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梅毒阳性究竟是何原因?合理解释检验报告,别让“假阳性”伤害老人

 

这个“阳性” 是真的“阳性”吗?...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平素生活朴素谨慎,无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梅毒化验常出现“阳性”,那么这个“阳性” 是真的“阳性”吗?阳性(不论真假)均易令患者难以启齿,给患者及其子女蒙上心理阴影。因而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作出合理的结果解释,就变得尤为重要。

原因分析
人体感染梅毒后,会在体内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特异性抗梅毒螺旋抗体;另一类是抗类脂质抗体。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导致体内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都能够使其检测产生阳性结果,从而出现假阳性

老年人的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假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特别是70岁以上、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的高龄老人,TRUST、RPR和TPPA同时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常见的原因有:

1、年龄因素: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步退化,在此年龄段容易出现免疫功能上的异常,产生一些针对链接用的清蛋白抗体或一些异常蛋白质而干扰了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2、疾病因素:凡能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导致假阳性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存在血脂异常,体内大部分都存在抗类脂抗体,而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均是造成假阳性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TPPA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的检测,但在一般人群中也会有1%的假阳性。

3、技术性原因:临床检测时可能存在血液标本未完全凝固即离心或离心不彻底,纤维蛋白在微孔板上吸附,导致吸光率升高;血液标本产生溶血,细胞内各种酶及活性物质与底物非特异结合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检测仪器出现偏差、实验员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多种原因也会造成的假阳性。


因此,诊断梅毒不能单纯凭化验结果,还要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考虑分析后慎重做出判断,尽量避免梅毒化验结果假阳性造成的误诊,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来源于:基层检验网订阅号

留言区

看完本文你有什么想法?

或你有什么可以与大家分享的内容?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观后感,

或表达对小编的支持与爱吧!

往期精彩文章

血液检验中,甲状腺指标的“恩怨情仇”。一篇漫画全讲清楚了!

流感来势汹汹,检验科大夫教你秒懂孩子验血报告! 建议收藏!

今年乙流堪比SARS,流感威力远超你想象!必须将病毒扼杀在摇篮!

数位资深检验人总结的35条经验技能,知道这些少走多少弯路




    关注 医家小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