兄弟的电影创作手记和获奖电影剧本在华语世界首次出版,是了解“作者电影”和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第一手文献。《影像背后》一书收录了两次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比利时著名导演达内兄弟的电影创作手记和三部获奖电影的剧本,不仅有助于电影爱好者更好地欣赏达内兄弟的电影作品,更可供导演、编剧乃至电影学者进行研究、讨论和借鉴,作为“作者电影”的第一手文献,甚至是研究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切入点。

《影像背后》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电影创作笔记,记录和分享了达内兄弟在构思创作《一诺千金》、《罗塞塔》等知名影片过程中,对于剧本方方面面细节的思考、修改,对于演员的选择、机位的运用,以及电影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思索等等,其中亦包含了面对观众、媒体意见的反思和创作过程中汲自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灵感源头。

第二部分是笔记中提到的三个剧本:《儿子》《孩子》和《罗尔娜的沉默》。第一部分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部分中得以具体呈现,即便没有观看过影片,读者也不难通过剧本文字,感受到达内兄弟的影像魅力及艺术造诣。

推荐阅读:

达内兄弟影创作手记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34933 | 423pp | 201508 | 45.00
+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
Mere Christianity
[英] C.S.路易斯(C.S.Lewis )著
汪咏梅  译
何光沪先生说:在英语世界不知道C.S.路易斯,就像在中文世界不知道鲁迅。C.S.路易斯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1898年11月29日出生在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1963年11月22号去世。他的一生完成了三类很不相同的事业,被称为“三个C.S.路易斯”:一是杰出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二是基督教神学作家和宣教演说家;三是科幻作家和儿童文学家。
C.S.路易斯作为20世纪英国最有力的基督教代言人,《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是他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原著已印行数百万册。

《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是C.S.路易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邀到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的战时系列讲话。在这本书中,路易斯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类比、缜密的推理,阐述了“各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基督徒都共同持守的信仰”。

本书被公认为是路易斯最受欢迎的著作,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宗教著作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0586 | 252pp | 201312 | 32.00C.S.路易斯作品集共12册

魔鬼家书
The Screwtape Letters


况志琼、李安琴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1491 | 193pp | 201312 | 28.00

四种爱The Four Loves
王咏梅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0555 | 167pp | 201312 | 28.00裸颜

Till We Have Faces

曾珍珍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1484 | 314pp | 201312 | 35.00

卿卿如晤

A Grief Observed
喻书琴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0562 | 113pp | 201312 | 25.00痛苦的奥秘
The Problem of Pain

林菡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0579 | 179pp | 201312 | 25.00
关于《纳尼亚传奇》的那些事:给孩子们的信
Letters to Children

余冲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12511 | 181pp | 201312 | 28.00
切今之事Present Concerns
邓军海 译 叶达 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28352 | 206pp | 201503 | 32.00

人之废The Abolitions of Man
邓军海 译 叶达 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28352 | 166pp | 201503 | 32.00
文艺评论的实验(重译本)
An Experiment in Criticism

邓军海 译注 普亦欣 王月 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37606 | 288pp | 201508 | 38.00

荣耀之重
The Weight of Glory and Other Addresses

邓军海 译 普亦欣 校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41412 | 288pp | 201601 | 38.00
聆听智者:与C.S.路易斯相伴365日
A Year with C.S.Lewis

何可人、汪咏梅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28895 | 396pp | 201503 | 49.80

推荐阅读:C.S.路易斯——英国的鲁迅

C.S.路易斯: 话圈内
+


别忘记生活
N'oublie pas de vivre : Goethe et la tradition des exercices spirituels
[法] 皮埃尔•阿多(Pierre  Hadot)著
孙圣英 译
福柯最欣赏的哲学家之一
阿多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生活的艺术
“哲学生活并不仅仅在于言语和写作,还在于集体的、社会的行动。这是爱比克泰德和马可·奥勒留的观点。本书的名称 “别忘记生活”是歌德的一句名言,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歌德对生活的热爱,也应该从这个行动的角度来理解书名的含义。”

歌德以古人为典范,认为应该活在当下,捕捉每一刻的幸福,而不是迷失在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浪漫感伤中。超越“部分和偏狭的自我”,专注于当下,用“俯视的目光”、“宇宙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歌德的思想中经常出现。这也是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视野里非常关注的主题之一。阿多熟读歌德的著作,在《别忘记生活》中,他分析了这位德国大师在“精神修炼”这一历史悠久的西方传统中的地位。

推荐阅读:歌德的人生哲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9787567530683 | 260pp | 201502 | 45.00 | 轻与重文丛
+


