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箫吟唱《杏花天影》,共赏南宋古韵之风采

 

姜夔所作的《杏花天影》收录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是宋代词曲音乐风格的古典艺术歌曲。此曲是姜夔在途经金陵(现南京)时创作的。南宋偏安一居,看似“莺吟燕舞”,而“北望淮楚”,却是山河破碎,百姓流离。音乐上变音的处理与旋律变化趋势表达了......

☝关注上方“箫笛逸家”

文化丨箫讯丨交流丨分享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思念旧日情人的词。上阕由"桃叶"而触动思念远人的愁思,"待去"写出欲去未去的踌躇。下阕向恋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隐痛。文笔细腻,深情动人。



姜夔所作的《杏花天影》收录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是宋代词曲音乐风格的古典艺术歌曲。此曲是姜夔在途经金陵(现南京)时创作的。南宋偏安一居,看似“莺吟燕舞”,而“北望淮楚”,却是山河破碎,百姓流离。音乐上变音的处理与旋律变化趋势表达了作者悲痛交加的心情。
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南宋〕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惟楚,风日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杏花天影

词曲:姜夔

洞箫:罗军

古琴弹唱:陈浩俊
过垂虹
〔南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从白石词中大量存在的记梦词、咏物词等与"合肥情事"有关的词作来看,白石与旧日情人虽佳期难会,前缘不再,但他在旧日情人的缠绵悱恻之情与刻骨相思之念是终其一生的。词序中所说丁未,为公元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白石于上年冬自汉阳随萧德藻乘船东下赴湖州,此年正月初一抵金陵(现南京),泊舟江上。当夜有所梦,感而作《踏莎行·燕燕轻盈》词,次日又写了这首《杏花天影》。词是词人在旅途思人时写下的作品,与《踏莎行·燕燕轻盈》作于同时。可以将这两首词看做是姊妹篇,一为在舟中触景生情而作,一为感梦而作,不过所思者同为合肥姊妹。此篇辞藻华丽,所表达的情感非常真挚。
影视剧《后宫甄嬛传》一曲《杏花天影》,把皇上吹了过来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自度曲不采用传统的固定词牌,而是重新创作歌曲,因此在感情的表达方面更自由更洒脱。它的自度曲是宋代词曲音乐风格的古典艺术歌曲。精于诗词、工于翰墨,谐音律,姜夔的词调歌曲始终清新高雅。姜夔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事业的颠沛、感情的没落、孤独漂泊的境遇、国仇家恨的悲凉,如此种种,构成了姜夔歌曲委婉幽远的格调。南宋一位有名的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可以说,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自度曲”,是他在运用了某些成曲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作品之中,让自己的离愁别恨的感情情绪表现在歌曲中。因此它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张惠民《宋代词学审美理想》1995

刘永济《词论》1981

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1957

邱琼荪《白石道人歌曲通考》1959

李娟《中国传统音乐赏析》2004
▲向上滑动
箫笛逸家

联系微信号



xiaodiyijia

联系电话

13552169944

长按右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 箫笛逸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