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急诊科,“赤手空拳”与死神“抢人”

 

过了几天才知道,原来我的患者有新冠肺炎...





来源:健康界

作者:刘文阳

正文共:2841 字 
预计阅读时间:9 分钟


毫无疑问,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当中,呼吸与危急重症科、感染科人员是其中的“歼敌”主力军。在大量人力冲往一线,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之时,医疗卫生体系仍需,正常运作。

如何救治病人的同时,准确甄别出新冠肺炎患者,避免携带病毒的患者进入,医院病区,发热门诊、急诊科则是一道重要“关口”。

“有的普通门诊不开了,患者就涌到了急诊。”中华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介绍,急诊更多承担“保卫”医院、守住医院大门的职责。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重任。

那么疫情下的,基层医院急诊人,都经历了什么?健康界采访了湖北省,襄阳宜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相关负责人。
 一场忽然而至的“硬仗” 
“这些天的泪水,是我懂事以来流得最多了,比汶川地震的时候还多。”电话的另一端,湖北省襄阳宜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何雪梅(何雪梅,)声音中带着哽咽。从年前的腊月,二十五开始到现在,她刚度过了,为时两天的休息日,这也是她这个,阶段第一次休息。

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大量患者涌向医院,匆忙赶来就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人群中充斥着紧张、焦躁。一场硬仗来了,一切毫无准备。一直到晚上,急诊科还有不少人员聚集。

当天的夜班急诊,一间小小的诊室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坐在电脑前,的急诊科主治医师张涛,一口气接诊了一百多患者,没时间喝水,没时间上厕所。上了一整天白班的急诊科,副主任于凌云(于凌云),放弃了下班休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战斗。

到了深夜,病人稍微少一些了,急诊科连夜召集,科室几位管理者,以及护理部负责人,商讨战时状态的应对方案、就诊流程。最后决定,急诊科设置分诊台。

按照讨论结果,第二天,在icu主任兼急诊科主任李拥政,的部署下,急诊科增设预检分诊台。护理部主任童志荣为,急诊科增派了护士人力。在急诊大厅门口,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两块宣传牌,预检分诊台就这样搭建,而成。

临时分诊台条件非常简陋。急诊大厅没有中央空调,前后大门敞开,寒冬里冷风直吹。因为人力有限,需要24小时值守,的分诊台,只能分成两班,白天一名护士,晚上一名护士。所有急诊人员全部取消了,春节假期。

简陋的临时急诊分诊台
在预检分诊台,值班的护士为每一位前来急诊科就医,的患者测量体温,询问有无发热史、有无武汉旅居史、有无武汉返宜人员接触,史等。筛查通过的,则进入正常就诊流程。存在异常的,则视为疑似病例,和其他疑似病例一同收治。

每个人都绷紧神经。因为大家知道,急诊分诊台是一道,重要屏障。一旦筛查无异常,患者将在输液大厅和,其他人混在一起。而输液大厅每天有,两三百的人流量。如果把不好这道门,就会造成院内的交叉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人满为患的输液大厅
新冠肺炎病人的筛查难度还是超出想象。有人害怕被当做疑似病例,和真正的感染者安排,在一起,因而刻意瞒报,或者不配合护士的安排。与此同时,这个病毒比较“狡猾”,一些人没有武汉接触史,没有发烧、咳嗽症状,最后CT检查还是有问题。

为了严守这道“大门”,除了急诊分诊之外,针对不同就诊者的情况,急诊科还增加了CT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专家组成员会诊等,筛查步骤。随着筛查的步骤增加,等待就诊的流程变长,突发的状况也多了。对于情绪焦躁不安的患者,只能依靠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努力沟通。

一家四口从武汉回来。夫妻二人中,老公已经确诊入院,妻子带着一个十岁多,的孩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小儿子发烧到39度。没有任何亲友在身边,女人领着“老大”,同时带小儿子做CT检查。孩子不配合,不停地哭闹。女人哭喊:我太无助了,快要崩溃。陪同他们的何雪梅(何雪梅),也掉下眼泪。

