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惟本,厥作为叶 与孟子同读一册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  点击上面的文字关注公众号。

自古君王谈及统治之道都绕不开“民心”。《厚父》一文讲述了周武王寻得一夏朝遗老“厚父”,请其从夏朝的兴亡中总结经验一事。厚父在回应周武王时,就强调了畏天命、知民心的重要性。

其中有一句话——“民心惟本,厥作惟叶。”意思是说,民心就如同树木之根,人的所作所为就如同树木的枝叶。这句话背后所强调的基本观点就是,民心原本是好的,管理人民的人应该引导人民,使人民中善的东西能够发掘出来,这是君王应当发挥的作用。

清华简《厚父》一文中还有一句话: “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乱下民。”

这句话与《孟子》所引《尚书》中的一段文字极为相似。《孟子•梁惠王下》载:“《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赵岐注:“《书》,《尚书》逸篇也。”从引文结合《厚父》结构、文辞特点等综合考虑,学界认为《厚父》应为《尚书》逸篇。

若《厚父》确为《尚书》逸篇,那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所见到的文章。身处21世纪的我们何其有幸,通过清华简,我们跨越了时空,读孟子所读;通过阅读《厚父》,我们可以想孟子所想。《厚父》短短数百字,却拉近了我们与先秦先贤间的距离,见证了历史的传承。

李学勤先生结合《厚父》及遂公盨铭文,联系现实时说:“为政以德,就是说,为政最根本的是德。实际上历史上的政治,他总有德与刑两个方面,或者说是有礼的方面,有法的方面,道理是一样的。现代社会也可以这样理解。为政以德,为政最根本的是在德,而不在于刑上,刑是德的一个配合,这两者实际上是不可分的。遂公盨的铭文主要是在说德,什么是德?最主要的是为人民服务,为民做好事。禹带领人民浚川治水,是在为人民做事,人民拥戴他,因此夏朝是在人民拥护的情况下建立的。我们历史上都很注重民心、德政,这个也是我们文化的传承。民本主义,以民为本,也就是《厚父》讲的民心是本。”透过《厚父》,我们与古人就国家治理问题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与古人对民心重要性的看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治国真正的精髓是不会在时代的洪流中消失的,历史对于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资料链接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书籍。清华简的特点是数量大,且内容具有唯一性,多为经、史类典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厚父》共十三支简。《厚父》通篇为“王”和“厚父”的对话。厚父在回应“王”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理念,重点是要敬畏天命、知民心、处理好司民和民的关系以及戒酒等。全文虽只有短短数百字,但内容丰富,文辞典雅,富于哲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6年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清华大学详细了解“清华简”的保护和研究情况,清华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向总理赠送了新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和集“清华简”文字的《民心惟本,厥作惟叶》卷轴。

    侯旭东:
    1996年至2008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其间与同事发起组织“史学沙龙”,10年间举办学术讨论会近70次。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受哈佛燕京学社邀请赴美国哈佛大学访问,2006年6月在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做访问学人,并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2008年5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历史系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魏晋南北朝史,兼及秦汉史。先后从事东晋南朝经济史、北朝民众佛教信仰与北朝乡村社会的研究。后两方面的研究以资料丰富、视角新颖在国内外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简牍,尤其是新出土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简的整理与研究,并致力于探索汉魏六朝的国家统治机制与形态。


    关注 独立自由知行合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