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黑与白的朴素之美 非遗地图

 

大气简约的黑白配...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磁县。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而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也为宋代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7500年前,磁州先民们就开始烧制陶器,到了宋代,磁州窑步入兴盛时期。宋代瓷器多以单色釉取胜,釉下彩还不是主流,而磁州窑不仅烧制白、墨、黄、绿、三彩等单色釉,还在白瓷基础上烧制出釉下彩绘,装饰手法也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独特技艺,并开启了陶瓷装饰的先河。

磁州窑的装饰艺术主要分为化妆白瓷、黑釉瓷和低温彩釉瓷三大系列。其装饰选题主要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以写实为主,同时也注重创新。

磁州窑
磁州窑遗址位于邯郸市磁县观台镇。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2006年5月20日,磁州窑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磁州窑』
“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的确,磁州窑是粗瓷,不像白瓷那样细白,也不像青瓷那样轻薄,更不像景泰蓝那么繁缛华丽,但它以其大拙若巧、粗犷谐趣,而被百姓所欢迎和推崇。
磁州窑瓷器弧线优美,画面黑白对比强烈。几经传承,衍生出了明清时宫廷与民间最为流行的中国陶瓷的青花瓷。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磁州地区的先民们,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彭城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在宋时,瓷器多以单色釉取胜,釉下彩还不是主流。但在磁州窑,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并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而且装饰手法极为丰富,成为磁州窑的代表作品。《中华文明史》称其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金 磁州窑 黑地剔花鱼藻纹大瓶
『特色』
在磁州窑的诸多品种中,尤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我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它那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磁州窑即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虎形、人形等瓷枕,品种繁多,形式新颖别致,侧重实用性。




虎枕
磁州窑最突出特点是淳朴、粗犷,大件器皿豪放雄伟,神态端庄古朴,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盘、碗、碟类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造型与装饰能够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磁州窑不仅因为它规模大、产量高和历史悠久而出名,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各种制造工艺具有民间艺术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尤其是它各种器物上的绘画和题铭最具特色,完全摆脱了官府的各种规制,而按照民间习俗和需要自由发挥。装饰内容的选题,主要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以写实为主,重于创新。
磁州窑的另一特点是以各种纪年、题句、姓氏、题诗款来装饰器物,其书写方法无一定规格,非常随意。在各类题句款识中,常见有警句、吉祥语、俗语等,如“众人无语,无事早归”“孤馆雨留人”“国家永安”。


磁州窑诗文碗 宋代
『工艺』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白地黑花是宋代磁州窑瓷器主要装饰技法。又称“白釉釉下黑彩”,是指在敷色粉(施白色化妆土)的胎体上,以毛笔为工具,蘸“斑花石”颜料(褐彩),绘出各种纹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磁州窑的胎体使用的是当地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

主要有青土、白碱、缸土、笼土、黄土(黑药土)、紫木节、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长石等。
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觉不是很重,而民国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坚硬偏厚重。磁州窑的制坯技艺也丰富多样,有雕塑、拉坯、盘条、印坯等技法。
在长期的陶与瓷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与特征(即白化妆技法),多用统一的造型、独特的装饰技艺构成了磁州窑产品的风格体貌,体现出地方特点、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它的产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须的盘、碗、罐、瓶、盆、盒之类的用具,线条流利、自由奔放,表现出民间艺术所共有的豪放朴实的风格。宋代的磁州窑汲取题材广泛,形成多样,寓意丰富。
『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刘立忠

汉族,籍贯河北,1944年出生。他出身陶瓷世家,师从磁州窑资历深厚的名师门下。刘立忠是磁州窑工艺的第四代传人。

从事磁州窑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对磁州窑民间传统技法的艺术理论与技能进行大量的研究。多年间,恢复磁州窑失传陶瓷工艺传统技法二十多种,仿古陶瓷技艺高超,部分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


刘立忠大师作品 红绿彩《连年有余纹》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磁州窑烧制技艺传承人:安际衡

1969年,安际衡出生在磁州窑的故乡——彭城镇,其父母都是陶瓷工人,耳濡目染,安际衡从小就爱上了画画,喜欢用陶土捏些小东西。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陶瓷职业技术学校美术班学习。在校期间,他潜心钻研美术专业;课余时间,到滏阳河边写生,到工厂找老画工求教,到文化馆找美术老师补课。1991年,他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如愿以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

2014年安际衡个人投资创建邯郸磁州窑主题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意义及现状』
我们的先人一直与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China就是瓷器的英文名字,也是中国的英文名字,提起中国,人们想到的首先就是陶瓷。

可是现在国内许多人更亲近金银器,却对泥土制成的陶瓷弃之如敝屣。国家级传承人刘立忠谈起现代人对陶瓷的态度,痛心疾首。
刘立忠走过许多国家,每到一处,外国人都对他尊敬有加。国外人士对陶瓷的态度,让刘立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多了一种思考。
刘立忠在日本和韩国访问时,发现陶瓷在日本备受重视,每当自己家女儿出嫁时,日本的父母亲会送给自己亲爱的女儿一套精美的瓷器。在韩国也有这种尊重和珍惜陶瓷的传统。



“其实,陶瓷所负载不再是物质,而成了一种精神,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如果说暂时地抛弃陶瓷是因为我们穷,那么这种怪现象是不该存在太长久的,因为国人迟早会富起来的,到那时就该寻找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了。”有了这个信念,刘立忠对磁州窑的坚守显得更加坚韧。
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艺术馆“磁州窑现代工艺瓷展示厅”参观,该艺术馆总面积为4000多平方米,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磁州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安际衡先生个人投资创建,免费向公众开放。
目前已有高等院校艺术系的学生们来磁州窑实习,向老艺人们学习传统陶瓷技艺。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的大学生们正在另一座民间作坊里实习,他们计划明年开学后把磁州窑的一批老艺人和磁州窑专家请到学校去,为更多的学生传授磁州窑传统工艺和绘画技法……这或许是磁州窑文化的另一种希望所在。
手艺君有话说:
请大家在阅读后随手点赞
以示鼓励~
欢迎转发和评论
好手艺 世代相传
欢迎投稿
讲述你身边的手艺故事
投稿请将图文发至
邮箱3396076334@QQ.COM
或添加微信YOUSHIHOUHWW1991



    关注 好手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