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社丨金故事】杨欣:守护长江源头30年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但是目前它也面临巨大的威胁!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27年,50岁的杨欣的环保路曲折艰难,但他依然在坚持着!...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做公益~

杨欣:建“绿色黄埔军校”
一头花白长发、一脸络腮胡子,民间环保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绿色江河”)会长杨欣的造型不是为了走时尚路线,而是出于非常现实的需要——长发长胡子能够在长江源头的高原地区抵挡漫天风沙和灼热紫外线。在长江源和可可西里从事生态考察和环境保护27年,50岁的杨欣的环保路曲折艰难。
索南达杰的方向






1986年,杨欣参加了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漂流了全程6300千米的长江,从此专注于长江源保护。

1994年,杨欣组建“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探险队进入青海,发现当地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藏羚羊面临灭绝的危险。这一年,他听说了索南达杰的故事,建立一个关注藏羚羊、关注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站的想法由此而生。

建自然保护站首先需当地部门的批准,杨欣在西宁一呆就是3个月。资金问题更是困难,杨欣四处“化缘”,将自己所著的《长江魂》图书义卖,并到处招募志愿者。



守护斑头雁


杨欣建立的第二个自然保护站,是位于长江正源沱沱河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建成之后干什么?一种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斑头雁,进入杨欣的视线。斑头雁是青藏高原的候鸟,是世界上飞的最高的鸟,8小时就能飞越最高峰近9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但近年来,班头雁长江源繁殖地面临严重威胁,每年被盗捡的鸟蛋近2000枚。

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垃圾换食品”。长江源的垃圾主要就是废弃的包装,保护站派志愿者进入牧区,给当地人宣传垃圾的危害,请他们把垃圾运到保护站来交换。比如,牧民带来10个矿泉水瓶,保护站给换10瓶新的,这样半年就收了5万多个瓶子,2万多个易拉罐。志愿者把垃圾消毒后装袋,请来往游客帮忙带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垃圾回收站。

此后,保护站又开创了“每人带走一袋垃圾”的项目,号召自驾进藏游客带走当地污染源,“游客基本上都很响应”。
危险是一种生活方式


几乎每个“绿色江河”的志愿者在讲到自己和环保结缘的契机时都提到了杨欣,说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风格给了他们很大的影响。正如澳大利亚志愿者艾玛写到:“他(杨欣)是一个沉默寡言而非常吸引人的人,他和他的‘绿色江河’组织,为环保事业作了很大的贡献,让我受益匪浅。”

长时间在野外工作的杨欣常常与危险为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探险生活,常常为了一幅精彩图片、一个考察项目废寝忘食。但杨欣却说,危险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10月11日~20日,“绿色江河”将进行“清洁青藏线 保护长江源”活动。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东西南北中5个方向的40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从昆仑山到唐古拉山,徒步400公里,捡公路两边垃圾,调查青藏线沿线垃圾污染状况。

18年前,当杨欣拟订他长江源保护的“5年计划”时,曾设想在2000年建成4个自然保护站。“分别是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可可西里)、长江正源沱沱河、长江南源当曲和通天河。”目前,“绿色江河”组织正在筹备建立第三个自然保护站,位置在四川。“第一个保护站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个保护站重点保护水源,第三个保护站将会重点保护森林,开展青少年生态培训,成为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的绿色黄埔军校。”杨欣说。





18年前,当杨欣拟订他长江源保护的“5年计划”时,曾设想在2000年建成4个自然保护站,分别是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可可西里)、长江正源沱沱河、长江南源当曲和通天河。目前,绿色江河正筹备建立第三个自然保护站,位置在四川。“第一个保护站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二个保护站重点保护水源,第三个保护站将会重点保护森林,开展青少年生态培训,成为中国第一个青少年的绿色黄埔军校。”杨欣说。

鸣谢:腾讯公益





唐仲英爱心社

服务社会

奉献爱心

推己及人

薪火相传

微信号:sdutzy


    关注 唐仲英爱心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