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伟强勺园的初夏

 

作者简介:高贤、又名:高伟强。号:秀水漫士、蒙溪散人。别署:澄心斋。浙江嘉兴人。1969年4月生于湖州。鸳鸯湖诗社【嘉兴檇李金石书画社(嘉兴书画社)】秘书长。诗书画印得自于家传。故素喜文学和文史。性格外向,善于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参与了数部...



↑点上面[南湖文学]蓝字丨关注南湖文学宗旨:打造最纯净的文学平台、营造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勺园的初夏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作者简介:高贤、又名:高伟强。号:秀水漫士、蒙溪散人。别署:澄心斋。浙江嘉兴人。1969年4月生于湖州。鸳鸯湖诗社【嘉兴檇李金石书画社(嘉兴书画社)】秘书长。诗书画印得自于家传。故素喜文学和文史。性格外向,善于结交各方面的朋友。参与了数部书画集和诗歌集的编辑出版工作,



戊戌年小暑日晚上与妻一同下课回家,又路过勺园。夜色下静静的勺园在葱茏树木的掩映里和五彩灯光的衬托下分外美丽。遂信步从勺园东门入得园里,便见一个较大的伸入水中的亲水平台,驻足于这个雕砌栏杆的观荷台上,眼前数亩碧绿碧绿的荷花正恣肆地长满了整个醉影池中。这时候一阵轻风正好拂过水面,在四周红漆长廊或明或暗的灯影照射下,一朵朵红色的、粉红色的荷花在大片大片的荷叶里显露出来。有的已经是花瓣即将落尽,小小的莲蓬俏生生地刚刚长成;也有的红荷才是一个个花骨朵,花瓣成闭合状,顶端是大红色,下端逐次为一层层的粉红色,娇嫩异常。空气中弥漫着荷花的清香伴着淡淡的水腥味;池中蛙声一片,与稍远处草地里不知名的昆虫呢喃声,以及勺园墙外树上一、二只怕热的知了长长的鸣叫声,间或有脚下池中鱼儿游动的声音。整个勺园安安静静的,一个游人也没有。



举目四顾,在朦胧夜色里四周亭台楼阁,假山峭削,芭蕉苍翠,修竹挺拔。醉影池中有一小岛,上建有圆顶式竹亭一间,小岛的南北向各有一座三折和二折的平板石桥相连,连接勺园东南门之镜界及醉影阁之间,醉影阁的北首是半墅堂。皆有红柱回廊串联起来,成为赏荷观景的绝妙之处。小岛外侧也是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有半池荷花和半池水面。再往东,有一渠窄长水道相接,使这里的水系形成了一个勺子的样子。这里虽然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气势,也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俏皮。唯一只有那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般小家碧玉似的温婉恬静。



抚今追昔,不禁使我想起了在明朝末年,勺园和我们鸳鸯湖诗社(鸳社)的一段波诡云谲的传奇故事。明朝思宗崇祯二年(1629年),鸳社司邮孙淳遵社魁朱茂晖之意积极联合各地诗文社等合并为“复社”。嘉兴府中有大批文人贤士特以鸳社之名入社之。是时复社之名远达穷乡,众皆争趋入复社之门。鸳社中人占复社中十六之有一人也。当时入社者一百四十人。皆饱学之士也。其中出身于世族大家者七十五人也。计:陈恂、项声国、蒋芬、陆清原、谭吉彭、陈沦原、钱继振、黄子锡、徐彬、朱一是、查继甲、查嗣馨、谭贞默、曹勋、李奇玉、王佐、吴昌时、陶廷烨、张源思、沈胤芳、颜俊秀、谭贞良、钱嘉徵、朱大定、孙淳、陈恪、项濬元、姚瀚、黄涛、盛九鼎、李明峦、李明嶅、沈嗣选、姚澣、姚佺、朱茂晖、包鸿逵、朱茂旸、徐肇森、俞汝言、姚澄、李明嶽、李寅、钟嵚立、钱柟、钱继章、钱棻、魏学濂、钱栻、高佑釲、魏学洙、钱默、钱熙、魏学渠、曹尔堪、赵韩、过铭簠、马嘉植、陆洽原、陆濬原、施鋐、陆上澜、陆又机、屠象美、张奇龄、陆乐、陈光滓、钱泮、陈许廷、查诗继、冯景裕、徐肇梁、钱本一、朱彝尊、朱茂晭。并于嘉郡各属县分设鸳社之分社。计有秀水、嘉兴、嘉善、平湖、海盐、石门、桐乡等各部。



