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嘴脸,太讨厌了

 

李少红,红学第一人...



李少红,这次被群嘲了。

她把小明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发挥到了极致。

在上期播出的演员版101上,杨迪、高至霆和周奇一起竞争晋级名额,助演的嘉宾是范湉湉。

按照比赛的规矩,每位导师只能选择一名参赛选手,而李少红不仅写了两位选手的名字,甚至把助演嘉宾都给写了进去。

唯独没有写高至霆。

沙溢念出结果的时候全场惊呆,没想到红姐还有这种操作,摆明了给人难堪。
你觉得另外两位表现出色写上他们没问题,但把助演嘉宾都写上,实在太迷惑了,红姐不仅对选手挺迷,对另一位导师郭敬明的态度也挺迷。

前一期有一组演员竞演《致青春》,赵薇的点评始终比较委婉,只说了情绪带动的问题,没有指出两个演员演的问题。
而郭敬明相对犀利,直接指出演员演的有点急,情绪硬着上,看得比较出戏。
赵薇点评时,李少红没有反应,郭敬明话音刚落,李少红在旁边坐不住了。
红导瞟了一眼郭敬明,伴随着微微上拉的嘴角,

我倒是跟那个谁感觉不一样
记不清郭敬明的名字,还好有后期字幕帮她记住了。

听到那个谁,郭敬明愣了一下,

嗯,在叫我?
有网友说这是没素质,参加节目前或多或少都会对同事有所了解,不可能连名字都不知道。
但你们懂什么,这叫耿直。

三秒记忆的李少红拍电视剧都不提前做功课,参加综艺又怎么会打破原则呢。

李少红导演对自己非常有自信,花太多时间做功课对天赋异禀的她而言是浪费时间。

当年接拍《红楼梦》,被主持人问到对原著熟不熟悉。

红导淡定的吐出两个字:

不熟
主持人整个身子都在表达震惊,顿了几秒反问,

不熟就接戏啊
但李少红觉得这不是问题,还搬出之前接拍《橘子红了》,同样是不熟拍的。

记者无奈,继续说回正题,那总读过原著吧。

李少红被问烦了,

那不叫读吧,那时候还小,为了看封建社会是什么样。

于是,走马观花翻了一下的李少红,总结出一句震惊所有读者的结论:

满篇就是一些鬼话连篇。
认为曹雪芹满纸荒唐言的李少红也不想花时间研究红学,仰头高呼,

无知者无畏   

哈哈哈哈哈哈哈


多么天真烂漫的少红姐,八达岭长城城墙见了她都甘拜下风。

这般随心所欲,主持人都接不上话了。

一边苦笑一边收回双腿,弯腰开始拨弄鼠标试图掩饰内心的尴尬。
而且红姐还是个极度追求高效的人,力争一心多用,用最少的时间拍出最宏伟的巨作。

当年新红楼梦投资超2亿,这在十年前已经算是非常大成本的投资了。



面对如此巨额的投资,李少红能省就省,省掉了大部分剧本创作的时间。

作为国内一线大导的红导,手上项目太多了,除了红楼梦还有其他电影和计划都已经启动了。
一个人完成一个剧本至少需要6个月甚至1年。

李少红找来8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编剧,业内一无作品二无名气,同时对红楼也没有深入研究,让他们合伙分工写剧本。

年轻人果然精力充沛,3个月就写出52集剧本。
曹雪芹写书用了近十年,红导用了三个月就能压缩出来。

高,这效率实在是高。

红导,就是旷世奇才本人啊。

当年王扶林导演拍摄87版的红楼梦时,就没红姐的魄力,

他在开拍前用一整年的时间,研究消化原著,大量寻找相关的文章,评论,民俗。
王导还特地写了本导演阐述,对每一个人物的性格成因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功夫不负有心人,87版《红楼梦》一经播出口碑持续走高,至今30多年过去了,评分依旧高达9.6。
而wuli红姐,不读原著,全凭自己的理解外加想象,用唯心主义手法拍完整部剧。

如今经过近十年的洗礼,评分终于达到及格线。
看完红姐作品的观众,纷纷被震出一口老血:

