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创作】梁鸿鹰:《芈月传》的创作回到了传统文学

 

蒋胜男把我们感兴趣的婚丧嫁娶以及政治格局的关系描写了出来,不管这些是否真实,但这就是文学的成功。...



▲ 梁鸿鹰 《文艺报》总编辑
我们接受的文学教育,总是沿着历史上已经定论的、很多年传下来的东西走,《芈月传》也是这样,但是它的传播方式和盈利方式,为什么可以吸引这么多的年轻人,对这个我很困惑。

《芈月传》这部作品是在文学的旗帜下,我们是一个阵营的。它里面反映了对世界的看法、对历史的看法以及对人性的洞察,这些东西跟我们传统文学是心心相印的,但是它却用一种非常吸引人的方式来呈现这些。

第一点我觉得蒋胜男还原历史的能力非常强,她写的这本历史,你能看出我们国家在文明、文化、人性和风俗方面具体的变化,比如像芈月这个年龄的人,她能不能说出这样的话,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事,而我们传统文学有的时候可能会忽略这些非常细小的点。但是蒋胜男恰恰把我们感兴趣的婚丧嫁娶以及政治格局的关系描写了出来,不管这些是否真实,但这就是文学的成功。作为读者的我们,并不想读法庭政府一样的东西,我们要读能跟我们心意相通,能触动我们的东西,蒋胜男做到了这一点,这是她的第一个能力。

第二点我认为她的文学观很好,她借助笔下的人物传递给我们的是正能量的东西,她并没有把精力都放在摧毁、扭曲、泯灭这些方面,就像她说的“我要把一切放在阳光下”。实际上她注重的是挖掘女性身上本身蕴藏的正能量,反映的是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勇气,展现了主人公的人性光芒。因此这个作品不会让你消沉,而是让你得到一种力量,一种熏陶。恰恰在这一点上,电视剧的改编是不成功的,它所表现出来的女性的成功是建立在男性身上的。

第三点我认为这部作品符合网络文学的创作规律,网络文学到目前为止,还是通俗文学。它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常用的文字,讲最平常的故事,揭示最深刻的人生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芈月传》所承担的使命也是这样的。一般在纯文学出版社,纯文学作家的书起印是一万册,但是网络文学不是这样的,从去年8月份开始算起,《芈月传》现在已经是第五次印刷了。它为什么取得这样的成功呢?因为它抓住了大部分人的一种需求,作者知道大众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在劳碌了一天回到家里之后,不会想看多深刻的思想,而是想看一个弱女子如何成长,她的美丽如何渐渐消失,而她的安守最终延续下来的故事。所以作者不停的把自己认识的一个美好女性形象和可能发生在她身上的东西塑造给大家。

第四点是她讲故事的能力,她始终注意自己讲故事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故事的合理性、逻辑的合理性、生活的合理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合理性,始终是她心里边最惦记的东西。因为她首先想到的是读者的需求,读者对于主人公产生的信赖和好感,这也是纯文学作家立命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蒋胜男还是回到了文学本身。


    关注 蒋猫说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