其时,又有复社首脑之一嘉兴人吴昌时者架构勺园于鸳鸯湖右岸,复社中人常与晤之。复社是当时影响明朝政坛的一个政治组织,而勺园就是一个名满天下的政治活动中心。勺园主人吴昌时当年有“复社眉目”之称,当年勺园建成后,称得上是纸醉金迷、夜夜笙歌,极声伎歌舞之乐。明诗人胡山作于顺治年间的《烟雨楼词》,在描述勺园的歌舞盛况时说:“当楼选胜辟名园,隔水开林起歌院。妖童姿首似鸦头,小婢教歌皆粉面。舞衫歌扇满房栊,子弟梨园侍羞馔。画桡齐放水中央,湖舫留宾百戏张。冠玉参军低绿帻,明珠角伎赛红妆。目成色授潜留佩,怨粉愁香怅隔墙。”可见其繁华。更值得一提的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面世不过二十年,就在勺园中举行了一场演出,轰动一时。与吴昌时同是复社元老的朱隗专门作了一首《鸳湖主人出家姬演牡丹亭记歌》,记述吴昌时在勺园厅堂出家班演出的经过,“鸳鸯湖头飒寒雨,竹户兰轩坐容与。主人不惯留俗宾,识曲知音有心许。”从记述中可以看出,吴昌时家班演出的《牡丹亭》,无论声腔表演还是服饰装扮应该都是十分雅致的,所以才能“不须粉项与檀妆”、“歌舞场中别调清”。



钱谦益、吴伟业、吴昌时等人时常在勺园中商量时局、寻欢作乐。在钱谦益的诗中,多次写到勺园,如这首写于崇祯十三年(1640)《题南湖勺园》:“寒园竹树正萧萧,几度南湖影动摇。有雨云岚浑欲长,无山翠霭不曾消。波深地角生朝气,水落天根见暮潮。楼上何人看烟雨,为君杖策上溪桥。”历来被解读为一首政治诗。当时吴昌时等复社成员筹巨款为钱谦益出山活动但没有成功,最后在各方势力的平衡下抬出了周延儒,诗最后的“楼上何人看烟雨,为君杖策上溪桥”一句,“当更有所指,不仅谓烟雨楼也”(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其中的“君”被指为是即将出任明廷首辅的周延儒,“扶策上溪桥”,乃是指推动周延儒再次登上相位,而自己也可借此再展政治鸿图。

写《题南湖勺园》时,还发生了一件影响钱谦益一生、甚至可以说影响晚明士林的一件事——钱谦益与名妓柳如是定情。

柳如是(1618-1664),原名杨爱,字影怜。后易姓为柳,取名隐,又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芜,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我闻居士等。其“如是”之名,据说是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因以自名。柳如是美艳绝世,才气过人,有诗稿《湖上草》、《戊寅卓》及尺牍存世,更与张溥、钱谦益、陈子龙、宋徵璧、汪然明、嘉定四老等名人及秦淮八艳等名妓关系颇深,是晚明文化史上避不开的一个人物。钱谦益写了名闻天下的《有美一百韵,晦日鸳鸯湖舟中作》赠给柳如是。钱柳的爱情,在美丽的鸳鸯湖中发生,在勺园定情,当时在明末的士林中被传为风流佳话。著名学者陈寅恪还专门为其作了《柳如是别传》的煌煌巨著,可说是空前绝后。



回家途中我的脑海里忽然记起了原来这里还是古时候嘉兴的观荷胜地庄曹圩。记得清乾隆年间嘉兴文人项映薇在《古禾杂识》中说:“荷花各处陂池有之,唯南湖庄曹圩最盛。碧云连顷,游人携都篮茗具,舣舟断岸,晓露未晞,清香沁骨。居人大半渔户,即以卖莲蓬、菱藕为业。虽无凉亭水槛,而柳阴深处,桔槔争响;沙鸥扑鹿,柔橹呕哑,此景真令人忘暑。”。庄曹圩在烟雨楼南面,即今南湖新渡口会景园、勺园一带也。只有一水之隔,这里原来盛产荷花菱藕,风景十分幽美。六月廿四的戊戌年荷诞日马上快要到了,今年咱们鸳鸯湖诗社设想就在这勺园里举办一场鸳鸯湖诗社荷诞雅集,肯定也是一个绝佳的想法。

归家后,填词一阙,以记这次的夜探勺园赏荷之事。

《一斛珠》

--小暑日夜游勺园观荷偶得

~鸳鸯湖诗社秘书长高贤

残阳似虐,寻芳鸳水东南角,流云若是常思昨,几点飞萤,灰鹭观鱼恶。

静静勺园曾得著,原来柳笛声声弱,荷花醉影真堪嚼,戊戌佳期,你我才相觉。

南湖文学

文学总顾问:吴顺荣              
责任编辑:青峰

音乐总监:格格

文字排版:汪垚卿 吴敏

页面制图:小鱼

平台推广:李远鹏

编辑微信:nhzc991

投稿邮箱:1097100585@qq.com
真情温暖你我

文学点亮人生

微信:nhwx990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南湖文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