太瘆人了,曹雪芹看到也会被雷倒

导演真的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吗

看不出重拍的意义,简直是糟蹋经典


面对观众的质疑,红姐相当不服气,你们行你们上啊,红姐决定当面与记者大战三百回合。

第一回合,男记者提问,

原著中薛宝钗要比林黛玉圆润一些,新版却反过来了,导演是怎么考量这个问题的。
看过原著的红迷应该对林黛玉初入贾府印象颇为深刻,原著中是这样描写二人形象的。

林黛玉是,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时似弱柳扶风。

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而薛宝钗则是,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87版中,薛宝钗被外界比作杨贵妃,贾宝玉第一次见也感叹太富态了,贾府上下对她的品貌才智赞誉有加。
林黛玉的体弱多病、多愁善感与薛宝钗的容貌丰美、圆滑处世,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李少红推翻原著,原著算什么,她拍的剧她做主。

在剧组,导演最大,导演想让谁胖谁就得胖,想让谁瘦谁就得瘦。

不仅体型帮她们定了,人物性格也是说改就改。

薛宝钗更瘦是因为家里事多,又内向又爱操心,心操多了就瘦了。
而林黛玉,是因为后来生病自然就瘦了,不吃不喝还想自杀。
原著党看到这翻话怕是气得要吐血。

不止对人物形象刻画抓不对,很多细节也是漏洞百出。

第二回合,男记者继续提问,

剧中有些地方表演有夸张成分在,对于这些表演,给演员打几分。
李少红不解,夸张吗,你来说说哪里夸张。
记者解释,林黛玉坐轿子去贾府的路上,扯开整幅轿帘一脸兴奋朝外看,这跟原著不符。

李少红认为记者小题大做,撩帘子而已,这有什么夸张的呢,

不就一个幅度的区别。
没仔细读过原著的红姐肯定不知道,原著中对这段也有详细描写,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以林黛玉的性格在入贾府时,断然不会像新版中冒冒失失撩起整个轿帘,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幅度区别,是人物性格细微处的体现。

但这些红姐不care,管你什么轿帘,我教的演员演技就是牛X!

如果满分10分,我给他们打12分。
看到了嘛,这就是红导的王者之气!

男记者,ok,我就笑笑不说话。
李少红拍剧全然跟着自己的心走,但偶尔她也觉得曹雪芹部分对白写的还不错,可以照搬过来用。

有女记者指出这个问题,书面语直接用作口头语,写的太文,很多年轻观众看不懂。
李少红生气了!单指指着记者,敢说观众看不懂红姐拍的戏,这不就是间接说人家不会拍吗:

你这个样子,在网上是要遭到攻击的知道吗
女记者解释,是收集观众反馈才有此疑问,而且电视剧和文字的表现形式是有区别的。
红姐一听这话,嗓门瞬间高八度:

书里面写的不是人话嘛!

任何读过书的都读的懂!
那么多研究红楼梦的红学家读了多少遍都不敢说读懂了,李少红一个没有读过原著的,轻飘飘一句读过书的都读得懂。

口口声声说记者不能代表观众,但她这不也是强行代表读过书的群体?

和女记者冷静缜密的提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少红音量越来越高理不直气也壮,反驳不了就开始叫外援围攻女记者。
最后直接甩锅,就是因为记者为了促进报纸销量误导观众,才导致新红楼梦口碑滑铁卢。
记者首先也是观众,媒体的评价客不客观,观众自会判断,掩耳盗铃要不得。

面对那么多观众中肯的评价,少红导演不仅没有反思自己,还继续自我感觉良好。

七年过去了,李少红提到这部代表作,依然沾沾自喜,

自夸新红楼梦在年轻人地位非常高,尤其在b站,弹幕铺满三四层。
红姐,您这是欺负别人没看过弹幕???

气得潜水观众们瞬间把屏幕刷满,吐槽的弹幕之多,以至于盖住了红姐的脸。
红导,依旧是那个没有13数的红大导演。

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极度自信,自动化身过滤器,只接受吹捧,中肯的建议一律不听不看不知道。

你跟她聊人物性格,她让你不要把关注点放在这么细节的地方,你跟她提意见,她说你不能代表别人。

这个问题不需要商量,我不管你怎么想,就这样都听我的,我要好评,给我全部搞定!全部!听懂了吗!

红姐,原来宁才是红学的第一开创者哇!

少红,真是谜一样的女子哇看】



    关注 扒姐来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