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搏击】李小龙的哲学之道

 

“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态,像水一样,当你把水倒入杯中,水便成杯,水入瓶中,水便成瓶,水被倒入壶中,水便成壶。水能奔流,能缓行,能滴溅,也能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无论在他的人生哲学还是功夫哲学中,“水”的概念,都至关重要。...



《知中·再认识李小龙》特集文章精选 003
Bruce Lee’s Philosophy of Life
李小龙的哲学之道
 


文 / 刘小荻

图 / 朱鸣

“他学习了所有的传统哲学,但是之后又开始形成自己的哲学,他开始意识到,你不能借用别人的哲学。你必须认识自己,创造自己的哲学、自己的生活方式。”——琳达·李

李小龙在大学时,曾选择攻读哲学,因此,他广泛涉猎了东西方的哲学理论。纵观李小龙的一生,“哲学”时刻改变着他的言行举止,并在他身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记。因为“哲学”,他最终成为了“李小龙”。
平衡、灵活、解放自我
…………
 


1965年,李小龙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李国豪准备了三条人生建议——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李小龙自己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儿子的寄望,李小龙首先提到:“他学习东方文化就主要是通过我,我也是从功夫中学习文化的。禅学对功夫有着很深的影响,禅学的很多概念都来自于中国人对平衡的信念:阴是女性化和温柔的力量,阳是男性化和坚硬的力量。接受了这个基本思想之后,我们还要加上另外一条:世界上没有单纯的阴和阳。柔软会覆盖坚硬,坚硬会被柔软修饰。国豪学会理解阴和阳之后,就会知道走极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接着又说:“只有清醒节制才能持久。任何事物都只有中间的部分才能被保存下来,因为钟摆需要平衡,而中间的部分就是平衡。”

第二条是关于灵活。李小龙说:“中国哲学还有一点会影响人类所共有的问题。我们会说,橡树是强大的,但是它不会随风摆动,遇到强风就会被摧毁;竹子随风飞舞,能屈能伸,所以能存活下来。我们把这个想法推进一步,可以说:灵活一些,人在生时是柔软和灵活的,死后就变成硬邦邦的尸体。灵活就是生命,坚硬就是死亡。不管人说的是自己的偏见还是行动。”1971年,他在一次英文采访中也说道:“清空你的思想,无形无态,像水一样,当你把水倒入杯中,水便成杯,水入瓶中,水便成瓶,水被倒入壶中,水便成壶。水能奔流,能缓行,能滴溅,也能冲击,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无论在他的人生哲学还是功夫哲学中,“水”的概念,都至关重要。

最后,李小龙希望儿子不要刻意分析或者评估人生。他说:“站在人生边上观察生活是徒劳无功的,你什么都看不见。这个法则也适用于‘快乐’这个模糊的主题。刻意去找它,就像是打开灯寻找黑暗。分析它,你就会失去它。我会教国豪,每个人都会束缚自己,这种束缚可能是无知、懒惰、对自我的持续思考和恐惧。他必须解放自己,也必须接受,我们就生活在这个世界里。”
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
 


李小龙认为人类的终极目标是提升自我,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先认识自我。

1971年,在泰德·托马斯的采访中,李小龙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学习如何使用我的身体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加理解自己。”他曾经教诲学生:“我无法教你,只能帮助你探索自己,别无其他。”截拳道是成为自己的方式,他说:“截拳道之艺术就是使动作简单直接。它让人成为他自己。它是现实中的‘本来面目’。因此,本来面目的意思是——有主要意义上的自由,不被依附、局限、偏见及复杂性所限制。”

功夫,正是李小龙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方式。

“了解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对于李小龙来说,无论是律己还是要求自己的学生,都是相当重要的一点。他在不同的场合都强调了这一理念。李小龙认为:“最伟大的帮助就是自我救助。自救是唯一的救助方式——做最好的自己,完全投入到某个任务当中。这种任务没有终点,永远是正在进行的过程。”

在香港的一次谈话中,李小龙解释“做自己”的哲学观:“我在1965年拍摄电视剧《青蜂侠》的时候,往四周一看,发现周围有很多人。我看向自己的时候,发现自己是那里唯一的机器人。我没有在做自己。我只是在积累外在的安全感,外在的技艺——如何移动我的胳膊等——但是我从来没有问自己:‘如果是李小龙,会如何应对’如果那件事发生在我身上该怎么办?我往四周看的时候,学习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永远要做自己,要表达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去寻找一个成功的人,然后去复制他的成功。”

