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跟我来(一): 写在工作室成立之初

 

这是为小青藤读写教室码的第一篇文稿,我的初心,是站在老师、家长、社会人的多重身份,来整理自己在教育之路上的所行所思。刚开了个头,一个个闪念,便如同被打了鸡血的小黄人,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Leeya个人名片

盛丽雅,小学高级教师,曾任职于北京市海淀区人大附小

师从全国特级教师、浙派名师杨明明和施民贵老师

浙江省金华市第九届小学语文教坛新秀

浙江省“领雁工程”小语教学培训指导师

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届优秀班主任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从教期间,承担并主持两项市级科研课题项目,三十多篇论文、课例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并发表,多次在省、市各级各类语文活动中,承担教学观摩及经验介绍。多年来,热衷于儿童阅读和习作教学实践研究,所带学生曾获全国“希望杯”征文大赛一等奖,个人获得全国“希望杯”征文大赛园丁奖



1

先来段开场的碎碎念
这是为小青藤读写教室码的第一篇文稿,我的初心,是站在老师、家长、社会人的多重身份,来整理自己在教育之路上的所行所思。刚开了个头,一个个闪念,便如同被打了鸡血的小黄人,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但我并不着急下笔,我知道自己需要这份等待。等待,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2

从我最近在做什么说起
心血来潮,跑了几家培训机构,听了一些语文课:以历史为经线串讲诗词歌赋、从大语文视野讲想象文写作、以大纲为参照讲应用文写作等不同课型。

发现一个“现象”:从头到尾,老师们都在“讲”。看不见孩子之间的合作学习,听不见孩子富有思维品质的表达,甚至个别发言的机会都很少。我看到部分孩子在工整地做笔记,后边听课的家长埋头刷微信、聊天……耳边不时有老师的提醒:嘿,还有几个孩子在那老动!

我的神思跑到了不久前参加的全国儿童阅读写作研讨营现场: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被引进课堂,孩子们4-6人一组,围绕阅读议题,自信地交流讨论和发表观点。在这里,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是倾听互动的小伙伴;在这里,老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是点燃灵性的火种;在这里,老师更不是评判对错的判官,是陪伴孩子的智者。

是的,我曾去过的那个现场,在那个场里我能看见孩子,那里所发生的“现象”,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的基本要义是什么?叶圣陶老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给出了精辟的解答:

“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使孩子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孩子,让其受用一辈子,而不是将现成的知识逐条讲解而已。

然而五十多年之后,我看到的是大把大把的家长迫于升学压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个填埋知识的容器。 重新回温叶老先生的这番话,我的心里只有遗憾和震惊。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我不是不想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的童年,但谁为我们的升学买单?

我很奇怪这一观点从何而来——让学习愉快地发生,就不能应对升学考试了吗?

——所以,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近几年来,围绕中高考的各种改革都在传递一个信息:语文在中高考中的分值被大幅度提升,“语文能力”而非“解题技巧”在未来的语文考试趋势下将成为拉开档次的重要指标。真相是:在语文学习中,只有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引其真正爱上阅读,才能从根本上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和阅读视野,使其内化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绝不能速成,更不是靠上几次辅导班,逐条讲解阅读题能实现突破的。

而早在十年前,在公立学校,就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语文老师走在这条路上,比如安徽合肥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薛瑞萍、深圳实验学校小学资深教师周其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周益民……这些都是体制内从普通教师成长起来的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诚如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先生所言:

儿童的阅读真正被推广,它将深刻地影响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有儿童文学的存在,就是对功利主义教育的消解。从这一点上讲,儿童阅读的推广功莫大焉,它能夯实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

——这不是教育的乌托邦,更不是一场走秀。

很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上图为我与小伙伴们在儿童文学研讨营现场)

我们在庆幸教育进步的同时,也要正视当下的一些现实:在很多学校,名目繁多的学科任务、作业和校园活动占据了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的大有人在。经典的童书被束之高阁,阅读活动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书单上。部分爱看书的孩子,因为缺乏读书策略的指导,也是盲目跟风,阅读品质和阅读能力良莠不齐。

在这样喜忧参半的大环境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作为一名普通妈妈,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可以做些什么?

这个思考有些模糊,有些隐晦,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但我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我要行动起来!

小青藤读写教室就这样应运而生。

这个教室是一个思考的空间,是一个交流的花园,是一个践行教育理念的场所。 我希望她承载一个教师心中纯粹的教育梦想,像一根小青藤,爬在那面叫做教育的高墙上。

肆意生长,四季常青!





下一篇:请跟我来(二):说说作文那点事儿

长按下面二维码可关注小青藤读写教室公众号


    关注 小青藤读写教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