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中的建筑设计怎么搞?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另一类是...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相关的建筑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作为景区旅游资源的建筑, 另一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相关建筑。
要使景区建筑物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 则建筑设计需要相应的理论指导, 即旅游景区建筑设计要注意对象性合理性,和谐性和艺术性, 使旅游景区建筑物更符合游客的审美心理需求。
建筑是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规划中涉及到建筑方面的规划不少, 例如在功能分区中涉及到建筑物的性质、布局等。其次在旅游产品中也会涉及到建筑, 如一些观光性的古城、宫殿、寺庙等。再次在景观规划中, 也会涉及到对建筑的体量、风格、色彩等的控制。与旅游相关的建筑种类繁多,在此对这些建筑进行如下的分类, 使之有助于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


一、与旅游相关的建筑物的分类
作为旅游资源的建筑这类建筑通常是重要的观光性旅游资源, 按建造时间可以分为
古代建筑、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
作为旅游资源的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往往是一些文物价值较高的建筑, 可分为皇家建筑, 包括宫殿、坛庙、陵墓、苑囿、王府等; 民间建筑, 包括民居、祠堂、书院、会馆、楼阁、私家园林、民族村寨等; 宗教建筑, 包括寺、塔、宫、观、庙、庵等; 工程建筑, 包括古城、城墙、军事遗址、道路、桥梁、水利和搬运工程等; 纪念性建筑, 包括革命旧址、名人故居、纪念塔、碑和碑坊等。
此外, 一些优秀现代的城市建筑和工程建筑也是旅游开发的资源, 可将这些建筑分为: 现代城市建筑, 主要是城市的摩天大楼、广场、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大学校园建筑、城市公园建筑、标志性或纪念性建筑等; 现代工程建筑, 主要包括桥梁、隧道水利、道路、航空港、卫星发射基地、现代工业园区等。 
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相关建筑设施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有关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停车等服务的宾馆、停车场、道路、茶苑、商店等建筑设施。还有的建筑可以既是观光旅游产品, 又能为游客提供服务, 如一些古城的商铺、作坊等, 既是游客观光的对象, 又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等。
  目前来看, 旅游景区内有的建筑设计墨守成规, 缺乏新意; 有的只求外观新奇, 而忽视建筑的文脉,缺乏对本地特色建筑符号的理解和提取。如何把握好度, 如何大胆创新, 需要相应的一些建筑设计理念的指导。


二、旅游景区建筑设计理念

1.对象性
建筑物的对象性主要指建筑物的性质、功能、风格应该与所在的地域背景相对应。从审美规律来看, 游客在进行观光游览前,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 这种心理结构来自于游客的日常经验, 影响着游客对建筑物的评判。游客对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建筑物在精神方面的期望是有所不同的。例如景区内的停车场、道路、管理用房等, 这些建筑的物质性特强, 精神性趋于无, 游客对这些建筑的精神需求不高;一些建筑如宾馆、别墅等, 精神性就有所升高; 博物馆、展览馆等则处于更高的位置; 至于宫殿、寺庙、教堂、园林和纪念堂更高; 而纪念碑、塔和纪念塔等, 就已经没有什么物质性功能要求, 精神性则特别高扬。
因此, 旅游景区的建筑设计应首先确立所涉及的建筑的性质。对于能体现较高精神内涵的建筑, 须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以满足游客的心理期望。具体到各种不同旅游景区内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建筑, 游客对于该建筑的位置、造型、风格、空间、色彩等方面又有不同的心理要求。
 
例如, 游客对于宾馆等方面的建筑, 希望看起来较为直观、实用, 而不是象有的博物馆之类的建筑, 出现太多抽象的建筑符号; 对于居住的室内空间, 希望能带来亲切感, 而不是像会议室那样开敞; 对于宾馆建筑的色彩, 游客偏爱亲切明快, 而对于宫殿建筑, 则希望其色彩能够体现宏伟、壮观等等。因此, 在建筑设计中, 设计师需要考虑游客的心理结构, 而不仅仅是从自己的主观出发进行设计。建筑设计的“ 对象性” 就是为建筑确定一个主题和定位, 确定其性质和功能, 由此确定建筑物的位置、造型、风格、空间、色彩等。一个建筑物应该有主题、有定位。一座建筑的具体定位可以说是由它自身性格决定的, 就象路易斯· 康说的: “ 建筑自己要成为什么, 建筑师就应该设计成什么。” 这其中关系到具体建筑的功能、材料、环境、时代和民族文化等等因素。性格不同, 表现的结果就不同, 也就是“ 游动”之后的定位点不同田。


2.合理性
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方面来看, 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 建筑结构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 满 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生理方面主要是指设计中要考虑使用者的行为规律。从整个景区而言, 需根据游客的行为规律来确定不同性质建筑的分布。如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哪些地方兴致较高, 希望参加一些休闲性的活动; 哪些地方疲劳, 可能需要休息; 哪些地方需要进餐、住宿等。从单体建筑而言, 大的建筑如宾馆, 要考虑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会客厅、餐饮厅、住宿房间、会议室、员工通道等之间的位置关系、线路通道、及其布局等等。小的建筑如亭子的修建, 需要考虑修建处的景观观赏效果, 游客是否需要在此做短暂的休息等。心理方面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对心理产生的影响。这些要求影响着建筑的选址、朝向, 影响着对建筑的结构、空间的大小、线路的设计等。