李小龙认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至关重要。1973年,他在上半年写的随笔《依照我自己的方法》中提到:“很多人都只为自己外在的形象而活。所以有些人会有自我,会有起点,但是大多数人拥有的却是一片空白。因为他们太忙于塑造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形象,最后把所有的精力浪费在塑造表面的形象上,而不会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潜能。当另外一个人看到实现了自我的人从身边经过的时候,就会不禁说:哇,那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忠实于自我,敢于表达自我
…………
美国记者曾问李小龙是否喜欢当演员,李小龙回答:“我很喜欢——因为这是我表达自己的方式。”

“敢于表达自我”为什么重要?究其原因,李小龙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人物和普通人一样会死去,会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而当我们还活着时,我们不得不去领悟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人终有一死,大多数人无法选择死亡的方式,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李小龙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是表达自我,他一定是不自由的。因此,他开始挣扎,而挣扎造成了规律化的套路。然后,他就用这些套路对事物做出反应,而忽略了这些事物的本来面目。”

在生命过程中,个人需要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如李小龙所说,“基本上,我是自己选择做武术家的,演员只是我的职业。但是,我希望能实现自己,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所以,要成为武术家就必须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因为生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所以个人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流动,发现自己如何实现自我,扩展自我。”

20世纪60年代,李小龙提出一个颇具革命性的观点:“人类这个活着的生物,这个创造的个体比任何固定的派别或者系统都重要。”1972年,李小龙被问到这句话的具体解释时,说:“我的意思是,人类永远处于学习的过程之中。‘派别’是固定的、固化的。但是你不应该只属于某个派别,因为随着你的成长,你每天都在学习。每个人都不应该把自己限定于某个派别。我们必须用我们真实的自己去接触武术。武术是对自我的表达,如果你只属于日本派别,你就只是在表达日本派别——而不是在表达你自己。”

对于李小龙来说,“忠实于自我,表达自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过度的自我意识,也会成为实现自我的障碍。
克服自我意识,放下自我
…………
李小龙不断深化对“自我”这一观念的认识,他曾在给学生李恺的信中写到:“现在生活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简单。我越来越多地在自己身上寻找答案,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也看得越来越清楚。它确实就是这么简单。人需要克服意识——对自我的意识,不管你追求的是什么,都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我越来越追求的是关注当下——不管这意味着什么——我不停地问我自己:李小龙,这是什么?它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你真的是这个意思吗?一旦找到这些答案,我就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放下自我”与“忠于自我”并不矛盾,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必须先了解自我,进而忠实于自我,最终作为个体的人融于浑然的大道中,顺应道的趋势,同“道”浑然一体,之后自然也就放下了自我。
坚持,努力
…………
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李小龙也不例外,面对挫折,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李小龙在1973年上半年的随笔《有一个演员说出自己的心声》中写道:“努力,绝对的努力,是让人不断向前的方式。我们要坚忍不拔地努力,实现自我,没有结束,也没有局限,因为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美国空手道冠军得主刘易斯·迪尔在美国《黑带》杂志上这样评价李小龙:“我无法再遇到一个像李小龙那般对武术狂热的人了,他能够成功,除了一半是天赋外,其余都是他肯努力的结果。他实在非常努力。发拳快、准、劲,足以令他雄视武坛。此外,他对各种武术器械的了解及纯熟运用,可以称得上专家,就是这些没有人及得上他。”

李小龙这样表达对挫折态度:“我可以预见到未来,我会做一个梦想家(记住,现实的梦想家永远都不会放弃),我不会轻易分心,我很乐意想象自己克服障碍,战胜挫折,实现‘不可能’的目标。”

成功必须要努力,但并不是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当失败在所难免时,李小龙提到了“勇气”的重要性。
勇气 ——无论面对困难、失败或是死亡
…………
李小龙与他的弟子——著名奥斯卡金像奖剧作家斯特林·西利芬特,在他们合作完成的一个剧本中,试图让自己的角色表达这样的思想:“跟所有人一样,你只想要学会赢的方式,而永远不接受输的方式。然而,接受失败、学习死亡,就是从失败和死亡中解脱出来。一旦你接受了,你就会变得自由,跟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印心会注:

以上文字摘自《知中·再认识李小龙》一书,第88-91页,第一、二张图来自杂志社,其他图片由印心会小编自行添加。文章推送,已获杂志编辑许可。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关注 京武功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