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曰南北】至【本乎数】

 

戳上方贾伟微关注就能获得开心,比路上捡到一百块钱还开心!-END-...



戳上方贾伟微关注就能获得开心,

比路上捡到一百块钱还开心!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上一次讲到四时,四时是天气,现在讲这个方位,东、西、南、北四方,还有中央,叫五方。四方就是四个方位,南是在南方,北是在北方,一个是西方,一个是东方。讲这个四方,定出方位出来的时候,我们在这个大地上面,一切人的人事上面,办任何事情,我们到那里去,方向定住了,就不会错误的,所以这个四方在地上。讲天气是属于天,地呢,就是要定出方位出来。在四个方位定出来以后,这个与前面四时,也有连络起来,也有关系。比如说是南方,南方是在夏天,北方是属于冬天,西方是在秋天,东方是在春天。南北东西就是四方这个正方,除了四个正方以外,还有四隅。四隅是什么呢,就从北方开始算,北方到东方来,就是东北,这是一隅。再往南方来,是东南,又是一隅。隅是一个角落,叫隅。西南又是一隅,西北又是一隅。东、西、南、北是四方,加上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隅,这就是八方面。古人要讲到完全的话,再加上、下,就是十方。这个四方就代表一切了,还有中,应乎中,中就是在四方之中的,就是中央。

拿古时候,中国自古以来就讲这个干支,干支定出方位来,也代表四时。比如说东方是甲乙。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东方是甲乙,南方是丙丁,西方是庚辛,中央是戊己,北方是壬癸。这是五方,就是十天干。再用这个支,支就是地支,地支就是在春、夏、秋、冬的时候就说过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十二时辰就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也是一天有十二个时。干呢,十干是什么呢,十干就是五方。五方的时候,它代表什么呢,东方。与下面五行就有关系的。十干就有五行,五行是什么呢,金、木、水、火、土。东方甲乙,甲乙木,是属于木的。南方丙丁火,西方是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是戊己土。这个就代表五行了。五行四方,中央就是土,应乎中。应乎中是怎么应法子呢,就拿这个四季来讲,四季有十二个月,每一季有最后一个月。比如说春天,春天是正月、二月、三月,三月是季春了,到了四月就是孟夏了,它这个中央土啊,与四方都有关系的。换句话说,四方土没有中央土的话,四方位定都没办法定了。所以四方,无论是金、木、水、火都离不开土。应乎中呢,四方的金、木、水、火都要与中央土来相应的。

四方相应的就是感应,我们在人事上面,心理上面要心灵的感应。这在方向上面,方向五方就有五行。五行、五方各有感应。这个讲到下面那个五行,就可以再加以解释。除了这个以外,还有五方还代表五帝。古时候三皇五帝的五帝。五帝用的那个臣子,臣子叫做五神,神明的神。有五帝五神,那么就配合这个五方,都有的。配合五方就是春、夏、秋、冬四时在祭祀的时候,古时候国家,天子也好,国君也好,国君就是各国的诸侯,在四时那一季祭那一个帝、祭那一种神,这个在月令里面都记载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要祭那个帝、要祭祀那种神。就拿五帝来讲,每一个帝都属于五行之中的一种。五行就有五种德了,就有五德。木有木德,土有土德,火有火德。木德,比如说春天的木,万物生长,它有生长万物这种德。一共有五种,五帝就是代表这五种德,他在世间的时候,治理天下,他有他的功德。帮助五帝办事情的有五种神,五神也是为天下人,办那些有利于人的事情。所以到后来,天下人都奉他为神明。因此在古时候,提到五方、四时来祭祀那一个帝、那一种神明,都是按照这个四方、四时来举行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就讲到中国文化,中国文化要注意一个重要的一个意义,要知恩报恩。我们一个人从那来的,从父母来的,没有父母,我们的身体那里得呢,孔子在写周易系辞传的时候,写得清清楚楚的,系辞传里就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我们还没到人世间来,原来在那里,我们自己不知道了。在那里的时候,那一生的生命完了、死了,死了之后,离开那个身体,那个灵魂到处游荡,那叫游魂。到处游荡,游魂遇到这一生的父母,这一生的父母阴阳交合的时候,得了这个父母的缘了,儿女与父母有缘分了,这就是入了母胎了。入了母胎以后,没入母胎之前,我们只是个游魂,一般人讲是灵魂,入了母胎之后,还是个灵魂。那个灵魂到了母胎以后,就吸收母亲她的气血,让我们有了身体了,也一天一天的长,长成熟了,然后就出生,就生到世间来。想想没有父母,我们身体那来的,出生以后,我们什么也不懂,吃饭也不知道吃,说话也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完全要靠父母来照顾。这种恩德,想想看,谁能相比。所以古人比喻天地,父母就是天地,父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地,就是乾坤。所以我们知道父母之恩,我们要孝顺,要报恩。这是讲父母。