3. 和谐性
建筑的和谐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主要是生态方面的和谐; 另一方面是建筑物的美学视觉方面的和谐, 这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和谐
生态的和谐要求建筑物作为景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共同参与景区的新陈代谢, 保持一种能量交换的动态均衡,而不是破坏原有的良性循环。由于建筑物的出现, 从而与周围自然环境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 这种关系如果处理不当, 就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目前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通过对景区斑、廊、基关系的处理来解决, 使景区内的植物、动物以及其他的能量交换如阳光、空气、水等不受太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由于建筑物的出现, 必然会增加此地停留的游客量, 为此须对该建筑及周围环境的游客容量进行控制。这可以通过环境容量的测算来解决。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容量、社会环境容量、游客的心理容量、景区生态环境容量等的测算, 以此来决定建筑物的规模、体量等。建筑物的美学视觉方面的和谐, 包括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这涉及到建筑的性质、选址、体量、风格、色彩等, 以及建筑自身的和谐, 这要求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应相互协调,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物的和谐需要考虑建筑各个组成部分的体量、尺度、高低、造型、韵律、色彩等, 并处理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过渡。
视觉的和谐性需要考虑欣赏者的观看角度。
游客通常的观赏角度是由下而上, 不是象模型一样从上而下。如屋顶较高的嵋离游客的视线较远, 为此要向外突出一些, 使嵋看起来不是太窄; 在有坡屋顶的建筑中, 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 来考虑坡屋顶的倾斜角度。较高的建筑应该采用较陡的坡度, 以增加从下往上看时坡顶的视觉面积, 使坡屋顶和墙体看起来更为协调。此外,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建筑设计的要求难以全部满足, 这些矛盾可以通过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改善视觉效果, 例如建筑物主体的体量过大或过小, 可以通过附属建筑的衬托, 使其看起来更为协调。建筑物如果太突兀, 可以通过增加一些高大的乔木或建筑设施作为过渡, 以缓解建筑物对视觉的冲击。建筑物如果太冷峻, 如冷色玻璃使用过多, 则可以通过改变墙面的材质或增加一些线脚, 使建筑物看起来更为柔和。




