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当时】当谎言成了事实——浅析《狩猎》

 

不要存在偏见,不要让谎言变成事实吧,那样就太可怕了.........



 ●  ●
“砰——”枪声响起,这引人深思的是子弹来自何处?无辜的卢卡斯,向他射出仇恨之弹的会是他亲爱的儿子吗?亦或是因为他而受够了耻辱感的父亲?还是他最好的朋友?是那些死都不相信卢卡斯清白的猎友?他们坚信“孩子不会说谎”这一固执观点,盲目相信自己的判断,罔顾事实和其他可能性,即使孩子不想承认谎言,被大人们套上了枷锁,谎言就顺理成章变成了事实。
 ●  ●
生活平静的卢卡斯由于对小女孩克拉尔善意的提醒后,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了。当卢卡斯性侵女童的消息传开后,许多其他孩子也都说出了被侵犯后的症状,他们说“卢卡斯侵犯了我”是一种指证,他们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大人们便会诱导着说:“你可能是选择性忘记了。”最后,就连说谎的孩子,都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过,众口铄金,若此,谎言就真的能变成事实吗?
 ●  ●
是的,当谎言并非来自成人而是年幼无知的儿童时,即便是成人也会从强者变成最无助的弱势。因为他们无法在这个舆论充满的世界里自证清白,所以“消失”便成了最终最好的结局,而谎言却将永远存在着,毫无目的地射向任何一个可能出现在狩猎场的“鹿”。
 ●  ●
流言、舆论的能力有多大?在封闭的村镇,貌似淳朴的村民,仅仅需要一个流言便可以击碎彼此间辛苦堆积起来的信任,积累若干年的聚会和相处。然而,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有多难?轻而易举,有时候可能仅仅需要一个谎就够了。但,究其根本,真的是一个谎言改变了所有人对卢卡斯的看法吗?不,实际上是人们坚信“孩子不会说谎”的这一固执看法。人们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里,然后去判定别人的行为与人格,这种固执的可怕之处在本部影片里展露无遗。所以,谎言才会变成事实。

 ●  ●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最后的狩猎场景,空落落的树林里无依无靠孤零零站在镜头中央,视角是背对镜头的,然后“砰”地一声枪响,他娴熟而急速地避开了,仿佛事先就有预感似的,他脸上露出迷惑、痛苦、绝望的表情,这三种情绪被演员米克尔森演绎得淋漓尽致,三张表情次第绽放,久久不能忘怀。
 ●  ●
克拉尔的谎言是渺小,但大人们已将“事实”烙下,逼迫了两个当事人都承认。当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事实时,当群体固有的荒谬被无限放大再放大,最终导致的是卢卡斯的悲剧。一个人能真正摆脱别人的看法吗?答案是不能。人们需要的并不是真相,他们不需要证据,所以,当可笑的“地下室指控”使得卢卡斯因证据不足被释放时,人们依旧没有消除对他的成见。他们已经自己做出了判断——把谎言视作真相,把认知作为事实。
 ●  ●
每个人都期望生活在公平公正之中,卢卡斯也一样,然而我们自己就是创造公正的重要一环。我们的思维、判断到最后流露出的视野及范围,都是对他人的一种判断。我们往往对自己太过自信,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太多已经固化的东西这种东西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判断。而这种判断是否会给人带来无妄之灾?结果我不知道。或许每一个草率的评价本身就是种伤害。不要存在偏见,不要让谎言变成事实吧,那样就太可怕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 日出天地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