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女儿  小 背 心

 

我和妈妈心连心。...





题记

小背心,暖又轻/前贴背,后贴心/我和妈妈心连心



“妈妈,给你的!”随着一声甜甜的呼唤,女儿把一件礼物塞到我手中。“给我的?”我有些吃惊。“是给你的嘛!自己看。”女儿答。我打开精致的包装,只见一件鹅黄色的背心,上面附着一张自制的贺卡。卡纸上晕染着温暖的色调,有一行字:“祝母亲节快乐!祝母亲永远年轻!”我的双眼有些湿润——女儿用压岁钱为我卖来贴身的、我最爱的颜色的礼物,还精心制作了贺卡,送上真诚的祝福。这天,离母亲节还有一个月。

情不自禁将女儿拥抱在怀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满心是感慨,满心是欢喜——我和女儿的关系终于和好了。

意外的礼物
十五年前的某一天,我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流产手术。给我施行手术的妇产科医生郑重地对我说:“请你仔细想一想,这孩子你要还是不要?别后悔哦!”医生这个提醒,让我在手术前的一分钟,决定放弃人工流产。诚实地讲,不是因为接纳了腹中的孩子,而是因为怕疼而不明不白留下的。

整个怀孕的过程,就在孩子是否健全的担忧和怕被拖累怕被束缚的顾虑中度过。

孩子出生后,人见人爱,先生和亲友无不认为女儿是个美丽的小天使。可在我眼中,却是个添麻烦的小家伙。我对她没有感情,没有怜惜,对她施与最多的管教手段就是怒骂和责打。先生常常出面阻拦,有时实在看不下去了,说我像孩子的后母。
冰山阻隔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发现,孩子越来越违拗、悖逆,甚至出现不良行为。这使我越来越失望,也使我理直气壮地进行棍棒教育,直至发展到女儿奋力抗争,与我对打。此时的女儿,在我眼中,无疑是个问题少女,有时候,我真想把她送到“少管所”去。

奇怪的是,我又分明看到,女儿与父亲在一起时有说有笑,与同学朋友在一起时无比的轻松与快乐,可偏偏与我在一起时无话可说。

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渴望:我想女儿也对我撒撒娇,对着我灿烂地欢笑,可是,女儿始终对我冷冰冰的,她多次对我说:“不要碰我——你不配作我的母亲,我恨你!”女儿尖锐的声音破碎了我的幻想,我真切地感到,在我和女儿之间似乎隔着一座冷冷的冰山,无法融化。
苏醒的母爱
此后,我一直在寻找一种帮助、一种力量来融化横亘在我和女儿之间的冰山。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我明白,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生命礼物,而不是我们任由处置的私有财产。孩子虽然出于我们的身体,但在人格上与父母是平等的,是应该被尊重的。父母没有资格在怒气中随意打骂,更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子女,只能在爱中引领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当我明白这些道理以后,我发现自己对孩子亏欠太多,伤害太大。我开始学习改变自己易怒的脾气,调节自己不稳定的情绪。遇见女儿与我顶撞时,我不再责骂她,而是轻声对她说:“女儿,我们都安静下来,谈一谈,好吗?”女儿往往会委屈地说:“好吧,妈妈。”

慢慢地,沉睡在我心底的母爱开始苏醒了。我开始接纳女儿,欣赏女儿,越来越多地看到她的乖巧之处,越来越欣赏孩子的聪慧,也越来越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孩子的眼光来分析判断事理。

在同理心的基础上,我对她的管教,也逐渐从粗暴的、单一的、严厉的指责,变为耐心的、温和的、晓以利弊的提醒。

就在我的内心开始变化的同时,女儿也渐渐向我敞开了心扉,愿意与我谈些学校的趣闻逸事,交流自己的想法看法,并开始征求我的意见、采纳我的建议了。我为女儿的变化一次次留下内疚、感恩的泪,每当此时,女儿总是说:“妈妈,别哭了,让我们都忘掉过去的事情吧。我知道你打我骂我都是为了我好,我不听你的话是不应该的。”

多么善解人意的女儿啊!我的眼泪决堤而出,终于,横亘在我们母女见的冰山在我的眼泪中消融了。
母女情深
如今,我们一家三口,常常在一起谈论时事、政治和国家大事,一起欣赏一本好书、电影和电视,一起外出品赏美味佳肴。

我们在彼此欣赏各自的长处:我与先生向女儿学习上网,听流行音乐,女儿则津津有味听我们讲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和感受。

我与女儿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单独在一起的“特别约会”。这段时间里,或天南地北地神聊,或上街采购衣服,互相当参谋,或为家庭建设出谋划策。我常向女儿推荐好书,女儿则主动向我学习编织、持家和处世为人之道。

女儿变得越来越懂事,越来越细心和体贴人。她常常帮我分担家务,或帮我做饭、洗碗,或清扫、采购。有时我下班太疲倦,躺在床上小歇,女儿会悄悄给我盖上毯子,轻声耳语:“妈妈,你太累了,好好休息吧!”

瞧,多么贴心,多么温暖。难怪人们常用“小背心”来形容女儿和母亲的关系,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小背心

小背心,暖又轻,

前贴背,后贴心

我和妈妈心连心。


本文选自爱家中文网,梓樱 文, 傅蕾 改写。


    关注 爱家中文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