父母,我们做儿女的,以及人世间所有的人,不但人类、一切的动物,其它各种的事物,都在天地之间。所以能够在天地之间能够生存、存在,靠天地。天以空气、风霜雨露,供给大地上万物生长、收藏。这个大地,承载我们万物。天地就是我们大父大母,天地是我们人类、以及万物的父母。因此我们读三字经的时候,知道东、西、南、北、中,东、西、南、北、中,知道那个五行,五行是所属的,从那来的。我们知道,本身最切身的恩德就是父母,再整体的来就是天地,在天地之间,除了天地、除了父母,还有古时候五帝,三皇五帝,他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于天下人都是有恩德的,所以到后来国家,无论是那一朝代,国家都要祭祀。祭祀在什么时候,那一个季节,祭祀那一种神明,这就一个道理,知恩报恩。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报本,知道我们的根本在那里。那么这就是应乎中,中字就代表一切的。所以我们中国、中国文化、中国人把我们国家的名字,定一个叫做中国,这中国的中字了不起。所以说这四方都应乎中,四方应乎中,都要与这个中要感应。这是把心都归于到中上面。

我们修道,修道是什么呢?孔子的孙子子思子著作那个中庸,这在礼记里边的。中庸开头就是「天命之谓性」,就讲我们人的本性。本性是什么?本性就是个中,就要守住这个中。学中庸的话,要把我们天性把它开发出来,这个道就叫中道,学中庸就学中道。那么这是应乎中。这个呢,我们做家长的人,做老师的人,儿童时代,他不懂这些道理,你就浅显的、就他所了解的道理,一步一步的让他明了,知恩报恩这个重要的意义的。一切的学问,总是要追到根本,追寻到根本,要返本。就像一棵树,一棵树啊,树的根,我们看不到,虽是看不到,但是它非常重要。你如果把根把它铲除掉了,不要了,那么树啊,大概没有好久,它就枯了,就死掉了。所以要讲这个树啊,能够一直活下去,枝繁茂密,开花结果,生生不已的话,根很重要。我们中国文化,所以能够维持几千年以来,都知道,找到根本的时候,都要学着做人的道理。学着做贤人、圣人,学做贤人,学做圣人,就借着我们在人世间,解决人世间生生死死的生死问题,这是中国文化非常特殊的,现在世界上,除了宗教,除了佛家的佛法,讲的跟我们中国文化是一致的。此外,其它的任何一个文化,科学、哲学、其它的宗教,都没有讲到这么透彻。所以我们教儿童读三字经,要从他、要教他知道根本,要培养根本。下面讲五行了。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前面讲三才,从三才就讲到天、地、人,天、地、人再后来接着讲到天上有三光,代表这个天文学。三纲是代表三才这个人类,万物之灵的人类,三纲。春、夏、秋、冬呢,讲天气的四时。东、西、南、北、中,是讲这个地上的方位。这里讲这个水、火、木、金、土,就把这个天地之间的这个万物啊,它的那些基本的这些素质,也是基本的要素,在那里呢?就是这五行。五行啊,这行字是什么呢?行字不是停止在那里,是在那个运行啊。五种这个万物的这个这种素质在那里运行,然后才有万物,那么这个一共就是五种了,水、火、木、金、土这五种。水、火、木、金、土,从那来的呢?你研究天地万物啊,万物研究研究到这个五行,再进一步的研究,五行从那来的。这就现代一般物理学家,一般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那么天地这个万物最初的是什么份子,怎么来的。那么这里呀,中国文化是这么讲的,水、火、木、金、土啊,是由阴阳二气生出来的,阴阳二气,就讲到前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讲那个数目字。

