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心计的辅导老师

 

做一个有心计的人~...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课外辅导老师,墨墨。

四月刚刚过了四分之一,在我看来四月是个特别好的月份,天气恰到好处,褪去了刺骨的寒意迎来了阳光正好。当午后的阳光洒在身上时,我总会闭一会眼睛享受这份温暖的惬意。

迎面吹来丝丝春风,偶尔下起了雨,虽有一丝清冷却是温顺的。墨墨喜欢四月,不只是因为喜欢它的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而是喜欢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老师们静下心来,在不慌不忙的时光里上演一堂堂高效优质的课。

在眼下浮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朝着自己的理想拼搏着、奋斗着,为事业、生活所累着,老师亦是如此。浮躁很容易让老师或学生在课堂上分神,然而心静是一种态度,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心静能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只有内心保持安静的状态,专心的心境,我们定会上演一堂高效饱满的课。

在这温暖的四月,我也想分享一下最近的辅导同学的心得给大家,共勉之。

正所谓“辅导”简单理解,便是“辅助引导”。

2012年毕业后就投身于教育行业,就一直教书到现在。这几年里,也有朋友问过我有没有打算做另外的工作。我没有回答,没有因为,我觉得老师这个身份是痛苦和快乐的交替,久了,便割舍不下,割舍不下我的粉笔、黑板,还有同学们。

说这话,你可能会觉得我自大了,但我觉得这并不需要去过分谦卑。四年以来见证了种种事情,曾经的满怀热忱、某段日子的苦不堪言,现在看来已成家常便饭了。整理一番往事,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拿出来分享一下,何尝不也是一件好事。

话说教书,一些老教书(此老非年龄老,而是我们俗称“老油条”)在教学上总有自己的一套,在课外辅导的行里研究其技法,深究其捷径。然而,倘若和一位资深教师交流,问他一个课题的细节事件如何处理,他未必能一时半刻能给你答案,这究竟是为何?

一位老师站在讲台眼看学生,一群互相表现的同学兴许才是一堂优质课的开始,若是在老师面前有一两个调皮捣蛋同学,你如何“辅助引导”好,把一群成绩参差的他们都有所提升,让那些没有必要辅导却没有参加的同学后悔当初。那么,面对这群孩子,老师的心思就是一切工具的操纵者。

时日久了,就像吃饭的时候要拿双筷子一样,在心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自然的,在旁人看来,你的心思就是在辅导。若课后再有人问起遇到学生提问一些奇葩问题什么的,或许你也会忘了。只是在课题进行着的时候,你的心思自己就会想答案了。简单的说,这叫“行思合一”。谈起授课技巧、解题方法、互动、交流、与家长回访交谈等等,都是一回事,需要在心里,便是个正儿八经做辅导老师的架势。

当然了,知识和技术是两回事。把“技法”一词分开后,“技”就是技术,“法”就是心得了。“技”需要练,“法”须要修。道理和其他行业做事情一样,不练,哪来修?所以,教书是怎么一回事,辅导是怎么一回事,也该清楚了吧。当然,没有一套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要提升自己,自己的路还得自己走。

接下来,我们聊聊“法”,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生活。我想很多老师都与我一样深有体会,想辅导好一位同学,上好一堂课,很多引导同学的教学细节都来自于生活。或许在外行看来,辅导机构里的教师和学校里的教师还不是一个样,拿着书本教同学们讲知识做题罢了。

其实不然,辅导机构的老师要在一堂课(2小时)里帮同学辅导他在学校一个星期的课程,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比学校老师牛逼多了。在备课上我们精心设计,在授课上我们用心讲学,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的做,做平和,做深入,还要加入同学们的家庭情感。

很多时候我就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信使,帮助修复那些父子之间产生某些不能沟通的裂痕。有一次有位同事来听我的课,课后他评价我说:“黄老师,我听完你的课,总感觉你是个不浮躁的人,听你的课很舒服。”哦,怎么就看得出个“不浮躁”来?

后来我们热聊起来,我说“浮躁其实就是有时候没能捉住学生的心里所想的根本,而自己在讲那一大堆在上课前自己备好的教案,一味的讲出来,而不理同学的表现,最终学生听得糊涂,自己讲得盲目,这样的课堂老师只能是浮躁了。”

曾多次与同事谈到课堂上的一个“收”的问题(就是讲到某个点见好就收,给同学们一点自己的空间),我总找不到一个词汇来怎么表达,然而这位同事眼里的“不浮躁”让我顿然开悟。

当然,上课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决定学生是否继续上你的课带来怎样的第一印象。但是又有一个问题了,上课表现的形式怎样去判定好与坏呢?若是一味的去追求独特的讲课风格,而忽略本质,看似课堂气氛很好,却远远跑题了。

本着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授课形式深度挖掘,一个知识点,一道题,一个知识体系,甚至一个细小的隐含条件,都与授课形式息息相关。在有限的两小时,看似短,却也是一个历程,没能心静讲课便不稳,不稳整堂课就无秩序,显得乱而无重点。

什么叫辅导,简单来说,就是“在无序的师生互动知识问题中寻找有序的存在”,而一个“序”字,那能说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生也修不完的。把握住这个原则,老师才能引导好整个课堂,辅助学生做好总结归纳,这样的课堂才是唯一,才可以称之为辅导授课。

相互表现是知识传递的最佳方式,然而,对于授课秩序的把握,那就要因人,看实际,看个人理解了,于是就有了风格。当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运筹帷幄到某个层面,那便是很多学生和教师向往的。然而,万事皆有共性,何为共性呢?

首先,是行业所致。辅导教育便是服务于教育,这是基础。若是脱离了基础,一味体现个人观点那就是局限的了,好的辅导个案是来源于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的综合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于学生、让家长看得到希望的学习计划,而不是只适合个体获得感的学习计划。

其次,与时俱进,那便是生活了,生活是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感素材,带有情感的教学才能更好的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与学生形成良性的互动交流,辅导决不能一味的只讲知识,若是这样,学生会责怪这位老师一点都不幽默。

最后,人文价值。“人文”是教学过程中赋予师生之间以文化、概念、愿景等有助推进教学效果的表现形式。正所谓“辅导”简单理解,便是“设置计谋的辅助引导”,能给到学生与学校课堂不一样的体验,获得感更佳。

总而言之,辅导的课堂,你想有趣高效,你得拥有天马行空的思想,大胆设计,心静讲授,不拘束于传统,不限制于要求,不拘泥于复杂问题简单化,不受制于舍得(就是课堂要懂得随机应变,不必强行执行自己的解题方法)。然而很多优秀的老师是很冷静的,对学生、家长、课堂设计都是严谨分析,恰当定位,深邃于细节,适应而表现。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就当发一下心情便好,今天周一,祝大家新的一周工作愉快。



好了
今天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祝你好心情
···
如果你有话想说
右下角留言互动
如果你喜欢墨墨
来测测智商吧



    关注 墨墨分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