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殖民歷史是恥辱還是品牌? 看看澳門與韓國的分別

 

或者每個國家、民族都應當思考,如何面對自己輝煌或恥辱的過去,才能拋開顧忌,投入這正在融通的世界中。...







西大門監獄歷史教育館。

東亞,殖民與被殖民之地。在這片資源滿溢且商機無限的區域上,日本在近代經歷短暫的屈辱後,迅速發展成軍事強國,並開始侵凌周邊的國家及地區,尤其是1910年覆滅朝鮮半島大韓帝國的侵略行動,這段一般稱之為「朝鮮日治時期」的歷史被南韓人視為無可磨滅的恥辱,即使時至今日,兩國的外交關係仍見緊張。

建築是人類精神活動的具現化寄託,在朝鮮日治時期,日本在當地興建了眾多的殖民建築,包括西大門監獄、朝鮮神社、朝鮮總督府等,藉此作為佔領朝鮮半島的標誌,也是一種文化殖民的手段,及至1945年殖民統治結束,這些遺留下來殖民建築不少在當下就被憤恨地鏟除;但及至後來,慢慢地有聲音認為,這些殖民建築雖然會喚起痛苦的殖民回憶,但它畢竟是韓國史上的重要見證,出於尊重與正視歷史的原則,這些建築或許應適當地予以保留。

殖民建築等同於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瘡疤,是拆是留反映當地人如何看待自己過去的恥辱。然而在澳門,我們卻似乎甚少會對殖民建築表示憤怒,反之在旅遊業的誘使下,我們無不樂於把殖民歷史包裝成「中西文化交融」並推出市場,來賺取龐大的收益,澳門這種態度相對於南韓處理殖民建築的做法,令當中的思考尤為有趣。



中西交化交流,澳門旅遊業的賣點。

【藝文誌】工業與時尚合併 北京老廠房巧變文創集中地

《尋找澳門的故事》【流失的人才 - 戲劇篇】第一節

【匯. 影像】摩登舊影




    关注 Recap853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