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内心画一家暮色中的书店

 

我在内心深处,总是想着要画一家暮色中的书店,有着黄与粉红的外貌,宛如黑夜中发出的光芒。这是我从《书店风景》中读到最美的一句话。读到这句话,果真就像读到一幅画。然后,西雅图的“艾略特湾书店”就用这句话完成了一张油画明信片。...



大酒频仍。有点过分。
夜深人静的时候,魂智不清的时候,却还想留下点什么。
有点扯。


抱着电脑睡了半宿。留下些莫名的心底文字。

早上醒来,尼莫放了一首歌。如下。

我一束光照亮黯淡。

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

借我安适的清晨与傍晚。

静看光阴荏苒借我喑哑无言——

梵高曾经说过,我在内心深处,总是想着要画一家暮色中的书店,有着黄与粉红的外貌,宛如黑夜中发出的光芒。

这是我从《书店风景》中读到最美的一句话。

读到这句话,果真就像读到一幅画。

然后,西雅图的“艾略特湾书店”就用这句话完成了一张油画明信片。

钟芳玲这样写道——


享誉全美的“艾略特湾书店”真的就在艾略特海湾旁。室内设计如同船坞般,高高低低,十来万册的书既多又精,地下室咖啡厅的墙面满布精装书,好像一个大书房,旁边的文艺空间几乎每天都有作者签名、朗诵等活动。……这家书店最让人称道的是店员选书的设计,每一类别的书区总见一些由店员署名的手抄小纸条,上有推荐书名并附简短感想。


关于钟芳玲,关于书店风景,好多年就想读,却阴差阳错地迟迟才读到。坦白地讲,文字可能一般,但故事却是绝对动人。

这个一路看着世界书店风景的女人炫耀式地展示了太多的传奇书店。即便她是那样纯粹的爱书爱书店,那样平实的娓娓道来,在一个潜藏书店梦想多年的人看来,毫无疑问就是一份赤裸裸的炫耀。

她的自序就讲了几个值得铭记的故事。

20世纪初的美国藏书家爱德华·牛顿有次和太太搭船准备来次尼罗河之旅,当船由意大利热那亚航向那不勒斯时,牛顿就开始不耐烦了,他说,

“尼罗河已经流动了好几世纪,而且还会继续奔流下,但是伦敦却有书待收藏。书,可是不等人的!”

牛顿厚着脸皮向太太告白,太太没有强烈反对,牛顿当即改变行程,在那不勒斯上岸,先到罗马,后前往伦敦——伦敦的书店。

《洛杉矶时报》特派员大卫·蓝博54岁时决定独自骑自行车横跨美国。出发前他在行囊中放了一品脱的威士忌和一本小说,上路三天,他发现自己犯了严重错误,酒喝完了倒是容易补给,书看完了却不见得有救,很多小地方连家书店都没有。后来,有人向他讨教骑车旅行的要诀,他总是要加上一句:

记得带一本书。

她还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书店,总能吸引与它相契的顾客。品位的高低如人饮水,实在不容置喙。在书的世界里,每个人自有他的天地。

跟着她的足迹,我们看到了巴黎“莎士比亚书店”、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纽约“高谈书集”以及无数诱人的书店。

刚读几页时,一种情怀就抑制不住地外涌:有生之年,得做一次这样的事情。

我要开书店。

唉,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她的最后一句如是——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惟有在书的世界中,我才能真正地解放,有一种安全、宁静的感觉,可以恣意张狂而不被评断,可以忧郁感伤而无需解释,这一切之所以化为可能,全都是因为书店的存在。

好准确的句子:可以恣意张狂而不被评断,可以忧郁感伤而无需解释。

话说,钟芳玲还真是书界的牛人。她的简介上,“一个以读书、编书、买书、藏书、教书与写书当工作和志趣的女书人”。

1997年《书店风景》在台湾面世,据说是华文世界里第一本推介世界书店的书,被很多爱书人尊为“圣经”,也被很快开书店的人奉为必读书。

据说万圣书园的老板刘苏里为了寻找开书店的灵感,翻烂了三本书店风景。



我读的是1999年三联首推的简体版,也是大陆首版。而今,各种加强版不断涌现。要读。

钟芳玲写成三部曲,《书店风景》、《书天堂》、《书店传奇》。要读。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默里说,我心目中的书店应该像一座发电厂,放射出真与美的光芒。

钟芳玲带我们一起,感受到了这一座座发电厂的光芒。

不妨有一天,我们去查令十字街84号走一回。

独书时间,读书时间。

坚持原创,坚守自我。

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关注 独书时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