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让孩子做雄鹰不做风筝

 

风筝虽飘在空中,但受制于手中的长线,永远没有自由的轨迹;雄鹰果敢而凌厉,能够翱翔天空,做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让孩子从小有主见,遇事求人不如求己,能够快速地做出果断的决定,必将使其受益终生,成为引领潮流、勇敢追逐自己内心想法的人。...

在电视剧和电影中,你常常会看到剧中主演这样来解决问题:




-苹果还是梨?

-苹果

-火锅还是海鲜?

-火锅

-长发还是短发?

-长发

-爱我还是爱他?

-爱你(づ ̄3 ̄)づ
而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两难的问题时,很少有人能够做出果断的决定,遇事优柔寡断,习惯求助于别人是很多人从小不注意而形成的问题,针对这一点 ,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孩子遇事优柔寡断,家长该如何引导?
来源|心融网   作者|解凝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遇事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总拿不定主意的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能力的形成,而选择能力的强弱又对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度过人生的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选择会直接影响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运。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正是选择的大敌。

优柔寡断现象产生的原因各式各样。比如,有时是因为对这个事儿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经验,所谓“吃不透、摸不准”而拿不定主意;有时是因吃过某方面的亏,再遇到类似的情境,便会产生“一年遭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消极反应而踌躇不定;或者是从小家里管教过严,孩子顺从大人、循规蹈矩惯了,未得到过这方面的实践训练等。显然,从以上事件来看,小健的毛病还是与管教方式有关。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孩子听话,听爸爸、妈妈、阿姨、老师的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现在,众多舆论都说今天的孩子是家庭的“小皇帝”,而孩子们却气呼呼地认为:说我们是“小皇帝”,哪儿有的事儿!皇帝是说了算的人,而我们在家里却说了不算,不想学钢琴,父母非要花上万元买下钢琴又重金聘请钢琴教师,不喜欢跆拳道,大人却逼着去练,家里要买大件东西,我们想参与意见,大人却说,这是大人操心的事,哪有你说话的份儿呀,这也太不公平了!是啊,中国已迈入了价值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还把孩子禁锢在“听话”的藩篱之内,恐怕是落后了。这样的话,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身边再没有大人的话可听,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那可能要误事吃亏的。因此做父母的要尽早教会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教会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锻炼他们“拍板”的能力。

矫正孩子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性格,正像他形成的过程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以从以下方面试试可否:

1、从意识上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您不妨回忆或反思一下:在关系到孩子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事情方面,我们是否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见?是否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吧。

2、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遇事能够征询他人意见,借助他人智慧自己做出正确决策,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缺乏主见的孩子不是这样。他们遇到点事就问别人怎么办,完全等着别人拿主意,这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必须想方设法帮他拿掉这个“拐杖”,他的自主意识才能成长起来。如当孩子遇事向父母讨主意时,父母不要马上说三道四,而是要引导和鼓励他拿出自己的意见,哪怕孩子说出的意见没有多少价值,也要先予以鼓励的语言,后再帮其完善,最后要让孩子感到,这个决定是自己做出的,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果敢性格就会逐渐形成。

3、鼓励孩子当断则断,勿求“万全之策”。有些人遇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怕自己考虑的不周全。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周全与否是相对的。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很多人就在追求完美中犹犹豫豫,甚至坐失良机。让孩子懂得,凡事能有七、八分的把握,就应该下决心了,这对于孩子形成果断性格会大有裨益。不优柔,不盲从,有主见,善于选择,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性格素质,它比好的考分重要一百倍,一千倍!家长要做有心人,要不惜花大力气培养孩子这种素质。

最后来分享一则寓言,也许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此时,在毛驴的左边和右边各放着一堆青草。岂料,毛驴在这两堆青草之间犯了难:先吃这一堆,还是先吃那一堆?就这个问题,毛驴一直想来想去,犹豫不决,最终饿死了。


    关注 心地听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