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
Camille Claude,La Correspondance
[法] 安娜·里维埃(Anne Rivière)
布鲁诺·戈迪雄(Bruno Gaudichon)  著
吴雅凌 译
她是《地狱之门》与《加莱义民》背后的作者,她是罗丹的学生-合作者-情人她是被现代艺术史遗忘的大师,在玩弄技巧的雕塑世界里,她,带来了真实。
人们“发现”卡米耶·克洛代尔,与一部电影的成功不无关系。看过电影《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人,据说都不能轻易忘记这位女雕塑家的悲剧。虽然在今天看来,随着研究者们的新发现,电影里的某些生平叙事还有待商榷。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部电影的标题译作中文,成了“罗丹的情人”(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传记也有相同的情况)。换言之,我们对卡米耶·克洛代尔的认识,还不幸地仅仅停留在她与罗丹的恩怨情仇之上,作为现代雕塑的标志性人物之一的她还没有真正走进我们的视野里。《卡米耶·克洛代尔书信(第2版)》收集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卡米耶·克洛代尔的书信。每一封信均经过专家的分析和研究,得到严格的编排和整理。这些珍贵的书信,堪称为卡米耶·克洛代尔研究的最重要亦是最根本的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平装 | 9787561781128 | 248pp | 201111 | 29.80 | 巴黎丛书
+
边读边写
En lisant, en écrivant
[法] 朱利安·格拉克 (Julien Gracqe)著
顾元芬 译
“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格拉克继《首字花饰》后发表的又一文学随笔, 全方位勾勒出极富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文学版图
作者格拉克是20世纪法国文坛“最后一位经典作家”,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位拒绝领奖的作家,是极少数在生前就入选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七星文丛”的作家之一,法国前总统萨科奇赞扬他是“一位具有丰富想象力、智慧超群、有独到见解和观察力的作家,并且是一位为人忠诚、对人生孜孜不倦、不断探索和追求的人,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由于其作品博采众家之长,文字风格神秘、瑰丽、深沉,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他本人却傲世独立、十分低调,因而获得了“文学怪杰”、“神秘大师”的称号。

本书是格拉克继《首字花饰》后发表的又一文学随笔,由一篇篇短小的散文断片组成。在书中,有格拉克对文学与绘画、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电影之间关系的思考,又有他对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普鲁斯特等文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的分析与评价,全方位勾勒出格拉克极富想象力的超现实主义文学版图。

推荐阅读:格拉克,最后一位古典作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平装 | 9787567528697 | 248pp | 201505 | 38.00 | 格拉克文集

+
花事
Pour un herbier
[法] 科莱特 (Colette)著
黄荭  译
24篇精致文字,25幅精美手工贴图。花与文,情与人,无关风月……
1947年,瑞士出版商梅尔莫提议定期送一束不同的花给科莱特;作为交换,科莱特要以如花文字细细描绘众花之一。于是,有了《花事》,有了这一段徜徉于花丛中的文字。花开花落,世事流转。一种花,就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段人事的记忆。写《花事》时,科莱特已近迟暮,却无繁华落、花事了的柔弱,她倔强地翩跹出与众不同的诗意,以不经意的细节瞬间击中你的感觉。



紫藤(内页)


栀子花(内页)


玫瑰(内页)
推荐阅读:黄荭:被花的闪电击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平装 | 9787567522343 | 220pp | 201504 | 38.00
+
古典风格(修订版)
The Classical Style: Haydn, Mozart, Beethoven
[美] 查尔斯.罗森 (Charles Rosen) 著
杨燕迪 译
这是一位音乐奇人书写的一部音乐奇书。这是迄今为止,唯一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音乐书籍。这是近五十年来,公认的影响力、引用率方面“无有比肩者”的西方经典音乐论著,为音乐文脉的著述和音乐分析的批评确立了崭新的标杆与尺度。
西方学界已有共识,查尔斯•罗森的《古典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一书是近五十年以来公认的影响力、引用率方面“无有比肩者”的西方经典音乐论著——没有之一(至少在英语世界)。作者从极其新颖的角度出发,对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师: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众多代表作品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评述,考察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揭示西方古典音乐生命精神和价值内涵。

Charles Rosen
此书于1971年出版,翌年即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迄今仍是 获得此项殊荣的唯一音乐书籍,其在音乐书中的“塔尖”地位俨然不可撼动。

本书分为八个部分(中译本分“八卷”)的总体布局,前两卷是对18世纪音乐语言和古典风格的概貌总览,为后面更为具体的作品分析和批评提供背景和前提。中间五卷,分别对古典风格最有代表性的体裁和作品进行鞭辟入里的点评和剖析——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交响曲、钢琴三重奏,莫扎特的协奏曲、弦乐五重奏、喜歌剧,贝多芬的代表性钢琴作品和他最突出的风格语言特征,以及古典时期的其他音乐体裁如严肃歌剧和教堂音乐等。最后的“尾语”点明古典风格原则在舒曼创作中的瓦解和在舒伯特作品中短暂的回光返照。

推荐阅读:《古典风格》导读(之一)“风格”概念《古典风格》导读(之二) 贝多芬之于古典风格查尔斯·罗森:音乐界的钱钟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精装 | 620pp | 201601 | 138.00 | 六点音乐译丛
The End
长按二维码可以识别关注
六点图书
六点,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中是省略号……,她象征着无限和绝对; 
六点,时间上平分钟表盘,不偏不倚,蕴含“时中”之意; 
六点,军事术语中即原点——思想的战场风雨变幻,我自岿然不动。


    关注 六点图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