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国零售业困局的思考

 

经济下行、消费需求萎缩,零售业尤以快消品、鞋服、电子、家电等传统百货零售品类,被认为是未来最具...

 
经济下行、消费需求萎缩,零售业尤以快消品、鞋服、电子、家电等传统百货零售品类,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变数的零售业态。正面临着同质化、业态挤压、过于传统没有热点、电子商务冲击、同行转型、租金人力成本压力、专业店便利店迅猛发展、快时尚品牌的抢占、和品牌方面表现差等等困局。看到有很多文章都在讨论此方面观点,今天我也随意谈谈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1、购物中心主张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消费者购物的需求。所以说购物中心经营的是“业态”,定位好业态布局是取胜的关键;

2、百货公司经营的是“品牌”,能引进多少适合定位消费者的品牌是关键。但因为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尤其是8090后消费者的兴起,零售商对消费者和市场的把握会越来越困难。另外消费者获取商品的途径选择性越来越多,也使得零售商越来越被动。同时消费者对商品的刚性需求越来越少,所以百货公司这种零售业态在市场上越来越没有竞争力;

3、超市(包括连锁超市、便利店、超级市场等)经营的是商品,消费者考虑的是便利性,对商品的需求更多的是刚性需求,总需求量受经济和市场的影响是比较小的。其商品主要是以快消品为主,完全体现的是快消品的特征:高频次、低毛利、品牌忠诚度不高等。其关键是谁有更好的供应链管理水平,谁才有市场存活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会看到连锁超市会比单店生命力强得多。

我们只有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才能确定“怎么做”,话又说回来,一旦“做什么”定局,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其命已定。



第二,因为创新而创新。现在消费者越来越会觉得去哪逛商场都不会有太大区别,你有的,人家都有。所有商场的楼层布局和商品陈列,几乎都是大同小异。通过对很多生产厂家、商场和消费者调查,几乎每一个品牌,设计、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占比不到10%。很多厂家也搞不明白,同类产品为什么要生产那么多款式和品类。我就实在想不明白,一款牙膏,十几个口味,到底消费者刷个牙对苹果味还是草莓味有多么的在乎;我也搞不明白,用避孕套时,有多少人要先闻闻是波萝味还是榴莲味。我想可能仅仅是因为其它厂家也在生产几十个品类,我不生产岂不是显得我没有能力,因为创新而创新,一个厂家不能了解真实顾客的需求,即不能满足真实消费需求,又让顾客任性和迷茫,把自己和消费者都弄得很累。

现在经常说“唯爆款不能生存”,就是将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予以满足,一个厂商,想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是个痴人说梦的事情。苹果手机为什么一年出一两款手机,能做到智能手机第一,就是这个道理。小米手机越做越差,也是这个道理。

电商真是狼来了吗

1、 首先,电子商务的确改变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但我认为,目前电商真正解决了的是标准化产品的传统销售方式,尤其是3C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购买的手机、电脑等产品,因为全球都是一样的,不会带来不好的购物体验;同时电商的便捷性、低成本,真正是颠覆了传统的销售方式。除了标准化的产品,其它如服装、眼镜、家具、包括快消品、生鲜等非标准品类,我的观点是,电商对它的冲击,是暂时的、非理性的。消费者在短时的冲动后,一定会回归理性。所以我的观点是,电商对绝大多数产品市场的冲击是恶性的、暂时的,来自电子商务行业的无良特性;

2、我把绝大多数电商从业者理解成:“2VC”,啥叫“2VC”?有“B2B”、“B2C”、“C2C”,电子商务从业者更多是面向投资者、风投公司。反正不是老子的钱,不花白不花。在电商从业者的眼中,是用户数量为王,极少有人考虑用品的忠诚度和转化率等问题。不补贴、烧钱的电商是不可理喻的。反正“击鼓传花”,只要上市成功,中国有13亿多SB帮着买单呢。

3、2008年金融风暴后,美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造业回流。美国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深刻地理解到,没有实体经济支撑,一切虚拟经济迟早会崩盘。在中国做企业,现在不弄个电子商务,都不好意思出来混。真正搞明白什么是电子商务,什么是大数据、什么是云计算,什么是互联网+的,又有多少?我国的电子商务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其实是钱烧出来的,也是政府推波助澜的结果。

4、电子商务没有广泛推广之前,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知道厂商和商品;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是另外一种信息不对称,消费者还是分辨不了哪是好的商家,哪是好的商品。在网上购物的体验越来越差。



快时尚是否为王?

快时尚品牌集合店以时尚、流行、物美价廉为标志,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H&M、优衣库、ZARA、迪卡侬、聚美优品等品牌牛B到和国际一线品牌平起平坐的地位。我的观点是,没有很强的把控供应链的能力,一切都是浮云。所以优衣库、聚美优品等频频爆出质量问题,狂热过后,回归平静。而ZARA和H&M,从一开始布局全供应链体系,就是对服装市场的全局掌控,才会是真正笑到最后的人。

品牌化引导市场化

现在的购物中心、百货店里,所有的好位置和竞争力强的都是国外品牌。同时很多是中国人在国外注册的假洋品牌,JackJons、ONLY、施恩、法国合生元、雅士利、华伦天奴……也在我国大行其道。有人说我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傻乎乎地跑到日本去买电饭锅、马桶盖,到香港去买奶粉、箱包。其实是我国在民族工业和品牌方面极差的表现,这也是暴露了整个国家经济存在缺憾。一赖某些不良商家将市场做烂了,二懒政府没有很好的监管和引导。

第六,小而精还是大而全

初中上政治课时,书上就说过:社会化分工越细,经济效率越高。国外越来越多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都开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例如苹果手机,就很高效、完美的解决了全球供应链外包问题:将核心业务的设计和技术开发放在美国加州,其它的如融资在纽约,在全球采购配件和组装,然后通过全球供应链仓储物流配送体系,将产品送到全球消费者手上。以后的市场竞争,将更多的是供应链的竞争,如果一个企业想着什么都自己做,那他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做不好。

综上所述,我国零售业困局,非战败之过,乃不战之罪!谁真正的站在市场的角度、消费者的立场,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与小心翼翼伺候顾客,还不如孤独提升自己,方能最终得到市场的肯定。“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关注 贝买得供应链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