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实践的脑洞风暴  2016艺术介入春季沙龙第二场

 

《“艺术为明天”——艺术介入实践案例交流》沙龙的头脑风暴合集...

 2016年5月2日下午,艺术介入第二场论坛《“艺术为明天”——艺术介入实践案例交流》在艺术北京论坛室如期举行,本场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力和艺术介入联合创始人刘军主持,艺术介入艺术总监丁圆、拾得大地幸福集团董事长李丁、中粮置地祥云小镇总经理、朝阳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文娟、广安控股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蓉、建筑之外创办人陈展辉等嘉宾参加了论坛讨论。
艺术介入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刘军:艺术介入要落地
有情怀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落地,就留不下什么价值。艺术介入团队跟朝阳大悦城的合作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shoppingmall,包括整个商业,承载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购物需求,大多情况下已经融入了更多内容,跟生活有关、跟社交有关,跟家庭有关,抑或跟其他日常无法分开的很多方方面面都有关系。所以shoppingmall是更大的公共空间,这是生活层面的理解。



艺术介入联合创始人、运营总监刘军在论坛上发言

当然,互联网不仅冲击了商业,也深刻地影响着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创作方式也在发生一些巨大的变化。之前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是一个不容易实现的理想,但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与影响下,艺术和我们的生活、和每个人的行为都发生了关系,艺术真的无处不在。艺术家简单的理想,现在变成了现实。同时,艺术家也有一个特别大的趋势,原来建设的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格式已经成为冷兵器时代了,现在突飞猛进的创作艺术形式,更加趋于公共化,也能迎合目前很多商业项目的需求。艺术不必只有在美术馆当中才有很好的表现。艺术家也在做很多积极尝试,一些艺术作品关注公共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艺术介入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踏上了这个对的节奏,也能够在中间承担一部分工作,把两边智趣相投或才趣相投的事情做成多赢的规划和落实。



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中央美院教授赵力在“在街角”国际当代艺术展教孩子画画

艺术可以产生更积极的作用,除了美术馆,还有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此外艺术介入的落地在对项目的帮助当中,可以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如果你要懂得艺术介入的张力,再加之知人善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效果最明显体现在进店率,客流环比增加的比例,整个数据采集体系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的位置。系统里还设置有人脸识别,根据客人的性别、年龄、喜好整合成一个大数据系统,依据整个大数据,测验艺术介入的成果,同时也对艺术家创作作品,提供一种有机的帮助。遗憾的是美术馆系统不具备这种大数据系统。但是这样的原创艺术展,很多时候又创造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把艺术家的作品和观众怎么互动进行量化,而且这个量化可能到最后,对于我们去判断这个作品,包括这个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交流情况都有帮助。
艺术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要把艺术妖魔化或复杂化,艺术很简单,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空气和水一样,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商业,艺术就是商业的一个标配,让艺术有机会跟上发展的速度,让它在这个环境里面自然形成好的艺术生态。这个对整个生活环境,或者良性的商业环境非常有帮助。

艺术是多元化的,有无数的创造可能性,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生活需要的。而且这个需要的内容不能用一种方式去限制。要理性的对待,很多成熟的案例,如贴个标签叫艺术街区,或者艺术场景,其实它就是有机存在的一部分内容。包括有名的香榭里舍大街等,它有学会或者委员会的理性管理,街区整个店铺的设计,整个基调都很符合大的区域风格。其次,每年有固定的预算做公共艺术。同时,整体还有一个相关行业的觉醒,首先意识到艺术是对整个街区发展有帮助的自觉行为,不是一个艺术家或者管理者的被动推动。在整个街区或者公共环境里,有趣的艺术形式很多,包括装置也好,雕塑也好,科技也好,不同形式释放出来可以让它发挥的可能性很多,素材也很丰富,包括流行的3D的等。

但最终的逻辑是落到最终的商业动机里,这是静态的。甚至很多成熟的街区当中,有街头表演,鼓励很好的艺术形式。管理者理性、规范的管理,怎么样更好、更合理,把这些艺术资源配置到整个街区当中,成为它有机的一部分,同时对商业也是很好的补充。
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离不开艺术
互联网已经走入一个瓶颈,真正的商业机会是消费大升级的时代,这个时代跟跟传统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真正建立一个好的生态离不开艺术,离不开对生活态度的内容。真正把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建立起来,这样的系统里需要有好的艺术、好的艺术家、好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有一个好的经济环境,让大家都有比较良性或者健康的发展方式。艺术介入也可以提供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同时输出良好的服务,尽快给这个系统储备一些资源,提供一些好资源。艺术介入也开始有选拔的方式,把好的艺术家的想法、方案征集上来,通过用资金、市场,还有一些技术的手段,帮助艺术家去实现一些更大尺度、适合更多的公共环境上的作品,市场有需求,但是寻找适合的作品很辛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把市场需求和好的艺术家以及作品的联系建立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