无助的患者家属
 “赤手空拳”与死神“抢人” 
挑战远不止这些。120急救车会送来一些处于,昏迷状态需要抢救的患者,这时的急诊科无异于从,死神手中“抢人”,根本无法对其进行初筛。可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医院防护物品缺乏,使得冲在最前面,面临很高职业暴露,风险的急诊人,几乎相当于“裸奔”。

一位78岁的老年患者,因呕吐、腹泻被送到急诊抢救。一名90后护士,承担其护理,其间还为他进行了,打留置针等有创操作。两天后,这位患者去世了,并在随后被查出,是新冠肺炎感染者。

这位90后护士一下子就,崩溃了。她哭着跟何雪梅说,自己当时没有防护,到位就上了。“我自己无所谓,可是我回家后接触了,2岁的孩子,还有其他的家人。”何雪梅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可是,她也只得振作起来跟这位,护士说:“你也接触了,我们科室的成员,包括我。你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们大家一来起面对!”万幸,这位护士未被感染。



当医院宣布全院医护实施,一级防护时,何雪梅跑去找院长,为急诊科人员申请,提高防护级别。然而,院长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因为防护用品太匮乏了。实在没有办法了,何雪梅(何雪梅)让,科室的护士们吃抗病毒药物。

科室成员开始发挥个人,力量筹集防护用品。一位叫晓丽的护士,老公在当地一家加工,食用菌产品的公司工作。得知她们科室缺防护服,晓丽老公就去跟领导申请,征得同意捐赠了30套工业用,的防护服应急。

“于主任,我老公单位,有30套防护服,工业用的,要吧?”晓丽问。

“要,怎么不要!”于凌云回答,“即使工业的也给了我们一层,保护的屏障,这样我们在接触急诊患者,时心里就感到心安多了。”30套防护服,科室成员每人一套。于凌云要求,每个人穿过后,要用84消毒清洗后再穿,直到接诊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后才能丢弃。

科室成员自己筹集的工业防护服
疫情面前,急诊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室的成员不可谓,没有热情。但是,在防护物品缺乏、流程尚不完善,以及取消假期连轴转的,时候,对于管理者来说,需要凝聚人心。通过群内互动、私下谈心,以及加强后勤保障,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专业知识和防护,能力培训的方式,急诊科使得科室成员更为,团结一心。

“如今,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是胜利尚未到来。”何雪梅说,每天大家依然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尤其对于120急救,中心送来的患者,大家更是不敢丝毫松懈。然而,值得急诊科管理者欣慰的,是,在这场艰难的“战役”中,迄今为止,急诊科有效地阻断了,传染源,守住了医院的第一道防线。与此同时,保障了急需救治患者的,医疗需求。

更让她欣慰的,是“战争”中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团结。“我相信,这样的经历,对于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是一次升华。”何雪梅说。

团结向上的急诊科成员
写在后面

这是一家湖北省一家基层医院急诊科的经历,也是无数疫情下的,急诊人的写照。急诊是处理突发伤病,的科室,急诊人见识过最多的,世间百态。然而,参与这场突然爆发的肺炎,疫情的经历,成了他们职业,中特别的勋章。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何雪梅说,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打完这场仗之后,带着团队成员们到山里去,好好地慰劳一下大家。

“唯愿疫情过后山河无恙,春光明媚之时我们,笑逐颜开,一起举杯庆祝!”她在自己一篇文章中写道。

  热门推荐  
  • 14000名护士,正在武汉艰难逆行
  • 烧伤超人阿宝:告慰李文亮医生,除了胜利,我们别无选择
  • 千军万马做口罩!2020中国口罩十大品牌,前途如何?
  • 请放过无辜的双黄连,板蓝根洁尔阴大蒜醋碘盐白萝卜
  版权声明
注:本文系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或媒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文章转载,请关注“健康界”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专题


    关注 健康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