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鬼下山!今年第一个鬼节,谨记这3件事,否则邪崇缠身一整年!

 

三月三,上巳节~...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每年的2月中下旬举行。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艳装浓抹,载歌载舞,引领狂欢的热浪席卷全国。

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已经有了这样的节日,时间也差不多,在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


在被国人遗忘之前,上巳节不仅位列中国四大鬼节之一,还承担过沐浴节、游春节、情人节之类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上巳是什么?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来纪年月日时,干支相配后逢巳之日称巳日,而第一个巳日就叫上巳

农历的三月初三多为巳日,不过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登基为帝,嫌每次算来算去太麻烦,于是干脆将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
比如,今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是在三月初四,而三月初三为戊辰日,所以,讲究的话,两天连着一起过其实也是一样的。


在这天特意设立节日,据说和上古祓禊之祭有关。祓,拔除病气之意;禊,修洁、净身之意,连起来看,上巳节就是一个在新年天气刚,暖和的时候,净身(洗澡)以辟邪(除病)的节日。
也有说法,巳和子是一个字两种写法,因此,上巳节其实是人在春天最,情动的时刻,通过浮枣浮卵的活动,求得子嗣的节日。
还有说法,十二生肖里蛇的另一种,表达,是巳。上巳节实则是祭祀蛇神的节日,蛇是女娲的形象,传说女娲造人,所以这个节日本质,是用来祭祀“人类发明家”,求得她保佑自己的。
求健康、求子嗣、求好运……无论哪种目的,上巳节都寄托了中国人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这个节日虽然源头复杂,但是在汉朝,已经被官方明确下来了

节日内容也从,早期的水滨祓禊、浮枣浮卵、祭祀高禖,拓展到后来男女聚会、曲水流觞、踏青游宴等等,肉眼可见的原始欲望减少,精神文化素质提升了。


水滨祓禊,在周朝就有了。周朝官方请女巫主持全民一起去,清水之地,用香薰草药沐浴,以祈求健康、祓除凶兆,说的就是这个活动。
浮枣浮卵,是一种孕育巫术。在水上漂枣子,漂煮熟的鸡蛋,谁拾到谁食之然后谁怀孕(不是当场怀孕,而是吉兆的展示)。

祭祀高禖,就是祭祀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女娲是母系氏族,时期的高禖,伏羲是父权制下的高禖。
文明初期,吃不饱穿不暖,古人为了延续生命,健康繁衍对他们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啊!
汉唐盛世,古人有钱以后,求健康之前,先养生;求怀孕生子之前,先男欢女爱。

不过,魏晋南北朝朝时期,由于中原混战,导致男女生育需求大大降低,那时候的古人觉得,与其不知自己明天死,在何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
男女聚会、曲水流觞、踏青游宴就是,这时候兴起的。需要注意的是,水滨祓禊、浮枣浮卵、祭祀高禖这些上巳节活动,百姓都能参加

战乱年代,还能过上巳节的,基本都是贵族了,也才有了这些,安慰心灵的活动。
上巳节的男女聚会,可以理解为官方组织的,相亲活动。

男女借着去,水边沐浴的机会,谈情说爱,事后还能互赠芍药以定亲,美妙至极。(不怪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是三月三,不是七月七。)
曲水流觞,在弯曲的水流中,放入盛了酒的木头杯子,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便即兴赋诗或饮酒。

看这操作,就知道是从浮枣浮卵演变而来,可惜是一群男性,文人搅和在一起,注定生子无望~
踏青游宴,是唐朝才有的,唐人在上巳节这天,结伴外出踏青,在野地聚餐。

此时,他们已经不顾及节日,目的是什么了,只想吃喝玩乐,痛痛快快地high上,一整天,反正生米煮成熟饭,该有还是有。


节日内涵被淡化,与此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中,中国的上巳节最终在,宋朝以后没落了。

现在,只有一些少数名族会,在三月三这天有庆祝活动,虽然不再叫它上巳节,但是做的活动内容和古,时候的差不多。
壮族的对歌、碰蛋、抛绣球,瑶族的唱茶歌、散歌、诉苦歌,侗族的抢花炮、斗鸟、对歌,等等。仔细看看,都是男女在自由交往啊。
当下,在中国没有全民,过上巳节的时候,日本却一直保留了,从中国学来的上巳节,并改编为“女儿节”或“雏祭”。

每逢这一天,日本女孩们都会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亲戚朋友则会赠以红包和小点心以示祝贺。

有女儿的人家,还会摆出做工精湛、造型华美的宫装人偶,祝福女儿幸福平安、健康成长


中国人今天还,要不要过上巳节呢?