2016艺术介入“艺术为明天”ART PARK公共艺术展开幕式艺术北京是艺术介入一个非常好的平台,2015年艺术介入确定下来做了大悦城的平行展,祥云小镇的平行展,甚至延后一段时间,到长城脚下还有展览。艺术介入一个是要介入,一个是要走出去,走出去主动地和大众更好地相融,同时把这些项目和优秀的艺术资源和艺术家之间建立起很好的交流,缩短时间,把艺术价值放到最大。
朝阳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文娟:艺术介入是一个双向性互动过程
在朝阳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文娟看来,目前国内商业的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现在商业没情怀、没性格,很难做下去。尤其对于朝阳大悦城20万以上体量的购物中心来讲,纯粹做社区的客群、依赖周边的客流,无法支撑良好的运营。因此,怎样去赋予项目更多的个性,让它辐射更广的区域已经就变成朝阳大悦城以及其他大型商场等公共空间的非常课题。



朝阳大悦城推广部总监文娟在论坛上发言

艺术介入应该是双方面的,对于商场有自己的需求,对于艺术家而言可以更好地利用商场的客流,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个人品牌的塑造,或者很好地去跟民众进行艺术沟通和把握体验生活实践的机会。如此,商业空间就会形成艺术中心和购物中心的有机结合。朝阳大悦城与艺术介入团队的合作,通过艺术展览的方式去奠定朝阳大悦城在这个阶段的个性。在大悦城的未来规划里,朝阳大悦城会变成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购物中心,只有shopping,更多的是公共交流的良好环境与空间。在这个基础上选择艺术介入是最合理不过的。
艺术介入带给商场带来真正新鲜的客群
另一方面,对于像朝阳大悦城一年2500万客流的大型公共空间,客人整体的品质感很好,在未来艺术介入过程当中,还有很多可以继续研发的角度。甚至可以考虑,将艺术品展览和艺术品拍卖移步到具有一定层级的购物中心,让消费者去检验它的可复制性或它的销量。在朝阳大悦城的“悦目”艺术介入原创公共艺术展中,整体街区客流量提升是20%。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介入这个活动很有效地把楼里的客流动线进行了变化。而这20%的客流是平均不断地分布在不同的经典和店铺当中。从某种角度而言,“悦目”艺术介入原创公共艺术展肯定给朝阳大悦城的商户带来了真正新鲜的客群,而这部分人其实跟朝阳大悦城里的设计师品牌更加契合,所以进店效果更好。



艺术家组合“桌面小组”利用厚亚克力板进行切割,围绕“春”的色彩主题在朝阳大悦城“悦目”艺术介入原创公共艺术展创作的《爱婆罗》。

此外,很多流行文化,甚至经典文化的收费型展览,其实也可以从美术馆里移步到商业中心,通过更加完善的商业包装,实现更好的跟民众接触的机会。未来,我们会做一个独立的会员活动场所,一个艺术、文化,甚至是有趣的生活方式汇聚的地方。 请艺术介入的艺术家们,去做一次展陈。让各个方面有一次艺术上的沟通。甚至还会有更多互动,增加一些有趣性的连接,让设计师的作品也能够由普通的客人,大家一起去完成,让它的互动性跟创作的公众属性更强。另外,希望继续去承载一个大型的艺术展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它做成商业运作很周全的案例。
艺术需要走出来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在其实艺术已经渐渐地从高冷的一些学院派,慢慢走入到生活当中,所以对于商业也好,对于我们需要去接触大量的受众群体的使用机构来讲,必须得有让大家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这类的艺术品,可能才比较适合在我们这样的商业项目里面去使用。所以艺术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非常微妙的。因为在这个环节过程当中,既需要考证商业空间的想法,也需要把艺术家的个人的意识表达能够反映出来。

购物中心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其实大家进行过很激烈的争论。所以大家会觉得朝阳大悦城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就是这样的一条街。当使用的人有足够的宽容度,把艺术作为产品的一部分,其实无所谓所谓的装置也好,还是静态的展览也好,重点在于持续性的打造和选择合适的品牌调性的过程。这是第一种非常好的业主。

第二种是事件性的思考。如果当艺术是营销手段的时候,需求很简单,就是在一个简短的时间之内,让更多人去参与。这些人能够通过手机去分享,他在里面能感受到所谓的欢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展览的作品体量的大、形态的新颖,包括跟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就变得很重要。但这种是更加偏向于事件性的。