4.艺术性
建筑设计的对象性主要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心理预期; 合理性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实际使用; 和谐性则是为了满足生态的要求和游客的审美需求。但如果建筑设计仅仅停留在满足游客期望、使用和审美需要方面, 建筑就会缺乏个性, 永远停留在对建筑的仿制和复古上, 建造不出优秀的建筑来。艺术性则是对建筑赋予生命, 使之情感化、个性化, 从而设计出有时代性、创造性的建筑来。布正伟在《21 世纪建筑的文化品格》中, 将建筑文化分为三方面属性: 物质方面的属性— 具有提供人们享用的空间环境; 精神文化方面的属性— 在空间环境创造中所渗透的来自哲学、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生活理想, 以及来自民族意识、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审美观念与审美心态; 艺术文化方面的属性—在综合考虑上述基层结构与上层结构文化因素的同时, 努力贯彻于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意念及其拓展开来的艺术表现意图。由此可见, 一幢建筑在运用建筑符号表现其文化内涵的同时, 通过造型、色彩等为建筑赋予个性、生命、情感, 这些都离不开建筑的艺术性。关于艺术的本质, 不同的理论家有不同的观点。有代表性的如: “ 艺术即摹仿”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 艺术即游戏” (席勒、斯宾塞、格罗塞) ; “ 艺术即吸引手段” (马歇尔) ; “ 艺术是一种愿望的想象性表现” (弗洛伊德) ; “ 艺术即表现, 表现即直觉” (克罗齐) ; “ 艺术即情感表现” (欧仁· 佛隆) ; “ 艺术即经验”(杜威) ; “ 艺术即感受传达” (托尔斯泰)等等。C.J. 杜卡斯综合各家学说的合理因素, 提出了“ 艺术即情感语言” 的主张川。综合以上各家之说, 建筑艺术就是通过一些建筑符号、造型等来表达情感, 为建筑赋予生命。然而,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 有的人有这样的偏向, 即将情感与理性对立起来, 并且往往将理性置于比情感更高的位置之上。其表现就是近代艺术中抽象主义的兴起, 这种对情感的偏见来自于近代科学原理的影响。“ 抽象派艺术家认为, 过去1 0 年一切科学上的伟大启示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 所以, 绘画、雕塑和建筑理应从科学研究中得到效益。” 这些艺术家主张抽象地反映现象的本质, 以便抓住宇宙中那隐蔽的信息。抽象主义认为, 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抽象的。从而造成有的艺术品一味追求抽象, 从而偏离艺术品表现情感这一主题。这种极端的看法将艺术的表现方式看成是艺术的本质。而抽象只是艺术创作的手法之一, 并不等于艺术。由此可见, 景区的建筑设计应该恰当地运用抽象手段来表现建筑的内涵和精神, 但又要防止滥用抽象符号。 
建筑的艺术性可以通过建筑符号来表现。与语言相同, 建筑艺术的视觉符号也具有“ 能指” 与“ 所指”两个方面。此处的“ 能指” 即为建筑的外在形态, 如色彩、图形、线形、结构等物质形态, 而后者“ 所指”是其观念和意义及构成语言的内容, 即建筑形态所包含的一定概念、含义, 两者相结合才产生其所要表达的意义。建筑符号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 可以此来指导建筑采用相应的艺术设计。抽象符号可以分为具体象征和抽象象征。具体象征是非常明确、简单的解释, 如屋脊上的鱼, 以取“ 水能克火” 之意。抽象象征是那些不能直接传递给人们比较明确的信息符号, 它是以一种形式引导人们联想或感知某种情感经验, 如布鲁诺· 塞维在《建筑空间论》中对形的象征性有如下的描述: 水平线象征一种内在感、合理性和一种理智; 垂直线象征无限性和狂喜、激情; 直线代表着果断、坚定、有力; 曲线代表踌躇、灵活、装饰效果; 螺旋线象征升腾、超然、摆脱尘世俗务; 立方体代表完整性, 给观者一种肯定感; 球体象征完满, 终局确定的规律性; 圆给人以平衡感、控制力, 一种掌握全部生活的力量; 椭圆形因为有两个中心, 故总是令眼睛移动,显得不安静; 而各种几何形体的互相渗透则象征着有力和持续的运动 。 
建筑艺术作为众多艺术门类之一, 有其自身的特点。旅游景区建筑艺术设计需要考虑建筑艺术独有的特点。美学家马克斯·迪索在其所著《美学与艺术理论》一书中指出, 建筑是自由艺术(联想不明确、不具有现实形式的艺术)、空间艺术(静止的、并列的艺术)和造型艺术(以空间形象作为效果手段的艺术)。他认为上述三种主要特征与其他各门艺术相区别, 或者可以说, 它处在上述三种艺术形式的交汇点上。
   建筑是自由艺术, 主要指建筑不像绘画、雕塑等以现实的参照物为基础。但是由于长期的经验, 人们已经对一些建筑有了一定的认同, 如从形体来看, 直线代表着严肃、理智、效率, 而曲线则代表着休闲、抒情;从色彩来看, 不同的颜色, 代表着不同的情感。建筑艺术设计中要考虑到人们对某些建筑风格、色彩等效果已有的认同。空间艺术主要是指建筑物不同于雕塑、绘画等, 人可以穿行于建筑物中。为此, 有的学者把建筑称为四维的艺术。旅游景区的建筑设计需通过对空间的围合与分割, 并处理好相连空间的关系,为游客创造一种意境。如当人们透过桥洞, 看见另一空间的河边屋舍; 透过月亮门, 看见另一庭院的景致, 顿生一种悠远的感觉, 产生一种意境。这种意境的产生来自于空间的转换, 以及人们对这种微妙关系的察觉和体会。为此, 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相连空间之间的视觉效果, 力求为游客创造一种意境。造型艺术主要指建筑具有一定的形体而且建筑是实体, 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建筑的形体有矩形、圆形、三角形、锥形等及其组合。有些建筑的形体直接以现实的物体为摹仿对象, 如印度萨巴的莲花庙设计为莲花状,悉尼歌剧院设计为贝壳状,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设计为鸟巢形等。这种对现实事物的摹仿也可以作为景区建筑艺术设计的一个途径。另一方面建筑的实体性决定了游客视觉的多角度以及不同的视觉感受。正可谓: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为此, 建筑艺术设计要考虑游客观赏的多角度性, 为游客创造良好的多角度的视觉效果。 
以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了景区建筑设计的一些理念。此外还有一些理念也能指导景区的建筑设计, 例如通过对现代建筑和后现代建筑的对比, 也能为景区的建筑提供一些设计理念。现代主义建筑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 主张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 发展新的建筑美学, 创造新的建筑风格,重视功能并根据实用功能的要求做出更理性的设计, 讲究流动而开阔的空间, 提倡平面与立面的简洁,重视良好的视野、通风、采光。其内涵定义为“ 生存就是居住” 。“ 以人为本” 是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理念。后现代主义主张寻找古代创作艺术的精华, 并加人现代的语言表现于建筑中, 即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 采用装饰; 有象征性、隐喻性; 与现有环境相融合川。可以说, 现代建筑是对新文化的追求, 而后现代建筑强调原有文化的延续。
 在许多旅游景区, 景区独特的文化背景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 在旅游景区的建筑设计中应多采用后现代建筑的理念, 以保持旅游景区文化的一致性、独特性和延续性。 
(内容来源网络)


    关注 旅游经营管理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