怀孕生子、吃喝玩乐,都是平常之事,为此专门庆祝,实在没必要,可是别忘了,上巳节的时间是三月三,这是个“重日”。
古人认为,每当当天的日期与,当月的月份数字相重合时,就是个天人相通的大日子,即此时阴阳相重,游荡人间的鬼魂很容易,将小孩、病人的魂魄勾走。

还记得上巳节主要源头是,啥吗?祓禊之祭的日子。所以,有些活动确实不用再做了,有些却还是要继续继承的~
宜:兰草点水洗澡
继承:水滨祓禊
现代社会,几乎没人去河边洗澡了,在家洗澡就行。

另外,古人水滨祓禊用的,香薰草药,主要成分据考证是兰草。兰草确实是一味驱虫、清洁的中草药,今人洗澡时用兰草点水洗身,不失祈福的仪式感哦。
宜:地菜花煮鸡蛋
继承:浮枣浮卵、曲水流觞
“三月三,三月三,蛇出山,鬼出关,要避邪,要避难,地菜花儿煮鸡蛋”,南方人应该很,熟悉这个风俗。

三月三这天,要吃地菜花煮的鸡蛋,以避邪消灾,驱除蚊虫,防止生疮,避免春瘟(春季流行的瘟病)。
这里的地菜花,又名地花子,就是荠菜花,民间认为这是一味灵药,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

人们还把荠菜花,铺在灶上以及坐、睡之处,认为可除虫害;把荠菜花藏在衣服内,衣服可以不被虫蛀

妇女把荠菜花戴在头上,认为可以不犯头痛病,晚上睡得特别香甜。
戴:辟邪三宝


玉司南、玉翁仲、玉双卯,是古人最爱的驱邪避疫三宝,属于厌胜佩的范畴之内。

厌胜佩是中国玉石,文化独有的装饰题材,在古人的认知里,只要佩戴它们就能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事物、鬼怪邪魔的目的。
①玉司南

这是一种形态特殊的器形,其形若“工”字状,扁长方体,分上下两层,顶部琢一小勺,有个横穿或竖穿的孔,可穿系佩挂,下端琢个小盘,全器光素无纹。
司南本是用来正方向的,不过汉朝占卜之风大盛时,就成为测算凶吉的工具

加之,人们认为玉本身就,有辟邪压胜之效,干脆把司南做成小玉佩,随身佩戴,以求顺遂。
②玉翁仲

翁仲是厌胜佩中唯一的人物装饰题材,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在《明一统志》记载,翁仲是秦朝一个威严勇猛,的大将军,以威震匈奴著称。
后人觉得翁仲如此厉害,干脆铸成铜人或者雕刻,成石人,立于庙宇和陵墓前以辟邪。

再后来,这个形象越来越抽象,最终发展成玉翁仲,被人们随身佩戴来,辟邪驱恶,以求平安。
③玉双卯

玉双卯,是两汉时期人人,都会佩戴的“护身符”,据史书载,汉朝自皇帝、诸侯王至士人,没有不佩戴的,可见它的灵力有多强,令全民都深信不疑。
玉双卯,由“刚卯”和“严卯”组成,二者形制,均为玉质长方体,通天孔,可穿绳佩挂,器面也均刻有文字。
玉双卯跟上面两种辟邪,玉器不一样,它上面还多了,驱鬼愕疫的铭文。

于古人而言,它的意义更重大,不仅可镇宅保平安,祈求风调雨顺,更重要的是可以驱除瘟疫恶疾
编辑:Lily
不得不说,上巳节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节日,是不该被遗忘的中国,传统节日,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分享,让更多人记住它。









    关注 每天一堂珠宝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