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登快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登快阁》
 作者:黄庭坚【宋代】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痴儿,我想这与苏小妹玩笑佛印、秦观、米芾、黄庭坚四人为僧、道、痴、傻有关。事实上黄庭坚,字鲁直,名如其人,他的性格耿直,为人坦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说就怎么做,以圣贤为标准,不管是否得罪人,有一说一,说一不二。这样的性格在官场上混,被同事们说成傻。也正是因为太耿直了得罪了人被贬到太和做县令的,否则太和以一县之地怎能请到这样的大神。而当事人黄庭坚还能自嘲为痴儿,可见他也不后悔因为君子坦荡而被贬,做人就应该有君子的风骨,不媚权,不贪财,那怕穷,那怕被贬,也照样心底坦然。这点与蔡京刚好相反,黄谋事,心底无私天地宽,蔡谋人,耍尽阴谋鬼计。晚晴,大爱无疆歌日月, 明月清风似君情。文人墨客就喜欢名山大川,而山川又因日月而名姿多彩,朝阳使人激奋,晚霞使人从容,而月色多使人思绪翩翩。

忙了一天,到下班了,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快阁看晚霞,应该是秋冬之季吧,千山都已经落叶了,还有点冷,他在快阁上呆了好久,晚霞退尽江印月。千山落木天远大,没有碎页遮目,放眼看去天宽地远,一心问佛向道的黄山谷此时也放下俗务,有点清冷反倒心底宽了,放眼收目间澄江一道明月升上来。开始我以为澄江指的赣江,后来经同学提醒方知原来在快阁楼下不远处有一条江叫澄江,现在已经没有了,成了一条排污沟。而那怕是指赣江,现在盖了好多楼房,站在快阁楼上估计也看不到江中一道月分明了。想起首阵子网上有报道说商人复原梵高名作之房间,报名入往者络绎不绝,虽说现在很多地方又将地名改成原来的旧名,但很多的古迹却已经破坏。远看千山天地宽,近看澄江水印月,思绪不禁飘向远方。以前在京都汴梁与苏小妹,谢娇儿,秦观,佛印,米芾他们一群才子佳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唱曲,抚琴歌词,填诗作对,甚是开心,那也是黄庭坚一辈子中最开心的时光,快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怀念。当然,除了他们,还有已经故去的夫人孙兰溪。米芾曾笑语,自从离了黄庭坚,从此之后不作诗。焚琴煮鹤,离开了这帮意气相投的才子佳人,及才情俱佳且相濡以沫的兰溪,一个人再弹琴已了然无趣。朱弦已绝那就喝酒吧,还是酒好,人多有人多喝的气氛,一个人有一个人喝的意境,对影成三人,自斟自饮,思绪翩翩。此处用了一个词青眼,青眼有加,表示对感兴趣的事物表露出来的欣然眼睛,按说被贬之人是常翻白眼,或者对仕途畅通者露出红眼,可山谷此时也贻然青眼向美酒,真洒脱啊。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满腹经纶的他正平步青云的时候,却因乌台案而贬到太和,有人以为他会身形落迫,可他认为世人多不懂他,此心也只能向那白鸥与表白了。当官以为生计,其实当不当也没什么,最好是能登上船儿,吹着长笛,趁着这月色顺江而下回老家修水去了,从此云闲鹤野,不参与官场的是是非非,尔虞我诈。

这首《登快阁》是太和县为数不多的,且流传广泛的历史经典了。而我认真阅读这首诗,则是因为书法结下的缘。练书法有些年了,一直以王羲之的帖居多。前段时间,怎么练都感找不到感觉,对自己写的字是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读了书论才知道是应该要破了,否则便无寸进。如何破呢?翻阅了大量的帖文经典后选在了宋代,而这个崇文的朝代没有让我失望。宋四家,一家一家走过来,最喜欢的就是黄庭坚的字了。当然这是各人各喜欢,这并不是说黄庭坚的字就是宋四家排行第一,而是我喜欢黄庭坚多些,当然,米芾,苏东坡的字也很喜欢,蔡襄则次些。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练其字则学其文,识其人,于是便慢慢的深入地去了解,这才知道黄庭坚原来做过泰和的县令,开创了江西诗派,而在泰和则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快阁》,阅读之,以为记。
——广顺2016-3




    关注 三省堂广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