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ll 家庭是否是宿命

 

《欢乐颂》里,你更像谁?...



关注“然小样”的就是帅

 

我的模式往往在
关关,小蚯蚓和樊大姐中切换
  馆主妞——然小样


家庭是否就是你我的宿命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有点相信宿命论
其实现在已经好很多,
我也相信努力的意义,也相信天道酬勤



心理学上都说,人的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的成长因素有关,他的特性又有一部分和他的天性有关,活泼的多血质,洒脱的胆汁质,安静的粘液质,自闭的可能是抑郁质。

发展心理学上把人的性格的形成分成8个阶段,信任、意志、目的、勤奋等等的形成都与自己的父母和他所处的环境、融入的集体相关联。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56up》,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一直到去年的56岁。

几十年过去,还是那个导演,从青年到老年,还是那群人,从儿童步入老年。结果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证实了导演最初的推测,在英国社会阶级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

就像天涯前不久一个很火热的帖子《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群毕业生在银行实习后各自不同的表现和最终归宿,让人无法言语但却就是残酷的现实,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经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

我们中国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主要说的是遗传和潜移默化,大概也表达了不同物种之间这难以逾越的某种界规吧。

看了《欢乐颂》

现在网上对《欢乐颂》的点评有很多,一搜一大把,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和喜好也是百家争鸣,但无疑,一个人的性格确实和他的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我,工作这一年,我的模式一直在关关、邱莹莹和一点樊大姐之间切换,我多么希望我是曲筱绡,更希望我是安迪,但现实是残酷的,抛下虚荣的假面,很多人表示,如若情商能修炼成樊,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在外面吃亏了。可我的内心同时有很伤感。

樊大姐曾经和小蚯蚓说,像关关那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待人接物都是有章法的,不像你我,什么都得自己学。是啊,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里面有一段安迪对关关的分析


我的郁闷,其实大抵就是关关的那一句,可是一个人得多有勇气,才能无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阶级啊。



但是,阶层也好,成功也好,这些都不是评价我们人生的唯一标准,社会不是学校,不是只有一个评价体系来判断优胜劣汰,我们更乐于看到,在多元的价值观中,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听完这句话,脑中的枷锁顿开。

带着梦想被时间催着老去的馆主——然小样

         他们说,钱不是万能的,,,,,,可我还是想先有钱

         ——————  被任务折磨的金融汪的心声  —————
                            


然公馆 然小样

加快脚步 慢慢行走
追逐时间 找寻自己




微信ID:iPaiban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然小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