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深度旅行:沙溪古镇(下)

 

在沙溪古镇,我们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似乎这里有一种魅力,把所有有趣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回望沙溪的最后一眼,就是她店门口那一束美丽的格桑花和她漂亮的灯笼花裤,这也是沙溪留在我记忆之中的最后定格。惟愿这个奇迹般被保存的净土永恒如斯,一切依旧。...



在沙溪古镇,我们遇到很多有意思的人。似乎这里有一种魅力,把所有有趣的人都集中在一起。

首先是我们住的客栈的老板——大猫。大猫,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却选择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客栈。因为非常喜欢猫,所以给自己的客栈取名大猫驿。

他长得就很像一只猫,总有点睡不醒的感觉。和你说话的时候眯缝着双眼,慵懒中带着几分机警。

他的客栈外观上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入住后你会发现十分舒适。尤其给我好印象的是他大堂里陈列的那些书,能看出店主品味不俗。

那天晚上,住在另外房间的客人在露台上划拳喝酒颂诗。我们不堪其扰,向大猫求救。果真不久,声音渐渐低沉消失了。

第二天,大猫见到我们,得意地说,“我和他们好说歹说,算你们运气不错,终于让他们消停了。不过他们念的那诗,是什么玩意呀!”一幅不屑的样子,我们和他一起会心地大笑起来。

大猫给我们推荐了一家在沙溪算环境很不错的餐厅,我们在这里碰到了一个广东厨师。正是他,勾起了我们徒步石宝山的念头。

广厨菜做得一般,但真是健谈。他不仅绘声绘色讲述了自己到云南做义工的经历。还详细地向我们讲述了从沙溪古镇到石宝山的徒步路线。

出沙溪古镇走上一阵,穿过一个村落,就可以到达沙登箐石窟群山脚。而从那里顺着山势又可以徒步到精华的石钟山唐宋石窟群,最后可以徒步返回。

虽然此后有人建议我们请一个导游,也有人建议我们包车,但向往自由和强烈的冒险愿望让我们还是选择了自由徒步。

石钟山石窟分布在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系南诏时期白族所创造的艺术瑰宝。也是云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好的石窟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石钟寺、狮子关、沙登村三个地区的岩壁上。分布着16个窟、139躯造像。这里的石窟甚至可以和敦煌媲美,被人们称为"北有敦蝗,南有剑川"。

第二天,我们一路欣赏美景一路问路,每个被问到的人都是那样的热情。白族人给我的感觉脾气都比较急,有两个被问路的农人甚至为到底走哪条路在我们面前激烈地争吵起来。

穿过一个挂满了金色的玉米,充斥着牛粪味道的小村,我们终于到达沙登箐脚下了。在石宝山上边徒步,边欣赏着各种奇石怪松。走累了就坐在山峰旁,眺望着山脚上连绵的梯田,怎一个赏心悦目了得。

在沙登箐,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在白族宗教信仰中占有突出地位的阿嵯耶观音像。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国、大理国最重要、最受尊崇敬仰的一位神祇。沙登箐的这尊阿嵯耶观音像,现在已经被锁闭起来,透过铁栏,还能看到她绰约的风姿。

她的造型非常独特:纤细修长挺直的身躯、高耸精美的头饰、发辫及服饰都与唐宋观音造型、藏传观音造型迥然不同。他宽大的肩,平坦的胸,大而有力的足,像是男性;但他又有纤细的腰、戴有耳环、手镯、项圈等女性饰物,又像女性。

(博物馆中清晰的阿嵯耶观音)

沙登箐石窟区的石窟分布十分松散,显得极其随意。除了这尊“阿嵯耶观音”外,还有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将石宝山的丹霞地貌和石窟造型融合为一体的十四号石窟。这尊弥勒佛古朴典雅,和石窟顶上的龟背石组合在一起,更显出佛像的庄严肃穆。
石宝山上怪石众多,下面这块石头,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笑》。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他,他似乎都在对你笑,但不同角度的笑容又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智者,坐落在山顶,俯视着登山者,并和登山者在无言地交流着。
经过了漫长的徒步,我们终于从沙登箐爬到了石钟寺。这里才是石宝山石像的精华所在。掏心观音,愁苦菩萨,阿央白,明王堂等等,几乎每一个石像都能带给你震撼。

但令人痛心的是,这些石像的保护工作做得并不好。大量的石像都是裸露在外面。有些石像的色彩依然清晰可见。这就更让人揪心了,这样风吹雨淋的后果,会使这些精美的石像像沙登箐的大量石像一样遭到巨大的破坏。

其中明王堂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组石像。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大理学院搞雕塑的吴老师。他也是一个有趣的人。

其实在沙登箐的时候我们就碰到过他,他像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独行侠,在某一个石窟和我们碰到然后又突然神秘的消失。

我正在如痴如醉欣赏着天王塑像的时候,他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出现在我的旁边,吓了我一大跳。



(天王塑像)

他非常突兀地对我说:这组塑像太珍贵了。我的相机不好,你用你的相机帮我全都拍下来。不等我回答,他就又去看别的塑像去了。等我拍完回头找他,他又不见了。

不过这组天王塑像的确太惹眼了。我觉得自己看过的石窟也不算少了,但如此瑰丽夸张的天王造型也是第一次见到。尤其是在端庄的释迦摩尼塑像旁边,更显出一种独特的狞厉之美。



                                    (明王堂)

阿央白也是这个石像群中惹眼的一个。作为一个女性生殖崇拜的代表,与密宗的双修有很大的关联。阿央白塑像旁边的对联:广开化生路,打开方便门。有可能就是密宗教徒刻写的。



(掏心观音)

掏心观音和愁苦菩萨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塑像。似乎沙溪的阿吒力教是一个情感很浓烈的教派,菩萨的表情是那么丰富。观音为了唤醒世人的觉醒,甚至将自己的心脏都掏了出来,这样的表达具有浓厚的悲剧感。而愁苦菩萨那哀怨的脸又让人心生不忍,感慨万千。


                                  (愁苦菩萨)

等我们已经从石钟寺返回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吴老师的一个短信,原来他还在看石窟呢。他说自己的相机没电了,希望我还能为他多拍一些照片。我们不禁感慨,真是个石窟狂人。

没有掩饰,没有客套,我行我素,是我在沙溪所遇到的所有有趣之人,给我的共同印象。

晚上,看完老奶奶的舞蹈,我们兴致还特别高,于是去一个台湾人开的酒吧小坐。我点了一杯特调饮料,好奇地问调酒女孩,里面的配料是什么呀?她给我的回答居然是:不能告诉你。

第二天,在寺登街口的小店里,从一个甜美的女孩那里买到了纯正的鲜牛奶。女孩说,准备在沙溪住一年,于是用她在西双版纳学会的西点手艺开了这家小小店。

我们离开的时候,她正在和她捡来的小狗二胖玩着解鞋带的游戏。不管她如何对着小狗求饶,小狗依然乐此不疲地咬着她的鞋带打转。

女孩并没真的发恼,她似乎和小狗一样享受着这个简单又快乐的游戏。
回望沙溪的最后一眼,就是她店门口那一束美丽的格桑花和她漂亮的灯笼花裤。这也是沙溪留在我记忆之中的最后定格。

就像我们从石宝山下来时邂逅的那道彩虹,从天而降,有如神助,如同这个奇迹般被保存的净土。惟愿它永恒如斯,一切依旧。


    关注 小谣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