数目字在这里呀,要了解,就是重要了。一、二、三、四、五,从一到五,五是最基本的一个数目字。五后来就是六,六、七、八、九、十,到十又是一个满数。就拿这个一、二、三、四、五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目字当中,有奇数有偶数。这个奇数是阳,偶数是阴。阴阳二气呢,阳是代表天,天是阳气。阴是代表地,是阴气。阴阳二气,就天地呀,两种气氛,这两种气体造成五行的。比如说天,从一个数目字开始,第一,一,一是阳、是天,天一,天一在那里呢?从这个北方开始,天一生水,北方壬癸水嘛,天一生水,那是天上的。地呢?地六,一、二、三、四、五是五个基本数,这个五个基本数啊,后面是六开始,然后再这个再生成。天一生水,地六来完成,地六成之。水就是在天一的阳气,地六的阴气生成的。这个北方水。南方呢?南方是火,南方火,南方地二生火,从地上,地上是个阴,二生火,在天上呢,是七,天七成之。再讲到东方,东方在天上是三,三阳,三阳这个天三生木,东方木,在东方这个地气呢?这个地八,地八成之。在西方,西方是金啦,地四啊,西方的地啊,这个地气,四,生了金,生金,天九成之。中间,就中央,中央是天五,天气五生土,那么最后是地十成之。就天地阴阳化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目字,生出这个五行出来。

我刚才讲「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就是那个易经里面,讲那个河图,河图,各位有工夫,你可以把它排一排。这个天哪,天一生水,天一那个一点,是空白的,白的圈圈、圆圈。地六是阴气啊,是六个黑点子,也是圆圆的,那是黑的。那么这样排成起来,四方加上中央,那么这就是河图啦。所以研究周易呀,讲究数、象数这一派呀,他非常注意这些这个数学的。那么数学就是从一到五、从六到十,这就是由阴阳二气来的。阴阳二气啊,这个气生出来的时候,从那来的呢?太极来的。太极原来是一个本体,就如孔子把周易的本体定个名字,就是太极。就跟佛家的那个经典是一样的,佛家的经典,那些大乘经典里面,研究任何大乘经典,研究这一部的这个明了要说明这个经的本体,经的本体就指的是人的本性,或者是讲真如,或者讲实相,或者讲如来,这一个都是指的本体。孔夫子把易的本体定为太极,这个太极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天性,也是我们人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在那里不动的,静态的。静态的不动就是没有形相,没有形相就是没有数,没有数目字的。一动了,一动了就是啊,发生阴阳这两种气象。阴阳两种气象呢,阳是明白的,是明的。这阴是暗的,阴暗的。由一明一暗哪,这就现出一个相了,有相才有数目字。比如说我们教小孩子,教他学数目字。数目字很抽象的,你必得拿几个糖果来,拿一个糖果来给他看,这是一。再拿另一颗糖果来,跟他说:这是二。再加一个呢?这是三。这样一个一个的教他,这个数目字啊。所以数目字由相来的。我们研究金、木、水、火、土,是从那个数目来的,数目这个十个数目,就是从阴阳这个两个数目来的。阴阳两个数目,就是从阴阳两个气象来的。我们学道的人哪,讲这一点就重要了。学道的人哪,佛家那个经典里面,像这金刚经,教我们学道的人、学佛的人,不要着相。着什么相呢?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一有这些相啊,好了,那我们这个生死就有了,那个生死问题就不能解决了。你要解决生死问题,就把这些,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些相都是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呢?我们本性上没有这些相,我们的太极呀,一片光明的,没有这些阴暗的。阴暗就是转动,一起动态了才有阴暗。那么这个要把这个,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着相的,怎么着相呢?啊你老人家,活这把年纪了,老寿星啊,这个人相、我相,你我这些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在那里,很多啦。有这些这个,在这里就不会再见到自己本性。只有各人自己为自己这些现相,为他来烦恼,一天到晚为这些假相,来辛辛苦苦的,不知道为谁。

一般人都是这样。我们没学道的人,了解这个怎么呢?就像佛家所讲的,不要着相。要开发自己的太极,要开发中庸所讲的天性。就先了解,天地万物从五行来的。五行就是从阴阳二气来的。阴阳二气怎么来的呢?阴阳二气是从太极一动的时候,就发生两种假相。不动的时候,这两种假相,根本就没有,一片光明啊。一片光明那种安安静静在那里,有什么生死啊。天上、人间、畜生、恶鬼那些环境,没有啊,地狱也没有。所以我们儒家,周易是这个讲法,其它五经里那一部经,你往里面研究,都是要讲究这个道理。明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研究这个,阴阳二气,这就找到这个生死的来源了。