艺术家萧彬用不同色彩的弹力线,将朝阳大悦城空间打造出一种视觉穿接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感和触动,是朝阳大悦城“悦目”艺术介入
原创公共艺术展中最有趣的艺术体验之一。除此之外,就是公共环境的改造。其实新建一个城市远比改造一个城市来得容易,商业项目也是一样。对于一个五年多,有固定格局的商业中心,把它的艺术调性,或者旧有区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造很不容易。去年朝阳大悦城和艺术介入合作的“悦·界”,是一个大的box,里面的品牌只是我们不断在排布,根据box的风格,进行变化、调整。其实我们希望小的区域组团能够大于品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去做悦·界,做二层的艺术街区。今年我们在餐饮区也是做了一个集合式的区域。未来可能在大悦城购物中心里,会有好几个不同的box,在这个里面,对于消费者来讲,每一个box的认知是非常清晰的,它的环境跟店铺的组合,其实就固定了它所构成的人群。甚至以后在商业空间里面有可能实现花门票进入某个展览区域进行参观的情况。这个区域就是艺术家独特的展示区域,但艺术家要具有独特认定的资质,或者条件,才可以进到这里面来。未来,当一个购物中心的客群变得更加纯粹,商场对他们的属性更加了解,对数据的了解更加纯粹时,商业地产在面对一个渠道多元化的时代时,生存下来,这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当然这些,都需要艺术家包括非常有经验地能够把商业跟艺术家之间做连接纽带的机构,如艺术介入等,来完成一些商业设想。
建筑之外创始人陈展辉:建筑过程跨界艺术的介入 整合空间资源达到整体环境的平衡
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于服务性,建筑师和设计师是为一个事情去工作,艺术家不一定,大多时候是为自己工作。在城市复兴、在大栅栏的旧城改造项目里,也引进了很多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策展人,包括建筑策展人、艺术策展人。城市复兴的口号很大,具体落实到大栅栏又是一个很大的具体项目,项目中又分很多小项目。城市策展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策展都市主义。现在很多城市的对话,包括艺术介入,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一个项目的策展的工作之一。建筑之外和艺术介入同时间发展。 建筑之外是发掘建筑师这个群体,除了建筑之外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建筑师之外的艺术家、设计师、电影人等等所有创意人群的跨界合作。第三个就是建筑之外的公共空间。网络时代针对流量,艺术介入是针对整个城市流量最大的空间,线上跟线下是对应的关系,基本上是让艺术品离开比较高端的殿堂,进入到一个流通的城市血管里。从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或者从商业运营的角度,策划基本上从血管开始,打通了其他个别艺术家的个人行为。



建筑之外创始人陈展辉发言

建筑之外从建筑师出发,建筑师是最早掌握城市规划、掌握空间资源、掌握甲方意图的群体。艺术介入从建筑师的角度而言,就是在整个建筑创作过程中,用艺术的工作方法去做一些事情。它是一个过程,其中有些工作是根据艺术的方法去创作,有手稿,有某些阶段的东西,如果把这阶段的东西拎出来,作为独立作品,那就是建筑之外的作品。从传播角度讲,做项目和作品是能够跟空间结合,形成一个可以把更多资源、更多优势集中在空间、视觉、造型和图片传播上的项目规划。



2016年艺术北京期间陈展辉在艺术介入“艺术为明天”ART PARK公共艺术展中的作品《凹凸无极塔》

其次,建筑师对材料、工艺比较熟练、敏感,也会做一些比较精美、舒服的作品,这样更能与整个建筑环境平衡、共享、互动、互融。艺术家大多以个性为出发点。在选择合作伙伴、选择设计师、艺术家、建筑师的过程中,会从建筑出发,选择能够整合空间、整合视觉,能够让大家觉得很美好的作品,在此基调上进行更多创新。但对建筑师而言,实用是关键。不管是家具、空间的构筑物,还是一个生活中能够摸得着的东西。
广安控股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蓉:通过跨界的艺术介入,探索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
建筑师和实施主体是一种方式的配合。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都在承担一个平台,或跨界中心的角色。从整个的城市策划或者城市策展的角度,来进行城市的复兴,包括旧城的改造。于是就找到最有想法和创造力,而且本身就是在思考社会意识形态,但又很接近大众,可以有无限高意识形态去表现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这样一个跨界的艺术、设计和建筑的介入,对城市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整个大栅栏更新计划,就是用城市策展的方式,融合不同领域的人做擅长的事情,并且都可以得到想要的不同体验。因此,建筑之外跟城市和人相关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多层面的配对。



广安控股大栅栏琉璃厂文化发展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蓉发言通过跨界的艺术介入探索一种城市有机更新的新模式。同时也探索老房子如何改,新的具有当代建筑特征的建筑应该怎么改。起初,用临时店或者临时展览的招商方式,找到了先期进入大栅栏的商家。又连续五年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核心展区,来承办这种非常大型的活动,也成为设计周最典型也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逐渐形成了一种机制,让大家共同思考、探讨,同时又共同去落地实施一个城市应该怎样去发展的宏观规划。

今年除了大栅栏更新计划会外,在这个板块当中加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项目——北京坊项目,在天安门南边,政府也希望能够将此打造成北京文化地标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一种城市系统更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可能会探讨更多跟文化、商业、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关系。
拾得大地幸福集团董事长李丁:将艺术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
“拾得大地幸福集团长城脚下饮马川”将成为艺术北京、艺术介入的生态艺术实践基地,未来将针对生态改善和人文艺术建设为艺术北京艺术介入提供长期战略支持。后期的延展,将在北京首个山川人文度假区长城脚下饮马川呈现,尝试将艺术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


    关注 艺术介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