那个孔子的弟子啊,子路问孔子,「敢问死」,这在论语里面记载的。先开始讲,「季路问事鬼神,」鬼神哪,怎么样侍奉鬼神哪。侍奉鬼神一般过去的儒家,像宋朝程子朱子这些人,他们都避讳讲。其实孔夫子、孔夫子那些大弟子都讲鬼神,有鬼神就有六道,就有天帝,有天堂有地狱。这个儒家讲的跟佛家讲的完全一致。所以这个孔子弟子,这个子路问如何事鬼神,孔子告诉他,你呀「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呀,你要侍奉鬼神哪,你先把人事上面、人情上面,人情世故先要通达,你要孝顺父母的话,父母在世的时候,你要了解父母的心理,你就知道怎么样孝顺父母。父母死了以后啊,就是做了鬼神啊,你就应该知道,「事死如事生」啊。这在礼记里面讲的。你就应该知道怎么侍奉法子了。这明明讲有六道啊。那么子路又问,「敢问死」,孔子又告诉他,「未知生,焉知死」。你要是问死啊,必得要了解生。一般讲论语,只是讲人怎么生来的,然后怎么死去,死去以后啊,有什么情况,只讲到这里为止。

这在三字经里面,讲到五行的时候,那就容易讲了。五行讲这个金、木、水、火、土啊,五行就是,这个广泛的讲,就是天地万物啊,收回来小的范围,就是我们人身,我们人的身体,身体就是五行。我们身体的精华就是五脏,五脏就是五行在那里。比如说,肝脏属木的,肺脏属金的,心脏属火的,肾脏属水的,那么这个脾脏啊,脾脏就是胃了,脾胃了,属土的。这五行就是五脏,五脏的时候,就是生理方面。在我们心里方面呢?精神方面就是仁、义、礼、智、信,这后面讲到了。仁、义、礼、智、信,那么东方甲乙木,木是仁。南方火,火是礼的。那么这个西方金是代表义的。北方水是代表智。中间这个土代表信。有时候,中国文化讲的,北方与中啊中央这两个智、信这两者都是兼而有之。那么这样说起来,我们人哪,生理的、心理的,都把这个五行哪,包含在内。那么我们懂得五行怎么来的,我们这个生命就知道怎么来的。五行,我们这个生命心理生理呀,就是从阴阳二气来的。阴阳二气是个假相,我们这个生命也是假相。我们的思想啊,时时刻刻在那里转变哪,自己也不能做主。身体这个生、老、病、死,这个也不能做主。那么你要研究,研究这个生命问题。研究生命,研究研究到这个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一安静下来、定下来,定下来的时候,好了。阴阳就在那里,就归入到太极了。归于太极,那就归于到我们自己本体了,那就完全真心恢复了,这就是真我,这就圣人学成功了。那些生死不断的那些问题呀,自自然然就一切都是迎刃而解。

所以孔子弟子子路「问事鬼神」、「敢问死」,孔子告诉他,你「未知生,焉知死」。「未知生」就是你要研究,研究我们一个人,生命的源头在那里。真正说起来,生命的源头,就是在阴阳二气。阴阳二气浅的讲,我们到人世间来,借着父母的阴阳二气,我们才有身体。我们自己本身,也有这个阴阳二气。阴阳二气,那个时候,在前一生死了以后,就是灵魂,灵魂是自己呀那个本有的阴阳二气。然后到人间来,借着父母的阴阳二气这个缘,因缘和合才有我们现在生命现象。真正说起来,我们任何一个人,生命的源头,就是在太极一转动的时候,变成阴阳二气,那是我们真正的生命的来源。把这个来源,现在说明了。那就是我们研究人生观,研究生命哲学,就知道了。生命你讲的,找到生命的来源,就一般的哲学来讲,讲这个人生问题,以致于讲这个宇宙问题,都可以从这一个我们中国的学问,五行哲学,可以在这里找到结论。那我们学圣人,把这个自己的生命的这个生死的这些假相,把它完全破除啊,得到真我,这就是这个归入到太极。

所以下面讲此五行,本乎数。数这个字,真正中国的这个数学的哲学啦,数理呀,数学的道理呀,就从这里开始。你想想看,现在研究数学,那是讲科学,其实讲中国的数学,就是这一个研究法。这样研究法,五行运转,讲气数,在运用的时候,你把这个数,要它正常的运转,正常的运转才能使自己呀有了定力。走这个路就不会错误的,由这个路线走得不错的话,然后定力才有,然后一步一步的,才能够把这一切虚假东西舍弃掉,归于到自己真我,圣人这样才学成功的。所以本乎数啊,数要找到根本。

-END-


    关注 贾伟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